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方言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对河南方言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独特的意义。河南方言是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曾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传承的民族精神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安庆地区方言作为区域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区域文化符号和活化石,对其保护与传承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纵观安庆地区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表现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得力。因此,对安庆地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要以保护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安徽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为契机,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积极推行双语教育,让方言文化深入到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入到社区和群众身边,树立方言文化自信。还要充分调动地方高校和智库的力量,促进方言保护与传承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常态化。要搭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顺风车,积极推动安庆地区方言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高校方言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的方言教学在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高校中的方言教学应当得到适当的重视,必须对目前高校的方言教学进行改革,同时又要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方言是民间文学的语言基础,是地方戏曲的灵魂,民俗事象是用方言词语记录、传承下来的。对方言民俗词语及其意义的深入考察,是对民俗本身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心理做出合理解释的前提。因此,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调查、抢救不断丢失的方言及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从休闲市场开发的角度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扩大一点说,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专家提出了很多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据此,本文将从休闲市场开发角度来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能够唤醒方言保护意识并能养成保护方言之自觉。我们以临沂方言为窗口观察方言的变化,仅就部分语音变化而言,如中古入声的今调类、中古知庄章的今声母、尖团音、果摄一等见系开合口的今韵母等方面皆发生了较大乃至系统性变化。从变化的内容、幅度和程度而言,方言变化呈现出新老异读现象严重、方言变化分布不平衡两大特点。方言变化分布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地理区域、社会领域两大因素的不平衡。方言资源亟待保护,具体工作有二:方言资源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是语言服务的基础,而语言资源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保障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及在运行中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依据内容与深广度,方言服务包括宏观和具体两种。宏观服务主要指地方政府有保证公民有学习和使用母语方言的权利,并享有获得母语方言服务的权利;具体任务包括方言数据库和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方言资源保护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二是方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是方言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这三种关系,我们才可以让方言放缓一下变化的脚步,按照正常的步伐行进,使语言和文化奏出更为和谐的旋律。唯有如此,方言资源则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众多,形式多样,长期以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模糊、混淆,本文试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国际国内的保护历程,保护方式几个方面,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及保护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对于塑造文化恢复力具有积极作用,增强文化恢复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从文化遗产、文化恢复力、文化遗产与文化恢复力的内涵及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阿富汗的巴米扬佛像、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文化遗产具有持续性,外界干扰会改变并创造遗产的新价值,文化遗产展现形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姚琼 《文教资料》2014,(23):61-62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在我国引发了广泛反响。韩国端午祭之所以能先"申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韩国具有一套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本文总结和提炼了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苏州话的变异看方言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问卷形式对部分苏州市民使用苏州话的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发现,苏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出现了一些变异情况。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研究古汉语,留存传统习俗,外语学习以及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论述了方言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辨析并界定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探讨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在保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特征,决定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另一方面,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已经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日益紧迫。地方高校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仅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谈谈高校应如何发挥优势,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界定、保护主体的职能划分与保护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界定的四个基本点,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能区分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梳理为三个层次,指出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规范中性、普遍和强制的特点使其能有一体遵循的效力。出于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制定国内法规制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我国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反省当前旅游开发中的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论述了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进行整体性保护,要从文化持有者的视角出发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今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检视民俗学的发展,我们发现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前的保护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民俗学一方面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民俗学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面临衰退、濒危甚至消失的状态,必须加以保护与传承。对此,提出三点对策,一是立法保护为先导,二是教育传承是主角,三是统筹规划促实效。  相似文献   

19.
对话理论作为巴赫金思想的精髓,与我国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诸多契合之处。在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方参与者始终未能形成保护的合力,严重影响了保护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深入探讨对话理论,对于反思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中国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但是调查发现,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由此可见,在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推广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