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孔子的“辞达”与“辞巧”观,认为“辞达”与“辞巧”具有辩证统一性,“达”与“巧”的对应关系是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还指出“修辞立其诚”是“辞达”与“辞巧”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易》理与医理相通:《易》“医”同原,彼此一理。从《周易》古经与《黄帝内经》的思想内(?)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中医治病机理与《周易》古经原理的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周易》与《内经》的成书年代考证了二者的思想渊源,并比较分析了二者观物取象、辨证施治、阴阳虚实、五行制化的理论:论述了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形体与精神的统一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3.
从命题角度,可以把议论文分为命题议论文与材料议论文两类。命题议论文无材料限制,只要拟定中心,驰骋笔端展开议论就行了。材料议论文又叫限制议论文,即要求写作者就规定的材料发表感想,加以评论,绝不能离开材料任意选点论述。短评,读后感等属于材料议论文的范畴。如何写好短评呢? 首先对材料要“熟”。所给的材料往往是我们切入写作的“由头”,也是我们写作中评议的依据。如果对材料不熟悉,就不能在写作中熟练使用和驾驭材料,甚至会犯不知所云的毛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虽早已被学界所认同,但因对其理解肤浅而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作者认为,辛弃疾“以文为词”除了指通常所谓语言散文化而外,还应包括章法的过变不变,手法的敷陈铺排以及善发议论、熔铸经史、以气入词等等。“以文为词”是辛弃疾对词体的进一步解放,辛词的诸多特点往往是这一革新精神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辞“学”     
~~辞“学”@蔡子君~~  相似文献   

6.
说“辞”     
《殽之战》一文中“使皇武子辞焉”的“辞”,课文释为“致辞”不妥.所谓致辞是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哀悼等的话.这与文中情节相抵牾.查“辞”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词解释有三:一、推辞,不接受;二、讲话,告诉;三、告别,文中的情节是:公元前630年郑国派烛之武说(?)秦军退兵,当时秦穆公不仅答应了郑的要求,而且又留下杞子等人带秦兵两千驻守郑国北  相似文献   

7.
“高四”辞     
唧唧复唧唧,岁岁徒苦辛。不闻欢笑声,惟闻吾叹息。问我何所思,问我何所忆。吾亦无所思,吾亦无所忆。昨日见张榜,吾已细搜寻。红榜千百张,张张无我名。心头如山压,泪水比黄莲。愿为它再战,重熬三百天。爬书山,涉题海,不上红榜不松弦。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必修五在表达交流部分谈到第一个话题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笔者想结合作文实例从怎样析理深刻角度来谈谈析理,即析理在辨证。我们先来看看湖北2009年一优秀作文《站在道德的门口》中的两段:站在道德的门口我们应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救赎。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灾区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海外人士的爱心支援,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像范  相似文献   

9.
正《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这里的"析""理"两字非常重要。"析"本义是用斧子去砍木头;"理"本义是"治玉",后引申为"纹理,条理,道理"。有时候,分析问题就如同顺着纹理砍木头。在这里,"析"是方法,是手段,庖丁解牛,切中肯綮,条分缕析,游刃有余;"理"是中心,是根本,理屈词穷,理直则气壮,顺理则成章。写作议论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析"出"理"来。  相似文献   

10.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11.
"词"有四个义项:①"词"的本意是指摹绘物体形状或发声语气的字,后泛指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②说话、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③一种长短句押韵的文体。④有些地方通"辞"。如"辞赋""辞典"。"辞"有七个义项。①告别。如告辞、辞行。②辞职。③辞退。如:他被经理辞退了。④躲避、推托。如:推辞、  相似文献   

12.
一、相同之处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13.
盛唐之后,韩愈大胆开拓,"以文为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貌,对后世影响甚大。本文通过对韩愈诗歌的具体分析,尝试探究其风格之来源及特点,对他的这种艺术风格进行总体把握,探析其在韩愈整体诗歌风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继裸捐、裸考、裸婚等裸字当头的词语涌现之后,如今又冒出一个新词——裸辞。所谓裸辞,是指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裸辞族正在逐渐壮大,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发展空间小、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甚至只是与某一个同事有矛盾,都成了裸辞  相似文献   

15.
“词”与“辞”是近义同音字,容易混淆。如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题考查字形,A 项有“词不达意”,这个“词”对不对呢?是否必须用“辞不达意”呢?恐怕不少考生难以判定。事实上“词”与“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能通用。先说通用的情况。在言语和文词这一意义上,“词”、“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讼”、“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  相似文献   

16.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17.
词和辞都是读作ci的同音字。这两个字有些地方是通用的,例如贺辞可写成贺词,开幕词可写成开幕辞,词令可写成辞令,词典可写成辞典等等。但在某些地方,两者却有不同之处不能通用。例如宋  相似文献   

18.
从语法角度考察,戴侗《六书故》中对"辞"的说解有两义:一是句子(所谓"合言以成辞"),二是语助("所以贯其文、达其辞而畅其志也")。戴氏直接或间接解释的辞助字有几十个。在解释语助字时多用"借为"一语,明示了辞助的来源是文字的假借。戴氏又是最先提出虚词有"合言"形式的人。  相似文献   

19.
~~新年“现”辞@昕孺  相似文献   

20.
苏岱昌 《生活教育》2012,(21):57-5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批判旧的课程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理论。陶行知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因此,我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