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清廷对台湾“番民”实行“弃”和“剿”的消极政策,从而使得台湾岛内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刘铭传为了促进了台湾岛内的民族融合和加强对“番地”的管理,便实行了“以抚为主,攻心为上”的“抚番”政策。由于刘铭传“抚番”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终于将台湾的全部“生番”归化,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拉扎节"是洮河流域中下游多民族交融地区汉藏民族共享的盛典,是以村庄为单位,每年在秋天丰收后相约欢聚、酬谢并祭祀山神、驱逐瘟疫灾害、拜亲访友的民间传统节日。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拉扎"释义、时空分布、缘起及过"拉扎"节的主要活动"吃拉扎"和"跳拉扎"加以探讨,试图从中原傩与藏傩流传演变数百年来形成独有的"番傩"文化特征角度揭开"跳拉扎"神秘的面纱,展现当地居民传承千年至今信奉人神合一、天人合一的质朴观念。  相似文献   

3.
拉扎节是洮河流域中下游多民族交融地区汉藏民族共享的盛典,是以村庄为单位,每年在秋天丰收后相约欢聚、酬谢并祭祀山神、驱逐瘟疫灾害、拜亲访友的民间传统节日。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拉扎释义、时空分布、缘起及过拉扎节的主要活动吃拉扎和跳拉扎加以探讨,试图从中原傩与藏傩流传演变数百年来形成独有的番傩文化特征角度揭开跳拉扎神秘的面纱,展现当地居民传承千年至今信奉人神合一、天人合一的质朴观念。  相似文献   

4.
康熙四十九年秋曹寅有"佩笔六番充侍从"句,体察其意,盖曹寅在侍卫及内务府郎官任时有第一番侍从,在康熙后四次南巡期间分别有第二、三、四、五番侍从,在康熙四十九年春巡游五台山时有第六番侍从。曹寅的前五番侍从,研究者已有论述,对他的第六番侍从,则全无印象或知之不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笔者拟结合《清圣祖实录》的相关记载,对曹寅的第六番侍从作详细的考察,并与刘上生先生的"佩笔侍从"说商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巴蜀""齐鲁""燕赵""吴越""荆楚""岭南""关中"等代表各自地域的文化符号相继应运而生。关于东北这一地域的文化命名虽然有过讨论,但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如"关东文化""东北文化""白山黑水文化""辽海文化""辽东文化"等。尤其是"辽海"文化中"辽海"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经考证"辽海"一词的渊源并非是学术界已成定论的源于《魏书》的观点,而是源于《后汉书》或《三国志注》二书。此外,在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内有金代明昌年间宋人张绍所撰写的碑文中发现了"辽海"的字样,这是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6.
“阆中”地名释义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拥有千年不曾更改的地名,举世罕见,其得名原因众说纷纭。从阆中上古聚居部落民族主体及其使用语言看,"阆中"得名起源于古濮语词汇,发音似汉语"浪",意为"河谷"之地貌。秦收巴地置郡县,经同音通译、同义互代以汉语"阆"为通称。因地形地貌颇显殊异,遂增补汉语"中"以示聚落实体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确切方位。  相似文献   

7.
腾冲"曲石"地名来源,至今众说不一。清乾隆腾越知州屠述濂认为:"古名回石",《云南省腾冲县地名志》则说:"曲石"一名,系"曲尺"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辽水为我国古代六川之一,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辽水之内涵为辽地之水。由于"辽水"与"辽东"的悠久性和代表性,对一系列以"辽"字冠名的地名的衍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辽海"是除辽东、辽水之外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辽"字地名。根据史料分析,辽海难以涵盖我国东北地区,但基本涵盖了今天辽宁的大部分区域,同时辽海一名充分体现了辽宁地域文化、流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适合冠名辽宁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9.
孔尚任的《桃花扇》用一把扇子来引针密线,穿插剧情,写出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离合之情”和南明一代“兴亡之感”。在历史现实中,真的有这把“桃花扇”吗?笔者通过对几则有关“桃花扇”真迹的诗文材料进行梳理和考证,认为“桃花扇”真迹一直存放在商丘陈氏家族中,曾为陈宗石、陈履平、陈濂、陈坛、陈振斋、陈重、陈实铭等人递藏。它虽然时隐时现,但传存脉络有序,递藏痕迹清晰,它客观地存在于历史现实中。  相似文献   

