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语戏蠢材     
《辅导员》2011,(13):113-113
宋朝有个富家子弟非常喜欢吟诗作对.人称“酸秀才”.一天到晚欲寻欧阳修一比高低。一天.他抉了几册唐诗便上路了。他见路边有棵大树,吟道:“路旁一古树,两朵大丫杈。”吟完就无下文了。正巧欧阳修路过.替他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位落第秀才,整天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生活甚是清苦。一天.他经过一家酒店,店主笑嘻嘻地对他说:“秀才,我出一个谜语,你若能猜中,我就请你吃一顿酒饭。”秀才点头答应。只听店主吟道:  相似文献   

4.
同姓名趣说     
曾参是孔门高足,孝行第一。一天,他的母亲正在织布,突然有一个人慌慌张张地闯进来嚷道:你的儿子杀了人!曾母镇定自若.手不停机。知子莫如母,她的孩子怎么会去杀人呢?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来告诉她.曾参杀人了。曾母手中的梭慢了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6.
回望徐渭     
回头望去,明朝后期的天空下,浙江绍兴一带活动着这样一个人:生父早逝,嫡母养大,20岁考取秀才后,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在功名上前进一步,满腹才学得不到施展。他认为世上的人没有一件事能做好.可别人又不给他做事的舞台.郁闷!  相似文献   

7.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16日.北京奥运会百米赛场上,一个飞奔的身影跃人人们的视野.当他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人们被他摆出的各种怪异的姿势深深吸引.但人们对狂放不羁的他并没有什么好感。仅过了四天.当他再一次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冲过200米终点时.人们怎么也忘不掉这个两次打破世界记录的奥运双冠王。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活充满了许多矛盾,因而引起许多问题。庄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庄子·至乐》)由于有许多问题,所以引起许多忧虑。孔子以为“仁者不忧”,但未达到仁者的一般人还是有忧的;而仁者亦有所忧。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庄子更以为仁者多忧:“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彼仁人何其多忧也!”(《庄子·骈揭》)苗子对人类生活中的问题词比较易优的说明,他说:“人主而和部,饮而不得则不能无米,来而无巨星分弄则不能不争。令则乱,乱则穷。”(《日…  相似文献   

11.
赶考     
《中国基础教育》2005,(4):16-16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旅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2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下雨天,他带了斗笠还打伞。秀才第二天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莱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6,(Z1)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  相似文献   

13.
两 请看一则趣事:韩国留学生朴君卫生间的水管裂了,他去找后勤科修理.科长说:“行,过两天就叫人去修?”三天过去了,没见人来修。他又找到科长,科长还是那样说:“行,过两天吧.”可又过了三天,还是没有动静。他纳闷了,问教汉语的老师“两天到底是多少天”.老师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过两天再给你答复吧”朴君顿时目瞪口呆。半个月后,水管终于修好了。月底.朴君没去交水费。科长上门催收,他狡黠地笑了笑,说:“科长,过两天吧。”朴君终于明白了“过两天”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4.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相似文献   

15.
清朝成丰年间,湖南平江有个秀才姓李,人称李秀才。他才思敏捷,好吟诗作对,恃寸傲物。一天黄昏,外地一个姓刘的秀才路过他家门口,想上门投宿。李秀才见那人面色黝黑,衣服破烂,便轻蔑地摇头说出一句: 树大杈多,不宿无毛之鸟。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探险家在撒哈拉大沙漠中发现了一个小村庄,令他奇怪的是在此之前从没有任何人说起过这个地方,而这里的村民居然对沙漠之外的世界也一无所知。他就问村民为什么不走出沙漠看一看,村民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自从他们的祖先定居此地之后,每隔几年就会有人试图走出沙漠去,但不管朝哪一个方向行进,结果都一样:绕一个大圈子之后又回到了村子里,没有一次例外!探险家感觉非常有趣,他走过无数的地方,这样的情况还是头一次遇到。于是他决定做一个实验,邀请一位村里的青年做向导,收起自己的先进仪器,跟在青年身后走进了沙漠。11天之后,他们两人…  相似文献   

17.
吴峰 《河南教育》2005,(3):39-39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摘掉车牌.打开车顶窗,结果,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仅一天就被人偷走.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后来,心理学家用锤子把车窗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9.
例文秀才吃包子从前有个秀才,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是空话连篇,写得很长很长。别人给他提意见,他不但不听,还说别人没本事。他老婆看不惯,就想暗中找机会教训他。有一天,这个秀才想吃豆沙包,就叫他老婆给他做。他老婆就给他包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包子。秀才见了,十分高兴,心想,包子里一定有不少豆沙馅。豆沙包熟  相似文献   

20.
秀才吃包子     
从前有个秀才,不论写什么文章,都是空话连篇,写得很长很长。别人提意见,他不但不听,还说别人不懂文学。他老婆看不惯,就想找机会教训他。有一天,秀才想吃豆沙包,就叫老婆给他做。她老婆就给他包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包子。秀才见了,十分高兴,心想:包子里一定有很多豆沙馅。豆沙包熟了以后,秀才拿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