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功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是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1〕课程自产生之时起 ,可以说就被赋予了充当“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文化载体、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的职能 ,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教育范畴。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缘故 ,课程自产生后很快便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 ,课程研究很快就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专门领域。不过 ,西方国家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之前 ,我国大陆在 2 0世纪 90年代初之前 ,课程研究一直都只是在哲学与心理学的“视野中”及“基础上”进行的。哲学与心理学“视野中”的课程研…  相似文献   

2.
“电化教育”这一名称产生于廿二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化教育”顾名思义,是在教育中运用了以电力为能源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其内容和形式来看,则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运用了视听技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80年代之前,我国教育实践中比较广泛运用的教育技术主要还是幻灯、投影和扩音器、录音机等比较简单的电教设备,此时,对这些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很少,因此,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有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管理思想研究的状况。认为这一时期的美国教育思想是美国社会生活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主要特征是“效率”和“民主”。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教育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美国的“公民权利运动”,继而在80年代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90年代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从此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教育思潮,但是因为诸种原因,它的真正实现却只能出现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5.
“立体型”教学结构改革及中专“3+1”教学模式实验是我们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内在规律,改革现行中专教学体制,变单一的教学结构为科学的“立体型”教学结构的一项实验。这项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迄今已初步形成了体现中专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普通中专教育是50年代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担负着为企业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要准确把握“学生是主体”的理论含义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讨,由哲学、文学领域发端,进而向教育领域辐射,从而形成了主体性教育理论。“学生主体”是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日本奇迹”的产生及人们对“日本奇迹”之谜的探讨,日本教育作为“日本奇迹”的谜底之一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国自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量的日本教育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它们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近,在我国的日本教育研究的百花园中,又增加了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就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日本教育发展战略》一书。该书系我国“七五”国家教育规划的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由60年代以来长期致力于日本教育研究并先后推出《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日本教育  相似文献   

8.
“转制”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近几年在各地进行试验和推广比较多的公立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模式。在改革的初中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问题。从公立学校“较制”的案例,借鉴美国20世纪80年代起在中小学悄然兴起的“选择学校运动”及其他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经验,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讲求教育的平等教育的效率之间,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根据教育的需求,讲求教育的平等与求与追求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经济现象及规律的教育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教育的经济意义早已见之于古代哲学家及近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作,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端于苏联。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60年代,美国研究教育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人数逐步增多,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茨、丹尼森、贝克尔等。我国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应从30年代古煤先生首先使用“教育之经济学”的概念算起,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有了较大的进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经济这的理论体系,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教育经济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教育研究方法之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教育研究方法是随着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引进 ,并在中国近代教育家不断吸收、实践、改造的基础上 ,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在 2 0世纪初期由古代“独居深思”、“述而不作”发展到近代“沿袭陈法”、“仪型他国”;到 2 0年代之后 ,又由“盲从”研究发展到“试验”研究 ;到 40年代 ,再从试验主义的科学之方演进到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这一不断递进的过程中 ,陶行知、俞子夷、雷沛鸿、徐特立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围绕教育与社会改造的核心 ,走出一条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又称教育工艺学)是6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根据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综合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工程学、建筑学及行为科学等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研究实现“教育最优化” 的理论、技术和实践,以达到既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纵观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是教育技术学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广播和教育电视的研究和应用为主。当时,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具备了为人们所公认的若干方法论特点,诸如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可操作性及目的指向性等,在此基础上,美国的教育界于60年代初率先提  相似文献   

12.
国外创建“学习型社会”探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之后,一个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热潮便在一些发达国家迅速兴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过渡的政策。1994年8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首次正式建议:“通过较好的教育和培训,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对人增加投资。”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和1997年3月在加  相似文献   

13.
“吸引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是一种比喻,指一种研究和探索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吸引教育”强调教育民主化、教学艺术化,实施“吸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静下心来,回顾我国二十余年成人教育走过的历程时,便不难发现: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成人教育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因,或曰成人教育的“生命内核”,便是“创新”。一、创新是成教发展、壮大的动力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职工“双补”(文化、技术教育补习),经历了80年代前期的“第一轮成教热”(“文凭热”),而滑入80年代后期的一段“低谷”;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由上海、天津等地的“紧缺人才培育工程”引发的“第二轮成教热”则将成教带入“以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朱开轩,1995)的…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世纪90年代教育技术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以来,其研究与实践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技术形态。首先,教育技术是以媒体观的形态出现的。所谓媒体观,是指强调以物化形态的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为核心的观念,相应的名称如“幻灯教育”、“广播教育”、“电影教育”、“电视教育”以及“计算机辅助教育”等就鲜明地体现出这个特点。后来,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媒体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大量的应用,媒体观“以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为核心”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教育技术的方法与方法论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系统技术应运而生。在美国,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媒体观的教育技术逐渐发展成了“教育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代前期,苏联流行一种所谓“儿童学”。由于它采取了遗传和环境双重决定论的立场,就其主要倾向说,对教育工作是有害的。所以,马卡连柯在自己所领导的高尔基工学团里,便把这种“儿童学”拒之于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80年代末正式提出“虚拟现实”一词并确定其研究范围,进入90年代后,虚拟现实技术迅速成熟与发展,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了重大改进,即人可以进入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事件进行交互作用,这种变革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知识及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的现状。21世纪将是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教育应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体系”问题的探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关系到教育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育研究自身的科学化、规范化。建国以来,它一直占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席之地,到20世纪80年代后则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而热点之焦点主要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研究的范式”,“教育科学的体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等基本问  相似文献   

19.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自20世纪40年代倡导以来,它在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促进各国之间相互了解、宽容、合作及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研究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评估理论的发展演变本世纪初,教育测验蓬勃兴起,教育者意识到了在缺乏客观和可靠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教育方针是非常危险的,于是,他们便力图使教育评估客观化.当时,教育测验和评估的基础科学是测量学、心理学、统计学.30年代新教育运动已不是从唯理主义来考虑的,而是主张智力的、社会的、情绪的、身体的统一等全人格的教育.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著名的“八年研究”,验证了当时所倡导的新教育的优越作用.测验法作为一种评估方法,运用了观察、面谈、轶事记录等手段,因此萌发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构想和达到程度评估的思想,确定了评估的意义:“评估不是为评估而评估,而必须是为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而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