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推手原是太极门派的一种练功方法,是太极门的比武较技形式。由于太极拳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存在着对人类社会健康有益的价值,因此,让竞技推手走向现代体育竞技的行列,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利益,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开展太极推手竞赛活动,无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社会贡献。 如何让这种民间的比武较技形式与现代体育竞技方式结合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要妥当地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2.
论太极功夫     
马虹 《中华武术》2007,(10):50-52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中国先后有三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倡导太极拳。台湾《太极拳》杂志著文云:"从二十一世纪起,中国的太极拳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美国《时代》周刊提出:"中国的太极拳,是最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载文论述:"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对太极拳的评价和论述,都不是偶然的。因为我国的太极拳,特别是正宗的传统太极拳,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确是将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或者说它是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谈及"太极功夫",人们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所谓"功夫",只限于搏击于擂台上的交手功夫;也有人认为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保健操、养生术,或说它是老年人的一种运动方式,谈不上什么"功夫"。可是,历代太极拳界出现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国争光的人士,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既然说太极拳是很好的养生术,可又有一些太极拳名家50多岁即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据此,经过多年来的观察、体悟和综合分析研究,本人认为对"太极功夫"的内涵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整体认识。我认为所谓"太极功夫",它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功夫,那就是"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防身应变的武术功夫、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今天,我想就这个命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抛砖引玉,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需要身体健康更需要精神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和我们的修身养性相通的。我认为,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我本人比较喜欢太极文化。现在,许多人练  相似文献   

4.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众多流派中的一种,是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一体的太极流派,具有相当高的锻炼价值,也包涵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解读孙式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燕侠 《中华武术》2002,(9):34-35
7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汇集在汾河岸边的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切磋拳艺,传递友谊,共同庆祝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20周年。在与会的来宾中,最受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关注的是各个门派的太极拳名家们,他们在百忙之中应邀出席了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太极拳表演.让人们欣赏到了精湛的太极拳技艺。六大门派的太极拳名家会聚晋阳,体现了中国太极拳界的精诚团结,汾河湾上访太极名家,我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李锦藩  孙建国 《武当》2004,(5):24-26
河北永年是杨、武氏太极拳故乡,也是中国太极拳中兴发祥地之一,中国六大门派就有四大门派繁衍于此。武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嫡系传人李锦藩(1920-1991)恩师,系李亦畲之侄曾孙,深得其家传,不仅继承了武氏太极拳家传系列十八种套路,还掌握了“廉让堂太极拳”大部分资料和手稿,并著作四部“拳谱”:《旧谱再缮》、《掘遗缀初》、《诲艺精言》上下册等等;《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是恩师在世前整理的手稿:为免于流失,经与广大太极同道商榷核实,借《武当》杂志一角,公布于世,敬请同道友人参阅。  相似文献   

