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张萍教授对蒋楠(N.Jiang)博士围绕第二语言加工而进行的一次专题访谈,缘起于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这是世界首个专门研究第二语言加工的专业委员会,蒋楠博士因其多年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与加工研究,被一致推举为首任会长。本次访谈在厘清二语加工基本概念之基础上,侧重解读二语加工所涉及的相关课题,以及二语加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问题,为有意了解和深入探讨二语加工的学者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语词汇加工与空间认知、运动和感知联系紧密。然而,二语词汇加工与感觉运动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垂直Stroop范式,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被试均为中国获得TEM8(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证书)的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实验一中,给被试呈现四种不同颜色的一语或二语空间词汇(如屋顶、树根);在实验二中,并要求被试根据词汇的字体颜色做出空间向上或向下的手臂反应。结果显示,二语词汇加工与运动反应之间联系微弱。并且,运动反应的激活并非如一语词汇加工那样明显。  相似文献   

3.
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是标记概念,它是指语言中的一种对立和不对称现象。继布拉格学派之后,标记理论在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标记概念的应用体现在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以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等问题所具有的解释力上,而这种应用对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末,近30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迅速发展,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中介语及中介语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中介语的概念,特点及产生原因,并指出中介语的研究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末,近30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迅速发展,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中介语及中介语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本介绍了中介语的概念,特点及产生原因,并指出中介语的研究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二语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业上深造和事业上发展的必须。因此,如何在掌握母语的前提下学好一门第二语言引起语言学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对  相似文献   

7.
语言输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语言输入,语言习得就不可能发生,因此语言输入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加工并转化为摄入,包括了两个过程:一是建立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二是句子分析。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分析,将总结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输入中的加工的原则,以期对外语教学与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对研究大学生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特点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语料库经过词性赋码、错误赋码、语义赋码、话语赋码和句法分析就能使我们从中发现大学生语言词汇能力发展的重要规律和特点。文章从研究内容、相应语料库的选取、检索软件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这3个方面就2000年以来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了解斯蒂芬·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试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撇开其不足之处,发现克拉申的理论仍对中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及在这过程中各个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者年龄及学习者性格等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内在规律,以便帮助人们用较科学的方法成功地习得第二语言。本文仅就Stephen Krashen的“Monitor Mode”理论和Menil Swain的“Output Hypothesis”理论及此二理论对现代英语教学及成人作为个体习得第二语言的启示做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1.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新课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语言学习与教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文章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研究和探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田笑 《教师》2019,(14):113-114
文章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两个层面总结、概括了国内外有关第二语言身份认同的研究成果。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时间较晚,且研究的重点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领域。相对于国外后结构主义框架有关研究的丰硕成果,国内二语身份认同研究特别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研究述评的基础上,文章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特点,给国内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十分关注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他们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列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产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如有人认为二语学习应从儿童开始,因为儿童比成人发音习得效果要好;也有人认为成人理解能力强,故更有利于二语学习;还有一些人认为,无论何时开始学第二语言没有关系,只要努力学习,都能同样成功地掌握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4.
社会认知研究方法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途径,是在社会和认知的基础上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主张将内在机制与外在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习得和研究第二语言。其基本原理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一种社会需求关系系统,而语言是人在这关系系统中认知活动的结果和交际活动的工具。因此,外在的社会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习得第二语言。文章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范畴阐释外在的社会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二语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业上深造和事业上发展的必须。因此,如何在掌握母语的前提下学好一门第二语言引起语言学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对二语学习进行了各个侧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二语习得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外语教学发展过程,各种理论流派纷呈,各有所长。边缘科学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第一语言的习得规律并用以指导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另外,语言学家也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以及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对当代外语教学起了积极影响,尤其是课堂教学收获不小。在二语习得论中,影响最大的是克拉中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设,这些假设给了外语教学很多启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对第二语言转化机制的研究已由加工的观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存储观点。本文全面客观地介绍了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Krashen)教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提出的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型监察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filter hypothesis)的主要内容、形成的基础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语言理论界对此理论的看法,并对影响第二语言教学中认知过程的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学科系统研究习得的本质和过程,重点剖析母语、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个人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变量与第二语言习得结果的关系。该学科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理论对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这一理论的论述探究该理论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意义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第二语言加工发端于心理学,根植于语言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跨学科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已被研究多年,一些经典话题以及新生课题仍亟待解惑,而传统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固有其限,这就使得自带多学科基因的第二语言加工研究成为心理语言  相似文献   

20.
自从乔姆斯基提出"言语能力"和"言语行为"这一对概念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焦点就转向了研究创造性的、规约性的过程与学习者语言的系统性上来。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既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程式性体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程式语的特性与功能,并阐述程式语认知心理研究对二语教学与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