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音乐可以陶冶人的身心,中国重视音乐对人的教化由来以久,周代设立官学,教授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音乐便是其中之一。春秋末期,孔子开馆设教,招收弟子,传授六艺,冲破贵族对学术的垄断,使得平民百姓也可以学习深造,修习礼乐。从此音乐便成为读书人修养身心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代代传承下来。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  相似文献   

2.
张力 《大观周刊》2011,(34):236-236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而我们的学生文化素质又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面对现状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活动。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3.
张红星 《大观周刊》2011,(37):276-276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4.
承琳 《大观周刊》2011,(24):100-100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由衷地感到一种光荣和自豪感,通过教学,让音乐溶入孩子的心田,为纯真的孩子播下音乐的种子,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小萱 《新闻前哨》2014,(3):76-76,82
广播音乐疗养就是通过广播媒介传播的音乐的旋律、意境、内涵、语言、音乐等的均衡作用,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逐步产生一种稳定的心境,促进身心平衡而达到保健和疗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岳婷 《大观周刊》2011,(31):192-192
高中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基于一种全新的培养平台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以及良好审美情操,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于1900年提出的,意在“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这种教学法强调动作,让学生在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时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教师则从学生的动作中得到反馈,从而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接受程度.下面,我就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甘翠贞 《大观周刊》2012,(16):175-175
借助于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功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过安琪 《大观周刊》2013,(11):156-156
我国的音乐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多样化的音乐类型也让众多听者面临着众多的选择,同时,随着80后以及90年的青年人成为音乐消费的最大群体.非主流的、流行的通俗音乐盛行一时,并成为众人追捧、传唱的主流声音。而越来越少的人关注音乐作品的内涵、意义及所体现的艺术美。这对传统的、具有较高音乐价值的传统音乐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中,音乐美学一一作为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首当其冲。因此,音if,美学要想得到更多的传承以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其改革之路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择从广西地区的音乐美学教育改革方式这一侧面,对音乐美学教育酌右展拼行一番攘穷  相似文献   

10.
王丽丽 《大观周刊》2012,(24):256-256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更是一门富有艺术内涵的教育,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却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数学课一样来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通过教学让音乐溶入孩子的心田,为纯真的孩子播下音乐的种子,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艳圆 《大观周刊》2011,(30):168-168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八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音乐营销利用音乐在情感上与人们产生共鸣和沟通,为大众营造消费情境,带来身心愉悦,达到销售产品和建立品牌形象的目的。本文将以广告歌曲为例,从音乐营销的心理学依据、作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3个方面对我国音乐营销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音乐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有音乐陪伴的生活会更加精彩,而一个以歌曲为主要节目形式的伴随性广播频率,歌曲的质量和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个人认为,歌曲的选择可以从歌曲旋律、节目时段和收听人群以及主持人个性特色这三方面来考虑。音乐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色彩的存在,这种缤纷的音乐就是强调了音乐的丰富性和动听性。陪伴在人们周围形形色色的音乐,感觉上就像是种类繁多的零食一样,酸甜苦辣的零食都会有人挑选,关键就在于它的味道是不是好吃,音乐也是一样,轻重缓急的节奏都会有人喜爱,关键在于它的旋律是不是好听,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14.
赵明 《兰台世界》2014,(11):147-148
和,是孔子音乐美育思想的标准与核心,以"和"将人、乐、心相沟通,成为孔子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和"的音乐美育渊源出发,对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寻,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和,是孔子音乐美育思想的标准与核心,以"和"将人、乐、心相沟通,成为孔子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和"的音乐美育渊源出发,对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寻,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广播权和表演权的权利归属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音乐录制者的尊重,也是健全音乐产业法律法规的关键环节。在中国,这两项权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音乐创作和制作的懈怠,从而影响到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广播权和表演权的重要性做出阐释,希望引起业界相关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余飞 《传媒》2017,(19)
音乐传播是人类音乐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社会活动之一.通过音乐传播,人与人之间形成交往和联系,进而形成统一的社会群体和文化.因此,音乐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音乐媒介和音乐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针对音乐传播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音乐传播是音乐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产物.音乐学和传播学的联系在于两者都关注"传播",但是两者也有明显区别,即研究对象、研究领域都有所不同,而这又造成了不同的文化属性.音乐传播学是在音乐学发展的过程中诞生的新学科.在当前国内针对音乐传播学研究中,中国传媒大学曾遂今教授所著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一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具有学科创建性,是国内唯一一部系统论述音乐传播学的著作.作者从音乐传播的基本问题、学科建设、社会规制、音乐文化产业和音乐媒介几个重要方面,对音乐传播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当前音乐传播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苟小义 《大观周刊》2012,(23):265-265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技进步需要素质全面、身心和谐的人,而人才的标志并不仅仅依靠智商参数,情商、审美修养、文化底蕴亦是代表高素质的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应珊 《大观周刊》2012,(32):250-250
音乐新课程的改革巳经进行了一段时阀了t新课程对音乐课进行了科学的设置,但是音乐模块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得到实施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模块教学在设计的韧裒悬好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应引起我们音乐教师的思考与反省。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古琴音乐文化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无论是古琴的音乐演奏、文化的建构或者是琴学思想的传播在宋代都得到了空前发展。本文对宋代古琴音乐的发展之路、古琴和皇室以及士大夫的关系以及北宋方外琴人进行了分析,并对《琴史》作出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