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翎小说的研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断了二十年之久,如今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然而对路翎小说中的精神世界的挖掘及由此所体现出的瑰丽而奇特的心理分析特色给予的关注还不够,而且关于他小说中意识与无意识关系的纠结仍未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此进行系统的观照和整理无疑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翻阅路翎的小说,我们常会被其中纷繁呈现的人物和文字中的情感力量所撞击。因为他的小说构筑的是一种混沌式的迷宫境界。本文从内在意蕴与外在美感入手,试图廓清路翎小说艺术世界的构建要素及成因。  相似文献   

3.
路翎的中短篇小说以其对人基本欲求的极大关注卓立于20世纪40年代文坛上。在他的笔下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农民、流浪者都显示了生命的自觉,他们遵从于生命原始强力的勃发,决绝地渴求自由,蔑视任何权贵。这些人物和路翎本人一样,都有对高贵心灵的秉承,对原始强力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路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中描写了各色的人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那些有着独特的个性,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重压下从被动地接受命运继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最后不惜一切冲出外在束缚,追求人格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物。他们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强烈的、敢于打破一切的主观意愿,以及一种原始蛮性特征的生命意志。  相似文献   

5.
个性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体现,人们不会满足于抽象的人性平等与个性自由。然而,工具理性主义取向的课程文化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个性受不到尊重。因此,要转变课程理念,建构有利于个性自由发展的课程文化,促进个性自由充分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营造自由的课程文化环境;建构生态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6.
罗惜春 《文教资料》2008,(33):21-22
路翎在塑造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时,注重挖掘和表现人物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和原始的强力,两者互相纠结错杂,共同推动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生命强力是解读路翎小说的一把钥匙。路翎对生命强力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从20世纪40年代初《饥饿的郭素娥》到40年代末《燃烧的荒地》,他一直在小说中探索反思生命强力的内涵及其价值,并逐步扬弃了原生态生命强力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从中发掘出人性性格自我价值的火焰,使这成为劳动人民摆脱精神奴役创伤的途径之一。路翎的这种努力突破了客观性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真实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8.
原始生命力是人追求合理存在的一种原始的本初欲望。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原始生命力的作品并不多。近代以来,受社会形势和西方文化影响,表现原始生命力的作品日渐增多,路翎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作家。综观路翎小说中原始生命力书写呈现为三大特征:首先是生命异常的境遇,指人物所处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理欲求和心理欲求的缺失;其次是无法超越的道德,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人物跨越了道德的界限,却无法完成对道德的超越;最后是不可避免的悲剧。这种基于时代特征对原始生命力的书写,既有悲剧的美学色彩,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作者与主人公在作品中的关系、小说结构与人物关系结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路翎小说中的复调性因素;在对此进行静态的现象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其复调小说产生的原因和本质特征,同时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创作作为参照,凸现出其文本艺术特征的自我生成性。  相似文献   

10.
"个性自由"应当成为当代教育的价值诉求。它根源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个性人生成的需要,针对的是伦理文化教育中"善的神话"、理性文化教育中"真的僭越"和"美的泛滥"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它的实质在于将真善美统摄于个性自由,从而用个性自由来协调真善美之间的张力,即通过"启真"获得"认识上的自由"、通过"寻真"获得"思想上的自由"、通过"导善"获得"意志上的自由"、通过"立善"获得"行动上的自由"、通过"审美"获得"情感上的自由"、通过"求美"获得"心灵上的自由",最终使人发展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自由     
自由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作为教育教学中的引导者,教师同样需要自由。教师自由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由发展。以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为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三种自由,即教师与教育教学各要素关系中的主体自由,主体关系中的社会自由.教师与自身发展中的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自由     
自由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作为教育教学中的引导者,教师同样需要自由。教师自由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由发展。以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为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三种自由,即教师与教育教学各要素关系中的主体自由,主体关系中的社会自由.教师与自身发展中的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13.
密尔在《论自由》中论证了个人的自由权和社会及政府施于个人的权威的界限问题,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认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逆境中追求真理的经历,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兴衰历史及百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可以作为密尔《论自由》一书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4.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路翎上世纪40年代的小说创作透露出人类处于童年时期的诸多信息,尤其是呈现出雄强的力度的原始意象的反复出现,使其作品具有了生命原型的意味.它是作品意义生成的表征.在这一现象之后隐含着作者对国民精神、文化状况等问题的思索,同时,它也是作者人生境遇的悲剧性预演.  相似文献   

16.
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不像前辈思想家那样将自由看成是一种政治性原则,而是从自身的时代出发将自由理解为一种社会性原则,认为社会的专制远胜过政治的压迫.由此,密尔对自由作了新的理解,将之定义为社会权力的合法使用.其目的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免遭社会的侵害,捍卫个性和社会的多样性.通过呼吁个人的自由,密尔将政治的自由转变成为了社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往往把它同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看做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在精神化层面上的标志。因而,在认识上很容易赋予宗教改革运动过多的光环,如:现代性、自由、民主、法制、个性解放,等等。但从信仰自由、宗教宽容的角度来审视这一运动,它则是一场反动。在宗教改革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新教表现得更加狂热、更不宽容,较天主教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宣扬的不是个性的解放和信仰的自由,而是虔诚、服从和纪律。  相似文献   

18.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对理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已经完全失去了个性,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系统和市场体系对人的操控。  相似文献   

19.
路翎是在抗战烽火中脱颖而出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直接师承“五四”文学的启蒙精神,着重以人民中富有反抗的原始强力来轰毁封建文化意识的精神枷锁,他的小说实现着对人的觉醒的又一次呼唤,他的小说“真切地透出了人民的苦恼和追求,这就使我们感封那后面或底层的非化成洪流不止的潜在力量。”因此,他的小说更多突现人的强烈、坚韧的求生欲,解脱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自由欲和希望创造崭新世界的更新欲。 在路翎的小说中,人性世界是通过富有原始强力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这是作家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性理论成为科学。人性复归是人对自己人性的把握和占有,是人类解放与自由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关系是制约人性复归的客观现实环境,劳动异化的消除是人性复归的必要条件,利益对抗的消失是人性复归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性复归的根本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