10.
赵临龙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3):33-34,58
在挖掘自然“国心”鸡心岭“爱国游”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两点开发建议:第一,将镇坪烈士陵园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二,在鸡心岭战场的制高点处,修建“陕西省全境解放纪念碑”,进一步增强“祖国在我心中”的爱国情。  相似文献   

11.
王闿运的"通经"观注重发挥《春秋》经义,讲求通经致用,经学自治依循修齐治平的传统思维。王闿运的"治事"观即领悟经典之道以外的实践能事。王闿运重视"通经",认为"治事"不如"通经",但在"通经"与"治事"中也十分注重作为桥梁作用的"为学"。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台湾平埔族群的分类十分复杂,尤以清代为最。这当是人们缺乏科学的民族识别的理论方法所致。日据时代,一些学者力图利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对平埔族群进行科学的分类,但因平埔族群已隔合到汉族之中,族群语言保留不多,而使得分类工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结果。清代文献中,台湾少数民族还有“熟番”、“生番”、“野番”、“化番”、“流番”之类的称谓,这既说明他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也说明台湾少数民族成分的众多。因而把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山胞”或“原住民”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3.
《野狐岭》的叙事有两条线索,却都贯穿和承载着关于"寻找"的主题。外层叙事在历史与自我的双重寻找中联结着宏大叙事与个体言说的经络,内层叙事在"镜"与"灯"的双向寻找中用救赎与超越的智慧之光烛照着俗世的百态人性。两条线索上的各自"寻找"既构成了作品的叙事内容和形式表达,又在某种意义旨归上,开掘着作品题旨的多维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王文公文集》背面的文字已经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名出版。文章在史学界长期争论的“舒州”、“龙舒”地理问题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龙舒”本在庐州舒城,《宋人佚简》中出现的“龙舒”即是指代“舒州”。  相似文献   

15.
东晋高僧道安(312—385),敏睿绝伦,智识超群,深研般若,喜好禅法,是自汉以来禅法和般若二系佛法的集大成者,同时,道安在倡导弥勒净土信仰上也多有贡献。从目前的材料看来,道安应该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先提倡往生弥勒净土的高僧。从慧皎的《高僧传》及道安的序文等文献中,可以看出道  相似文献   

16.
林为强 《职业技术》2015,(4):126-128
文章以湛江市雷州傩舞“走长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揭示现在湛江雷州傩舞“走长怅”的发展现状,提出雷州傩舞“走长怅”需要当地政府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等对策,使雷州傩舞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更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上岭村是凡一平的故乡。在多年的创作中,他有意赋予上岭村人物一种“非凡的气质和品格”,将上岭村转化为其文学意义上的故乡,以此获得对历史的跨域想象,实现文学对心灵的救赎。通过研究《顶牛爷百岁史》这部长篇小说中主人公顶牛爷的人物塑造方法,剖析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忠义、守节、果敢、正直的品格,探讨凡一平如何通过塑造人物来构建上岭村,上岭村这个地域空间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凡一平的创作,进而揭示作者的叙事策略及其“套路”介入之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套中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经典小说,"套中人"这一形象也因其个性鲜明而复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形象,便可以读出不同"套中人",他可笑、可恶、可怜、可思,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可笑的胆小鬼小说中,别里科夫一出场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胆小、可笑。  相似文献   

19.
王竹村是曹寅的诗友,有研究者曾指出"曹寅希望王竹村能把曹頫教育成才",但未能引起重视,本文考察了与王竹村有关的诗作、跋记及《江都县志》,发现王竹村和王允文是同一人,他确实做过曹頫的蒙师;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再进一步推断曹頫"自幼蒙故父曹寅带在江南抚养长大"的起始时间是康熙四十八年春夏之交,宋和《陈鹏年传》所记载的回答康熙皇帝提问的"织造幼子",不是指曹頫,而是指曹颙。  相似文献   

20.
王平 《丹东师专学报》2010,(1):110-113,135
《水浒传》第十三回和第十四回都写到了刘唐醉卧灵官殿,这应是灵官信仰在民间较为普遍所致。有关灵官之名及其事迹、信仰的记载都大量出现于明永乐年间之后,因此,关于灵官殿的细节应视为推断《水浒传》成书时间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