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简论足球运动的无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比赛中,无球技术是有球技术的基础,提高无球技术应从跑、变向变速、起跳、无球假动作等方面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2.
根据"风洞"流体力学实验对飘球技术发展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浒 《体育科学》2002,22(1):57-59
采用调查法、统计法、实验法、论证分析法,对1999年世界杯比赛中不同发球技术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根据“风洞”及“自由落体”流体力学的实验,对飘球中的潜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研究表明:(1)当前飘球威力减弱,一是与发球技术动作不细腻、不规范有关。二是与目前运动员习惯于远距离高弧度的发球有关。根据理论和实验研究,要挖掘和利用飘球技术的潜能,应中远距离站位,发接近球网上沿的大力平;中飘球。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排球比赛中,无论任何位置的运动员,在场上的技术动作均以无球技术为主,无球技术动作约占全场技术动作的70%以上。笔者采取抽样式方法对不同级别的排球赛,进行了有球技术与无球技术占比赛总时间的百分比统计。见表1至表4 表1为84年11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超  相似文献   

4.
人球区三位一体原则在防守无球队员中的运用荆州师专体育系殷学峰一、问题的提出在一场篮球比赛中,队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无球状态,按40分钟比赛时间平均计算,每个人只有4分钟持球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球状态。因此,防守不持球队员,在一场比赛中时间是较...  相似文献   

5.
1.抢防守篮板球技术的要点抢篮板球是一项复杂的联合技术动作。抢篮板球与位置、高度、时间有关。抢占有利位置前提,并要观察球反弹的方向,判断球的落点,掌握起跳的时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李梓嘉与石宇奇的发球、接发球及前场、中场和后场的技术运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实现我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李梓嘉和石宇奇发球落点大多集中在1号位和2号位,以1号位为主,李梓嘉1号位占71.7%,2号位占11.32%;石宇奇1号位占84.75%,2号位占8.47%。(2)在接发球方面,李梓嘉、石宇奇主要以搓放为主,其次是挑球。(3)在网前技术中,李梓嘉主要以搓放球技术为主,以挑球技术为辅;石宇奇主要以挑球技术为主,以搓放球技术为辅,说明李梓嘉的网前技术突出,逼迫石宇奇不敢轻易搓放,只能挑球进行过渡。(4)在中场技术方面,李梓嘉与石宇奇两人主要是挡网技术,其他技术总和占比不过半,两人在中场中没有较多的回合。(5)在后场技术方面,李梓嘉和石宇奇两人均以正手杀球为主,正手吊球次之,但石宇奇杀球次数多于李梓嘉。(6)在主动得分中,李梓嘉和石宇奇均以后场技术得分为主,但李梓嘉前场技术得分优于石宇奇,石宇奇中场技术得分优于李梓嘉。(7)在主动失分中,前场技术和后场技术的主动失分李梓嘉多于石宇奇,两人中场技术主动失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排球基本技术一般可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有球技术包括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五大类,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和移动等配合动作。在排球教学训练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在比赛实践中出现较多的技术动作的学习和训练,而对那些动作难度稍大或比赛中运用较少的技术却有所忽视。从理论上讲,最熟练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8.
排球教学中软、硬排球的结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初学者来说,软式排球较硬式排球更易于掌握技术动作。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特点的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利用初学者易掌握软式排球技术的优势特点,来影响硬式排球技术的学习,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一、硬式排球技术教学难点分析 在排球教学中,技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是垫球、接发球、扣球、双手传球。 1.垫球教学难点:主要表现在击球点和手臂的击球部位很难掌握,用力不协调。其原因是(1)球速快,来不及对正来球,不能保持好人与球之间的距离,击球点不能保持于小腹前。(2)垫球时怕重球,不能…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无球队员的移动训练柴全义(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10031)现代篮球比赛中,场上队员的持球时间是有限的,而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无球的、分散的移动状态中,因而进攻战术回合中的无球移动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进攻中不持球队员的移动水平呢...  相似文献   