7.
《少林与太极》2014,(9):11-14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的文化品牌和中华武术的瑰宝,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温县、焦作乃至河南的一张名片,是河南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对太极文化传播手段以及动漫技术特点的分析,找出太极文化与动漫传播方式二者之间的结合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漫技术的太极文化推广系统,该系统利用动漫技术、影视后期合成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太极拳的各种招式进行模拟展示,并涵盖了太极文化以及太极相关新闻、太极论坛、太极拳视频、各式太极拳等多方面内容的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8.
论太极拳的"∽"形和谐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熔缩和体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哲学和价值理念,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文化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一部分,中国古典美学根植于中国文化丰厚而独特的土壤之中,有着迥异于西方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认知方式,在美学体系和美学理论形态上有其自己的独特性。文章试图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阐述太极拳的一个本质内容——"整体和谐"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为理论基础,结合古代养生术、技击术和中医理论形成的一个拳种。从文化到拳种,太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从文化到拳种,太极拳融摄了太多的民族性格和道德情趣。本文试图从温县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特征和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太极拳形成的传统文化背景,揭示太极拳形成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中国武苑中的奇葩异卉,太极文化是一种深邃的文化现象。目前太极拳在世界上得到了较好的普及,但作为一项产业和其他优秀的体育项目相比其产业化程度远远不够,还没有形成极大的产业市场。通过分析找出制约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提升太极文化产业化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由《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圆满结束了!我作为初学太极拳的一位农民,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太极盛会。这次“太极拳名家讲堂”满载着浓厚的和谐气氛,承负着传承光大我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朱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3):117-119,124
分别从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演变为太极运动的过程及太极运动所承载的文化元素等方面讨论了阴阳哲学观所起到的核心和总纲作用.认为太极拳的产生是刚柔相济的武术理念向阴阳相克相生的哲学观的必然回归,阴阳哲学观指导下的简化顺变思维使太极拳发展成为世界化的太极运动,太极运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同样表达了现代人类理想和自我实现标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上,太极运动应具有独特的尊崇地位,它必将以民族艺术而永恒.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为理论基础,结合古代养生术、技击术和中医理论形成的一个拳种.从文化到拳种,“太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从文化到拳种,太极拳融摄了太多的民族性格和道德情趣.文章试图从温县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特征和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太极拳形成的传统文化背景,揭示太极拳形成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文国 《武当》2015,(4):25-26
(接上期)三、声韵是一种文化内涵目前,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全部是西式教育的内容、模式和体系,中国人不但对传统文化很陌生,对本土文化固有的思维方式也基本丢弃了。很多人看待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传统文化,总是用西方科学的逻辑思维来理解,在弄不明白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这可以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太极拳浓缩了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了丰富  相似文献   

15.
郝导济 《中华武术》2006,(12):53-53
什么足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我没有做过系统研究,不敢妄加议论。但太极典籍是太极文化的主要载体,只要认真阅读一下太极典籍,就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现根据个人的学习体会和打拳实践.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供喜爱太极拳的朋友参考,并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这门古老的武术,也逐渐从一种实战技能转化为健身、养生和心灵修炼的方法,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缓慢流畅、阴阳互补的动作蕴藏着道家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深厚哲思,体现了天地人和的理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太极拳逐渐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尤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更加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和谐,太极拳于现代社会的应用潜力也将得到释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塑造太极拳的文化品牌不仅是为了推广武术,还是为了推广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以及一种生活态度,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太极文化的魅力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的全球化传播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启了新的窗口。不同流派的太极拳,都是前人经验积累的结晶,要继承与弘扬太极文化,必须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文章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核心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力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能够较充分展示太极拳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我们应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太极拳发展的重要性,使这一中华武术奇葩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技击术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含义的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沾连黏随”作为太极推手技法特点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技法来进一步揭示太极推手之精妙。  相似文献   

19.
卢信友 《武当》2015,(2):18-21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拳,同属太极拳六大派。因历史的原因,赵堡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科学化、规范化推广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太极门派。截止目前,赵堡太极拳还缺乏一套标准的初级套路,这非常不利于赵堡太极拳评段、竞赛等推广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浙江台州的卢信友老师在师父王海洲及各位同门师兄的支持下,依据赵堡太极练法旨要,结合竞赛要求,创编了"赵堡太极拳初级套路(讨论稿)",以期抛砖引玉,诚邀更多赵堡太极名家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搞好修订,最终形成赵堡太极拳初、中、高级标准架,以利于赵堡太极拳更好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关宝君 《武当》2011,(2):40
2010年10月,受美国北德州太极功夫学院、北德州达拉斯地区华人协会的邀请,中国著名赵堡太极拳名家,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吴忍堂先生,携弟子关星赴美进行中美太极文化交流。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武当经典太极功夫,揭示武当赵堡太极拳真谛。10月的达拉斯地区阳光明媚,景色怡人。吴忍堂大师亲临北德州达拉斯地区进行太极文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