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便是最好的例证。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倪红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1,(11)
分享就是指自己喜欢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分享行为的培养有利于让幼儿亲近群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最终把关爱同伴以及共享快乐作为行为标准。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此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格品质,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3.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关键,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也是提高幼儿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契机.文章阐述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意义,分析教师如何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处于亲社会行为形成关键期的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和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享是亲近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之间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享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5.
6.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7)
混龄教育是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对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分析,指出混龄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混龄教育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160-162
幼儿分享行为能促进幼儿个体品德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与意义出发,阐述了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并从幼儿个体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班阶段幼儿分享行为现状的分析,探寻分享意识淡薄产生的原因,认为幼儿缺少分享行为有家庭结构、家长观念、教师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提出在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过程中,应注意为幼儿创造分享环境、注意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5,(10)
分享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但现代大多独生子女存在着自私、自我中心、合作意识差等问题,因而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2~3岁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通过幼儿园集体生活,培养分享行为,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人交往,迈出社会交往的第一步。行为结果强化、榜样示范、言语指导、个人体验等都是培养2~3岁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张连军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4):134-135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今天大多数4-6岁的幼儿其分享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教师或家长应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遵循一定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教育引导,为幼儿树立榜样;为幼儿提供分享机会,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建立分享规则,教育幼儿学会按规则行动;家园同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分享氛围。 相似文献
15.
蒋毅 《小作家选刊(小学)》2011,(5):240-240
分享行为是人与人交往,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任性刁钻,自我意识很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行为,来建全其人格,促进幼儿之闻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幼儿园日常活动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不同时代背景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分享意识存在对自我施与性分享行为的高自我评价,而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低预期的特点;幼儿在自己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以及同伴之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发生概率的预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采取不当的方式分享他人利益上和在不当分享行为的遭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对不当分享行为的惩罚必要性的理解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虽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分享行为有所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幼儿的分享行为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多数幼儿虽具有一定的分享行为,但还未形成分享观念,缺乏内在动机(郭忠玲,1996)。幼儿倾向于感觉分享(只给别人看、听、嗅、摸等),实质性的分享不多(张莉,1998)。幼儿的分享意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丁婕、李家萍,1999)。幼儿的分享行为水平更多地受到教育方式的影响,还处于他律而非自律的阶段(李德显,2003)。笔者认为,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因为人们观念上认识不足,对儿童分享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学龄前幼儿普遍缺乏分享行为。分享行为作为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幼儿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文章通过对城市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察、研究调查,获取其分享行为的现状;针对影响城市幼儿分享行为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培养其分享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树俊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1):93-95
一般来说,幼儿的分享意识较差,这与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幼儿的交际环境,以及对分享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有关。为此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要准确掌握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努力改善幼儿的人际交往环境,特别是加强对幼儿分享的教育、引导和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