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力求探究性和开放性,是高考综合类试题命题的基本趋势:伴随着新教材在全国的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即将在部分地区试行:在此背景下的2003年高考,较好地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体现了它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临近,各地考生正在加紧"冲刺"。日前,媒体曝出孝感"吊瓶班"和东莞"赤膊班"现象,更是把高考竞争的白热化进一步升温。不少人认为,这些极端现象的出现,都是源于"万恶"的高考制度。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背景下,高考竞争的激烈状况不可避免。正因如此,一些考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校老师恨铁不成钢,为了自己的孩子、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胜出,采用加班补课、补充营养等办法进行"恶补",既在情理之中,也多少有点你情我愿的意思。把学生的高负荷完全归咎于高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但显然忽视了高考背后复杂的社会心态。高考制度的确需要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现有高考制度暴露出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能有效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的缺陷,迫切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3日和3月6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公布了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这是近年来所有高考改革中,最引人关注,也引起最广泛议论的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4.
卢雁 《上海教育》2007,(1A):17-17
2006年3月3日和3月6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公布了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这是近年来所有高考改革中,最引人关注,也引起最广泛议论的高考改革。[编按]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课程改革下放了部分课程管理权,同一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样化教科书(简称一“标”多“本”)是其中之一。但由此引出的考试特别是高考命题改革,始终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部正在逐步向各省、直辖市下放高考命题权,但即使在同一省内,也存在与此相同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临近推开,这个问题也加速跃出水面,愈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高考改革要先于课程改革或至少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一体化推进。对高考科目进行分类、分层设计,学校才能建立真正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才能因材施教。目前的高考模式,其科目设置上的简单分类,要求上的整齐划一,既不利于基础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也不利于大学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一个并不遥远的年份里的一场考试,可能会决定很多教育理想的现实命运。对于已经在四省区进行实验的高中新课程,老师们的一致疑问是:“新课程好是好,就是高考会不会改?怎么改?”我知道,只要高考方案一天不明朗,老师们的迟疑就一天不会消除,课程改革也难以真正地“深入人心”。最现实的问题是,下一学年,代表了高中新课程最大亮点的选修课程,会不会因高考未决而处于徘徊状态?箭已在弦上。高考到底会怎样改革?能怎么改?我们除了等待、观望,能不能拿到桌面上来大胆想、大胆说?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政府的事,是课程改革者、教育专家、考试研究人员的事。而实际上,在一个民主和开放的社会里,像高考这样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民间舆论与智慧”往往是重要的决策力量。3月的上海,就先有了一场在高校中文系的学者们,包括率先实行高中新课程的3个省的有关人员之间的讨论。话题就是:“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性质是:“民间立场”。希望是:“反思、批判、争鸣、建设”。这将只是一个序幕。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11,(15):8-11
年年岁岁花相似,时间又到高考季节,2011年933万考生一同踏上考场。岁岁年年人不同,与往年相比。每年高考都或多或少有变化。恢复高考至今34年。一拨拨青年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考制度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人们期盼着我国的高考制度能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为选拔人才作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但在实施中却不断与高考产生摩擦与碰撞。课程改革要求高考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近年来的高考也为此作了许多探索,尤其是率先进行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省区,其高考改革力度更大,在某些方面也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但由于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致使高考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甚至成了最大的阻力与障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沪教委高(2000)40号“关于2001年上海市3 X 高考改革方案”的精神,从2001年起,上海市高考实施“3 X”方案,其中“X”中含有“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市的“综合能力测试”是以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作为依据,着重考核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运用基础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尽管我们现在对“综合能力测试”下一个定义还很困难,“综合能力测试”的功能还有待实践检验,尤其是人们对高考科目设置“综合能力测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高考不改,高中新课程难行。”“不搞高中‘考改’,就不要奢谈高中‘课改’!”类似这样的话,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常常能够听到。尽管前人总是教育我们“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只有这样的“末端思考”和“终端估量”,才是“切合实际”和“对学生负责”的。在课改过程中,这样的声音始终存在,特别是当课改面对难题、面临抉择、需要攻坚的时候,它们还会变得“高亢”起来,甚至于形成了声势不小的“合唱”。  相似文献   

12.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今后小学、初中要开设综合课程。那么高中是否也将开设综合课呢?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这又会对现在的高中课程安排产生什么影响呢?……带着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郑增仪。问: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加快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国务院已经批准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部分中小学课程将做重大调整。例如将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整合为科学课,而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涵盖了历史、地理与社会等内容。那么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是否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开设既与初中课程接轨又与现行高考“3+X”改革呼应的综合课?  相似文献   

13.
王灏 《广西教育》2014,(10):1-1
正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行高考,即学术型高考。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选拔性考试,高考改革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从3+2到3+X,从全国统一考试到各省自主命题,从统一招生到高校自主招生,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抑或招生方式,高考改革的步伐一直都未停止。但历来每次改革都受困于顶层设计,而未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窘境,反而使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4.
房清江 《教育文汇》2013,(22):20-20
目前有媒体透露,江苏高考方案或有重大调整,可能改为英语一年考两次,不计入总分。消息一经披露,反对声不小。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开始实施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对高考英语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高考英语改革也对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2010年全国高考,有16个省市实施了新课改高考英语改革.新课改高考英语改革在如何考查考生语言能力运用问题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具有较好的导向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28日,本该是SAT分数公布的日子,然而,中国考生们等来的却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发出的分数延期公布的通知.这次可能由“泄题”和考生“作弊”引起的分数延迟公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中国考生申请2015年美国院校的提前批次录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我国从国家层面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处于一个考试至上的教育环境之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只有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高考科目,实现信息技术"高考梦",才能让信息技术课程得到有效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高考科目,实现信息技术"高考梦"对于教育三要素都非常必要。本文就是从教育的三要素出发,以传统环境与信息化环境下对教育的对比分析,来阐述将信息技术列入高考科目的必要性,实现信息技术"高考梦"的重要性。以期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产生共鸣,共同实现信息技术"高考梦"。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底教育部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以来,高考改革日益成为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学习、研究“3+X”高考改革新方案过程中,对高考科目设置改革问题作了一些粗浅探索,并撰写了“不妨试试‘311’———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探索”一文,在《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16日第4版)发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今再撰文对此问题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以供进一步研究讨论。 一、“311”高考方案的基本构想笔者主张,在高中不再进行文、理分科教学的前提下,高考应该按照重视基础知识、强调综合能…  相似文献   

19.
日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公布,向有关人士征求意见。本网记者发现,《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湖北省高中学籍满3年,户口在外省的考生有望在湖北省报名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谁都说“过重”。学生说重,教师和家长也说重。自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以下简称《紧急通知》 )后,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中考的改革,初中学生明显减轻了压力。但对高中生来讲,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课业负担“有增无减”。由于休息和睡眠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近视率急剧上升,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城市小学生为 22. 78%,初中生为 55. 22%,高中生为 79. 34%。①学生体质不仅没有根本好转,某些指标还在下降。   当今中国社会,谁最苦最累 ?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