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玥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X):110-111
无论在中西方,人性问题都是法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异常发达,它起源于先秦诸家关于人性的争论,深入研究先秦传统人性观,同时借助西方人性理论加以对比,有助于客观地剖析人性理论对整个中国古代法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性善恶论对中西法治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文教资料》2009,(28):102-105
人性是哲学中的概念,也是法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人性论是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什么样的人性论就有什么样的法律思想。性恶论是西方法治建立、发展的必要性理论前提:传统性善论对中国法治的影响有积极因素,但更多的是消极因素,延缓了法律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人性善恶的预设并不绝对,我国法治建设应以“人性趋恶”为假定前提,并发扬人性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中西方,人性问题都是法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异常发达,它起源于先秦诸家关于人性的争论,深入研究先秦传统人性观,同时借助西方人性理论加以对比,有助于客观地剖析人性理论对整个中国古代法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支撑和标志。制度设计在逻辑上蕴涵了制度文明的价值追求,它是实现制度文明的基本途径。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提供有效的制度设计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一定的人性假设是制度设计的逻辑基础,只有建立在科学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制度设计,才能构架出适合政治文明要求的制度体系。西方国家的制度变迁历史和新中国的制度变迁历史充分说明了人性假设在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只要涉及人的学科,都离不开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本文试从先秦孟子和荀子所提出了性善论和性恶论出发,来分析不同人性观对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性是人基于遗传基因而在一定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人类本性,制度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理性设计,人性特点是制度设计的根本要求,制度设计付诸于实践又会反作用于人性,影响人性的表现与发展。现代人性发展特点要求制度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学公正的程序保障下公开透明地进行运作,并能产生避恶扬善的效果,为人性发展创造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让巨大、神奇、美好的人性力量去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饶鉴  刘亚进 《考试周刊》2013,(25):29-30
任何对人物的认知,都应该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不同的人性假定,催生了不同的政治人物报道视角和报道效果。西方政治人物的报道理念是建立在"人性本恶论"基础之上的,因而报道更加注重对政治人物的监督;而中国的政治人物报道理念则是建立在"人性本善论"基础之上的,因而更加注重对政治人物的宣扬。本文从人性论入手,深入解读中西方政治人物报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并分析西方教育理论具有人性性格,指出人性论是西方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本文认为人性论与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决定关系。一般地,性恶论者持“外铄说”的教育观.性善论者持“内展说”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并分析西方教育理论具有人性性格,指出人性论是西方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本文认为人性论与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决定关系。一般地,性恶论者持“外铄说”的教育观.性善论者持“内展说”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人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开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人性学说层出不穷。孟子的“性善”论一直被奉为儒家人性论的正统思想。荀子对“性善”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历史上对荀子“性恶”论的评价,向来是毁誉参半,争议很大。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深刻反思的今天,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把握荀子的“性恶”论。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英国戏剧家。本文通过列举莎剧中对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丑恶所做的全景式观照,分析莎士比亚关于人性的探究对后世作家的深远影响,力图证明莎士比亚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完成了一个人文主义作家的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素质是人才基础的基础,人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这不仅对理、工、农、医等科技专业院校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是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高等院校应从加强校园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人性中的理智与情感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体现,爱德蒙是纯理性的化身,李尔是情感化的人,考狄利娅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从这三种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智的罪恶和情感的灾难以及完美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O. Henry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short story writers, and most of his works had a theme on humanity. This paper appreciates some of O. Henry's popular short stories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humanity re-flected in them.  相似文献   

16.
肖建 《高等理科教育》2013,(2):12-16,62
作为第一部阐述大学理想的著作,纽曼从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定义出发,在强调大学传授自由知识和提供自由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的理想在于具有理性的、良好的社会人的培育。隐藏在纽曼的大学理想背后的是其关于"人是宗教和理性的存在﹑是社会的存在"的人性假设,纽曼大学理想的人性假设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性论是管理思想体系的逻辑前提。中国先秦诸子所持的“人性可塑论”、“人性自然论”、“人性好利论”,分别是他们相应的管理思想——“仁政礼治”、“无为而治”、“以法治国”管理思想的基本前提。“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设变动轨迹决定了西方管理思想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的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展示设计与人的基本关系,论证人性化设计在展示设计中的必要性。分析了展示设计中受信者心理、生理、行为和情感的种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如何在展示设计中更好地注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管理人性论具有“社会/群体本位”“价值本位”的特点,而西方管理人性论具有“自然/个体本位”“事实本位”的特点。基于中国“阴阳和合”哲学思想以及西方“和谐辩证”哲学思想,文章建构了“中西合璧式”的管理人性论——“全面和谐人”人性假设,认为人是个体自然性和群体社会性、事实性和价值性存在的和谐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致力于以单元为模块,在设计教学时既做到目标为本、统揽全局,又实现有序操作、步步落实。它旨在改变"说做相悖"的经验式备课方式、"重细节轻整体"的教学思维、"做中学"与"用心想"双峰对峙的教师培养和学习模式,其五个操作步骤为: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整合单元内容,编制目标;分析学习起点,洞察学情;预设评估要求,拟订量规;选择教学策略,形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