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究其原因,它是元明两代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清初云南社会的稳定为云南矿冶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条件,以及清前期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刺激和清政府重视开发云南边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湖州桑蚕业从唐朝中期以后兴起,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湖州成为中国桑蚕业的中心.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讲,湖州桑蚕业的兴盛的原因为社会需要,其中主要是赋税征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桑蚕业的发展;江南开发带来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湖州桑蚕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规律在起作用;生产力,主要是生产技术,促进了湖州桑蚕业的兴盛.湖州桑蚕业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湖州桑蚕业从唐朝中期以后兴起,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湖州成为中国桑蚕业的中心。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讲,湖州桑蚕业的兴盛的原因为社会需要,其中主要是赋税征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桑蚕业的发展;江南开发带来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湖州桑蚕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规律在起作用;生产力,主要是生产技术,促进了湖州桑蚕业的兴盛。湖州桑蚕业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长足发展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由于元明两代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清初云南社会的稳定为云南矿冶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条件,加之清前期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刺激和清政府重视开发云南边疆,云南矿冶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各类矿冶业主要矿厂分布广,井增至86个;铜、锡等产量巨增;生产规模大,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出现了清史上著名的、数额巨大的“滇铜京运”等。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中国古代史》(人教版2006年月12月修订版)多次讲到赋税制度问题,由于高中学生对赋税制度了解的很有限,我结合自已的教学与认识,以一条鞭法为主,简单地谈谈中国的古代赋税的演变,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胡治禄 《历史学习》2004,(11):13-13
问题起因:新编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第36页中有一句话:“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一次听高三复习课中发现,教师在讲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时特别强调汉代的征税依据是资产,当学生提出如何解释新编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第78页两税法“  相似文献   

7.
今年秋季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关于两汉的赋税制度有这样的表述:“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我认为,上述表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地租非赋税     
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时,就有人会将地租与赋税混同。这类的试题也有。《历史学习》2008年第11期《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练习》第21题如下: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元末明初的第一次“湖广填四川”,之所以能在三峡地区很快进人高潮,除了其地与湖广地区紧相毗邻且有峡江连通的地理优势外,更为重要的是与明初中央政府积极组织大批湖广民众迁徙人蜀的移民政策直接相关;而该地区多处废置的制盐井灶和急待恢复、振兴的井盐业,加上明初对制盐灶户所实施的一系列优恤政策,对于由峡江人川的移民而言,更成为其人境落业的首选之地。正由于此,当全川井盐业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该地区的井盐业能以其迅猛增长的经济实力称雄于巴山蜀水之间。  相似文献   

10.
自贡以其独特的井盐资源和盐文化而出名,但由于历史及社会原因,其盐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本文对自贡地区井盐生态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投资创新、树立形象、生态饮食等发展路径,以期能对井盐资源及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借鉴,促进四川省井盐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代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盐业生产也有很大的进步。清代土盐产地分布于直隶以及山西、陕西、黑龙江、青海等省。清代大约有土盐产地54处(以县级政区计)。与明代相比,增加了28处,增长幅度为107.69%。可见,清代土盐产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代人口变动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阶段。史书记载明代人口始终徘徊在6千万左右,根据近年来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观察,这个数字并不真实。本文对明代人口的探索,初步确认明初人口为7千万左右,嘉隆之际人口已增至1亿2千万左右,这样雄厚的人力资源,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万历之后,由于天灾人祸交加,使人口大减。但到明清之际仍能保持1亿左右,毫无疑问,这给清代人口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清云南边疆对外贸易与国际区域市场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间的商贸活动,在原有官方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边民贸易空前活跃、边贸市场不断拓展。清末,云南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国际区域市场中扮演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沿、核心角色,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以农为本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执政理念.明朝嘉靖以前中央政府对宣府镇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免租税、屯田垦荒、救灾复业等成为宣府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宁波府中举进士与三鼎甲的人数,来说明宁波科举业繁荣;然后从经济自然资源、城乡集市数量增加商品经济的发展;盐业发达与盐场课司税收多;宁波对外开埠后,经济格局变化和经济收入增多;金融钱庄的发达;清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宁波明清建筑业;洋行买办行业发展等九个方面,来论证科举文化事业的发达,其后面有着经济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十六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诞生,江南市镇普遍兴起。朱泾镇从一般乡村聚落发展为唐代的集市,明代之市镇,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确立了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此中除了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其健全而有效的社会运行机制适应了当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江南商品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朱泾镇依靠国家的力量和地方势力的积极参与,建立了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有关明中叶至有清一代幕业的兴起与发展,学界已多所探讨。在我看来,士人的有关言说不但提供了研究幕业兴起、幕宾这一角色生成的材料,更可资考士人处明清之际的姿态与心态,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中人”致酬事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习俗,广泛而普遍存在。通过对明代徽州契约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得出:明代徽州“中人”的中资占比多在2%左右,大都不超过5%,中资占交易总额比值浮动较大,中资的支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自明至清,给付“中人”的报酬类型逐渐从实物、钱物混杂变为几乎全部以银钱方式酬谢,“中人”报酬占交易总额的比值逐渐形成一种定例,中资平均水平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清代总体高于明代,清中后期高于清早期。  相似文献   

19.
有关明中叶至有清一代幕业的兴起与发展,学界已多所探讨。在我看来,士人的有关言说不但提供了研究幕业兴起、幕宾这一角色生成的材料,更可资考士人处明清之际的姿态与心态,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土司是一种官职,是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册封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为世袭地方官,通过他们对当地各族人民进行管理,以达到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学术界对云南的土司研究已取得较大成就,一大批学术论文和专著的问世,为历史时期云南土司的设立、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