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东亚文化圈中的韩国,在学习汉语中具有文化传统和地域优势。但是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把”字句是一个难点。通过对韩国留学生出现的“把”字句的偏误类型进行归纳,利用偏误分析理论,从分析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可以总结出韩国留学生学习、使用“把”字句的习得特点和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殷新 《现代语文》2014,(2):99-100
对外汉语的特殊句式一直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使"字句,研究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辨析"使"字句与"叫""让""把"特殊句式;二是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全面分析留学生习得"使"字句时容易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归纳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偏误原因,并指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句式,除此之外,它在汉语的本体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写作目的在于考察留学生的习得难点,从而深入探讨比字句的类型,分类依据和特点,发现偏误类型和原因。“比”字句句式繁多,在初级阶段留学生会全都接触这几大类,但是会产生一定的偏误和回避的问题。本文针对初中高三个阶段的日本留学生的比字句的应用情况,对六大句式逐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把"字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学界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把"字句的偏误分析研究还比较少,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实例,有针对性地划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在此基础上探寻形成这些偏误的成因,并对"把"字句的教学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是"字句在汉语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中出现频率很高。关于"是"字句的习得研究也比较多,留学生在具体使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韩国留学生的"是"字句为基础,从语义层面对他们的习得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肖敏 《文教资料》2014,(13):35-36
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从横向上对外国留学生“连”字句习得情况进行考察,将外国人的“连”字句偏误概括为:错序、回避、泛化及其他偏误四大类。作者认为,纠正偏误,提高留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是加强言语实践,提高汉语语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钮萌  钱恒 《华章》2013,(13)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使用频率很高.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是出现较早的一个语法项目,但是留学生的习作却体现出了,他们对“是”字句的习得并不好,即使是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是”字句时仍存在着大量的偏误.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五种“是”字句的基本句型及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从而有效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留学生有关“比”字句的使用作了初步考察,发现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会出现“误加”、“搭配偏误”、“误用”和“语序偏误”等偏误形式.本文对留学生有关“比”字句不同句式的使用情况作了考察.作者认为,纠正偏误,提高留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途径是加强言语实践,提高汉语语感.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习得汉语"比"字句时会出现很多偏误,这说明针对"比"字句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实践,对"构式—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以期改进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现状,使学生从结构、语义、语用层面更好地理解和习得该句式,减少偏误的产生,也希望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汉语中的一类特殊句式,"被"字句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热点与难点。不少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被字句进行过多方位的剖析,得出了被字句本身的语义特点和不同留学生习得特点。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留学生的汉语"被"字句习得研究进行归类分析,试图为"被"字句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贾晓露 《文教资料》2011,(35):31-33
“被”字句是汉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也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语料检索,从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几个方面对韩国学生“被”字句习得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偏误原因,以对韩汉语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偏误分析法,以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简单趋向动词的词性、语法意义以及与宾语的位置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简单趋向动词常见的习得偏误类型有误用、漏用、混用和回避使用四种.同时,找出了导致这些偏误产生的高频原因为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和汉语简单趋向动词本身的复杂性,并从趋向动词的三个角度"立足点""趋向义""引申义"对其进行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约37万字的习作中提取出现代汉语“把”字句,对偏误的句子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并从偏误的一般性质出发,将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在偏误类型的内部又进行详细分类,对每类偏误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阐述个人见解,以期提高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把”字句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自然语料和测试语料考察了留学生习得“被”字句过程中出现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缺失类偏误,按不同形式将其分成6类,并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认知难度、语言普遍性等方面去挖掘缺失类偏误生成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把"本是动词,"把"字句的本质是个连动结构。从"把"字句的连动本源出发,"把"字句的句式要求可以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解释,从"连动"出发在"把"字句的语法意义的教学和"把"字句的偏误分析方面都颇有应用。从"把"字句的"连动"本源进行教学符合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句法语义特征,将"有"字句划分为六类下位句式:S1:A+有+B;S2:A+有+数量/多么、多、那么+Adj;S3:A+有(所)+双音节名动词;S4:A+VP+有+B;S5:A+有+B+VP;S6:A+有+B+(这么/那么)+Adj。利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归纳出韩国学生习得"有"字句五种偏误类型,按照偏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误代>遗漏>错序>误加>杂糅。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习得区间法、蕴含量表法对"有"字句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各下位句式难度等级和习得顺序:S5、S1较容易习得,S2次之,S3、S6较难习得,S4最难习得。教学时应按从易到难原则分层次进行:S1、S5可安排在初级第一阶段;S2可安排在初级第二阶段;S3、S6可安排在中级阶段;S4可安排在中级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语音结构不同,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发音中,常常在语音、声调、句调方面出现各种偏误,这成了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也成了教授韩国留学生汉语的一个难点。纠正韩国留学生汉语发音习得偏误乃是一项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事。必须高度重视,长期关注,逢错必纠,教师多示范.学生多练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初级水平日本学生"被"字句习得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得到各种偏误分布及比例。然后采用"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着重从"施受关系、标志词使用、谓语动词、语序、句式误代"五个方面对偏误语料进行具体归类研究,得出偏误类型,探讨学生的习得难点及先后顺序;并从语际干扰、教材语法点及操练形式安排、学生交际策略等方面对偏误成因进行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句可按"被"后有无宾语以及动词后带何种成分划分为六种基本句式.从语料考察来看,外国学生"被"字句的使用频率远低于本族人,倾向于使用的句式也与本族人不同.学生在使用中出现了大量不该用被动句而用"被"字的情况,"被"字句的偏误类型也多种多样,说明外国学生对"被"字句的掌握情况不好.而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被"字句教学都没有分层次,其教学顺序安排与学生的实际习得情况不一致,应进行相应调整,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词汇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许多留学生在汉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这些偏误涉及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诸多方面,但在各种类型的言语错误中,词汇偏误是最严重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留学生的词汇学习进行经验总结,要有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质量的教学对策,重视留学生在汉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教师要认真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解决对策,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