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的创造能力来源于精神,精神是人创造发明的不竭源泉。但是,如果精神生命中的创造本性被异化为非创造性的东西,那么人就有可能由于精神异化而丧失创造发明能力。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终生毫无任何创造发明,正是由于这些人的精神被异化造成的。只有克服异化、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才能拥有强大的创造发明能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社会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反映了人的异化的现实性。整体上,现代人的活动面临自己创造的产品与关系的限制和奴役的挑战。基于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主要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探讨现代人的异化的新表现。物质层面表现为科技异化和符号异化,精神层面表现为理性异化与心灵异化,制度层面表现为交往异化与规范异化。  相似文献   

3.
异化劳动条件下,劳动产品的占有者、设计者自由自觉的"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劳动者由于人类不可能被彻底压抑和根除的创造本性从而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随着社会财富的逐渐积累和日益丰富,劳动者也会渐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由自觉的"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之间是交错多维的辩证关系:异化劳动既生产丑同时又创造了美;异化劳动对美的创造有消极作用;以分工形式存在的异化劳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的创造。异化劳动是一个必经的历史过程,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通过审视和批判现有异化劳动的不足,积极创造条件去降低异化的程度,从而在劳动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生存意义,并最终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的极大进步,实现异化的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4.
从异化劳动的社会性层面而言,劳动与异化劳动并非界限分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张力使美的创造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时空距离的转移,同样的异化劳动产品面对不同的审美主体从而产生新的美学意义;异化劳动中劳动者的精神愉悦成为美感产生的主观可能;社会分工是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从社会发展而言,社会分工为异化劳动的主体提供了继续生存的条件,从而使美的创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异化劳动所创造的美以劳动者的异化为成本,劳动者失去了享受美的权利和机会。资本介入使异化物质化,掩盖了劳动者所受的精神损失,是资本家让劳动者的异化变得表面合理化的伎俩。私有制是异化的总根源,是抑制自由创造的藩篱,只有通过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以达到人自身本性的归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谈到的劳动创造了美是以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从哲学的理性角度看,美感不能证明"异化劳动创造了美"。合理的表述仅仅止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的表述"劳动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地位入手,阐释了这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命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逻辑前提,其理论内涵应历史地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意义重大的理论建树;论证了"异化劳动"可以创造美,是一种不自由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异化与异化劳动的内涵,阐明了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时期美的创造的异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美,审美创造是“人化的自然”和“人的对象化”的过程。在私有制条件下,人则在异化劳动过程中创造美。审美创造是人的自由自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异化问题是现代教育反思的奠基性问题。教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两个方面。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表现为官僚化、技术化和群体化。教育世界异化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异化。教育异化的精神根源乃机械论教育哲学。超越教育世界的异化必须超越机械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视域下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即以培根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法国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些自然观的主要错误在于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以抽象孤立的思维模式审视两者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资本逻辑、现代理性形而上学共同影响促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2.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戏剧家之一,他对人物形象的辩证法塑造,使其笔下的戏剧人物充满了丰富性和立体性,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人性异化的主题。其戏剧《伽利略传》中的主人公伽利略被称为“英雄的懦夫”,他的沉沦与堕落既有其自身的复杂原因又有外部的社会因素。正是内因和外因、自我和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伽利略的人格裂变,因而罪责在于社会而非人。布莱希特又把这一异化现象与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内容相融合,从而体现出异化的时代感与社会性,达到教育观众、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人才异化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将这一概念援引入人才学,十分必要。人才异化的界定有两种方式。以人才本身为主体的人才并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受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启发和马克思劳动并化论思路的引导,从哲学上对人才异化的现象和规定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涵: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的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只有积极扬弃异化,才能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异化劳动”理论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扬弃“异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技术的异化谈教育技术的异化和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术异化的视角出发,提出教育技术异化的内涵及表现,分析了教育技术异化的成因,指出教育技术异化存在的必然性和可控性,进而从教育者层面探讨了教育技术异化的消解对策:正确认识教育技术的作用与价值、客观看待教育技术异化现象、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空山》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作家以一种近乎悲情的笔调对机村数十年生活场景进行近距离叙述和摹写,饱含着对现实的坦诚勇敢和深刻,更显示出时代的温度和触及现实的深刻力量.以文学的方式对现代化所带来的精神生态失衡、人性异化作出了虔诚而庄重的反思,表达出强烈的救赎愿景,成为《空山》独特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及其消解的可能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异化现象的阐释和根源分析,给出技术与人的竞争关系是异化的直接根源,而导致异化产生的因素则可分为主体性原因和客体性原因两个方面。这两种因素在实践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全消解,因此异化现象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弱化。经过论证分析给出了弱化的途径:树立合目的的教育观、技术价值观,在技术活动中凸显技术的人文关怀,使技术与人的关系重新回归和谐,使祛魅的现代信息技术走向返魅的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8.
阿道司·赫胥黎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潜藏着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由内而外的异化逻辑,具体表现为“福特主义”意识形态塑造、整饬日常生活与时空经验、规训身体与享乐成瘾这三个步骤。这套异化逻辑勾勒出人的精神及身体的异化危机,预示着赫胥黎的警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异化问题,对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的紧张化、功利化和冷漠化。而教育体制的不足、研究生功利的学习态度和研究生导师的利益追求因素是造成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师生结构比例,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以及优化研究生导师的评价机制成为矫正研究生师生异化关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