10.
对篮球无球进攻队员技术运用要点和质量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篮球竞赛中,无球进攻队员的技术运用对本队争取主动,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通过对无球进攻队员技术运用要点和质量构成要素展开研究,分析归纳了技术运用5要点:一是要有强烈的攻击性和策略性;二是提高应变能力;三是进攻目标的指向性;四是配合的时间性;五是个人攻击与配合的协调性.分析归纳了质量构成4要素:一是强化提高移动质量;二是掌握接球要点;三是与假动作紧密结合;四是重视协同配合质量.只有明确要素,掌握运用要点,才能破坏对方的平衡,作掩护助攻和自身攻击,由此提高无球队员的技术动作攻击力.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篮球甲级联赛的决赛,男女队分别在沈阳和北京两地举行。有机会观摩这些高水平的比赛,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观摩比赛的过程中就有关对无球人的防守进行了较为细心地观察和做了些力所能及地统计。现就有关情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对无球人防守的几个主要情况篮球比赛攻守变化较多,跑动频繁,防守人要使进攻人从始至终完全接不到球,那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不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跑到有利的攻击位置上去接球。对不持球进攻队员的防守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网球运动中动态球的力学分析(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网球运动中的击球,是飞进中的球与运动员挥拍迎击来球(包括发球)这两个对立方面的协调与统一。 为了使上述对立的两个方面获得高度的、理想的协调与统一,打出成功的漂亮的球来,就必须对该事物的这两个方面的有关技术、原理等问题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上有较深入的理解并付诸实践。 过去,在回击来球方面的有关基本技术问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技术资料,但是,对飞  相似文献   

13.
也谈对无球队员的防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对无球队员的防守烟台大学李燕强篮球的攻守技术日趋全面发展,个人攻击能力大大加强。进攻多采用大范围的连续移动配合,防守则趋向于“以球为主”的扩大半场盯人和区域紧逼,使防守战术更具攻击性。在防守中,防无球队员与防有球队员同等重要。在一场比赛中,对无球...  相似文献   

14.
1无球队员战术意识的概述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战术目的正确合理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无球队员战术意识指无球队员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战术原则和比赛的特定情况,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心理活动。它是无球队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心理、技术和战术素质的综合体现,是队员在比赛中运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判断等心理活动的总和,突出表现为队员在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篮球对抗中,快速正确地选择战术及合理运用技术的快速判断能力。根据无球队员在场上的表现形式,无球队员战术意识可分为无球掩护意识、传切和空切意识、策应意识、冲抢篮板球意识和快攻意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速度加快,攻守争夺激烈。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无球跑动次数增多。从无球跑动过渡到直接进攻投篮,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无球跑动是进攻的纽带,是得分和战术配合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也是青少年运动员全面掌握篮球技术的重要内容。一、无球跑动的主要任务 (1)通过无球跑动,获得进攻的最佳位置和空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足球比赛中,无球跑位技术是赢得时间和空间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比赛中此技术运用得成功率越高,则可为球队的获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成功的无球跑位又对队员的基本技术、战术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等素质全面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无球跑位练习时,首先要使前卫队员了解无球技术在足球比赛和战术组织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恰当跑位时机的重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加深对排球运动中人球关系地位及重要性的理解,文章从竞技运动的本质出发,基于球类运动中“人球关系”内涵的解析,从排球运动的特点、人球关系在排球技术中的地位等角度,对排球运动中保持人球关系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对影响人球关系的专门化知觉、调整人球关系的运动方式进行了整理,并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些运动方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排球运动中的人球关系,是排球技术合理运用的基础,在众多的人球关系影响因素中,主要动因是建立在良好战术修养基础上的观察与预判.  相似文献   

18.
1. 软式排球技术动作结构 与六人制排球技术一样,软式排球技术动作的种类很多,且形式多样。按照技术动作结构的内容、目的、任务可将其划分为准备技术动作和击球技术动作。准备技术动作是击球技术动作的前提和基础。 软式排球的准备技术动作是为击球动作提供条件和作好准备。它包括准备姿势、判断和移动,判断是落实击球目的性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意识性的表现。准备技术动作也称无球技术。 软式排球的击球技术动作是排球技术中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运动技术,它包括击球点、击球部位、击球手型和击球用力四个技术环…  相似文献   

19.
排球运动中的扣球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每一次精彩的扣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让人感受到排球运动的魅力。但是在平时的排球教学中,初学者在练习扣球动作时,由于缺乏对空中球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往往出现“钻球”的错误动作。所谓“钻球”是指当扣球队员起跳至最高点时,球处在扣球队员的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2,(1):35-36
有证可考的是,弧圈球在五十年代末起源于日本。据乒乓球历史资料记载,中国人知道在正式比赛中有弧圈球技术运用是在1960年,也就是第26届世乒赛的前一年。中文的“弧圈球”与英文loop意思差不多,均是呈圆弧状的东西。可能对这一技术,中西方均是根据拉球后,球在空中运行的弧线形状命名的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