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承载着文化浸润的使命。在当前教育文化缺失与道德失范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创新教学理念,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从课堂内外入手,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道德陶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人文气息,成为有责任、敢担当、能奉献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职语文教学应把人文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融优秀文化于语文教学之中,融社会生活于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塑造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文化语文”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指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语文教育。这种文化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使学生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卓的心灵境界。高中语文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要变“应试语文”、“工具语文”为“文化语文”。本文试图探讨文化语文的价值取向,探寻文化语文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的传承,通常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将其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促使小学生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进行阐述,并提出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双喜 《成才之路》2023,(16):137-14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国学经典,不仅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文章分析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面临的难题,明确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国学经典的意义,并对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文化品位和多元的文化选择。学生健全人格和文化品位的培养主要借助语文教育来实现。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从多方面对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指出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可见,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拓展小学生学习思路,借助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建 《今日教育》2005,(7):59-59
要真正提升语文素质,必须重视积累工作。积累是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积淀靠积累,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积累。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时间隧道’。穿越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层,认识历史,感悟人生。吮吸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又要引导学生拓展广阔的空间,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日积月累,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帮助学生探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又要进行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作用,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它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起到一种语言的传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弘扬。当下的语文教学是从小学开始抓起的,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难免会因为语文课本中枯燥的文字而感觉到学习的乏味。因而,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益于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与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须在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生成语文素养。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路径进行探究,对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渗透方法和路径进行重点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界围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主流观点。但淡化并不意味着淡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值得重视,因为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质的规定性,最后则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曹枫 《南昌教育》2005,(12):22-23
语文作业不仅是检查、复习和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手段,合理的语文作业还能起到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笔者是一名从教近十年的语文教师,在语言作业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建构人本化教材新体系;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加强教材的实践性特征;注重教材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建构语文与生活的教材新模型。语文教材的人本化、整合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几种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播,以此促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基于此背景,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及红色革命文化内容进行了剖析,旨在通过对教材中这两种文化元素的挖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文化之旅,以此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注重学生主体精神的提升、发展与完善,以帮助学生建构起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多元文化相融合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言语品味、朗读吟诵、文化熏陶为路径,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没有对素质教育进行宏观研究,仅就语文教学一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作了具体探讨。认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表现为语文素质教育,它应包括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三个方面。要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首先应掌握语文知识,打好基础;其次应让学生适应并能设计良好的训练程序,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最后还应让学生学会品味作品,陶冶情操,从而使他们的文学和文化素养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当然要让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包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国学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田景胜  韩景仲 《时代教育》2006,(12):117-1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类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想、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作者认为现行教学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