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 Tools, 检索自建EST (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论文语料库中的高频四词词簇, 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了高频词簇的特点。 词簇结构分类发现, 带有of-结构的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和被动态动词短语构成的词簇在语料库中应用最广。词簇功能分类发现,提供指示框架 的词 簇最多,40% 以上的词簇与自然科学的专业主题相关。了解英语国家作者所使用词簇的固定模式化特征,可以帮助中国科技人员完成英文论文, 利于国际技术交流 。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对比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中国理工科研究生和英语本族语学者学术语篇中四词词块的结构和语篇功能的异同。研究表明,较之本族语学者,理工科研究生倾向于高频使用四词词块;由于汉语迁移的影响,部分词块呈现出典型的学习者特征;在结构层面,理工科研究生显著多用名词词块、介词词块、"被动动词+介词短语""系动词be+名词/介词/形容词短语"和"代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词块;在语篇功能方面,理工科研究生显著多用研究型词块,显著少用衔接性词块。本文还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对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和词块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中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中的科技英语论文为对象,建立了两个大小相当、学科接近的语料库,利用索引分析软件,对其词块在结构和功能使用方面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词块使用的种类方面相似度较高,并均倾向于在科技英语学术论文中使用名词词块、动词词块和介词词块。但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动词词块的使用上存在过度的倾向,而介词词块的使用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参照Biber的词块研究框架体系,运用CEM语料库,将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中四词词块的使用特点和本族语者语料库(EDC)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学习者语料库中的词块数量远远超过本族语者语料库,但学习者使用的词块类型单一,不如本族语者丰富,所使用的词块类型往往也不为本族语者使用;学习者词块中空缺处单词的可变性不强,可填入的单词数量和类型也较少。此项研究对当前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建的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对比了定义性动词在中国学者与本族语学者学术语篇中的分布及其搭配型式。通过比较“define”等四个典型定义性动词的标准频数、搭配词的型/次比以及典型搭配词中立场标记语所占比例,得出结论:中国学者对于虚化的定义性动词不熟悉,存在明显少用的情况。在使用定义性动词时,中国学者并不存在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但搭配词多样性较差。相较本族语学者,中国学者不善于使用立场标记语表达自己对于所定义术语的态度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在两个自建中外学习者期刊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讨论比较两个语料库中常用词块呈现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学术论文的高频词块选择上无较大差异,在功能类型上也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学习者在某些词块的使用上存在过多或不足的倾向。这说明虽然中国学习者已具备了较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创作的能力,但在规范性与准确性上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的口语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口语部分,调查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在短语动词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语中使用以go,come,get等为中心动词的短语动词的频次总体明显低于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频次,呈现少用现象。这种少用现象的可能原因为中国学生对短语动词本身的语体特征理解不够及其所采取的保险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小品词的情况,以及小品词在其英语口语交际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研究所涉及的语料库包括:英国本族语者子语库,高中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以及中国高校学习者语料库。基于对这三个同类语料库的分析比较,此研究主要专注于两个层面:小品词在上述语料库中的分布频率及语篇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英语国际地位的增强和中国高校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对于小品词的使用频率和类型逐步增加;对于有限的几个小品词的依赖性逐渐下降;对于小品词每个特定交际功能的使用有所缓解;但对于小品词的使用类型及丰富的使用方法仍具有局限性。研究进一步表明中国高校学生对于小品词使用频率和类型的掌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口语交际能力,小品词可以作为衡量英语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为高职高专老师带来积极的启示: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小品词是增强其英语口语沟通能力的有效策略。为了确保英语课堂的活跃以及学生能够快速实现英语口语交流,增强他们对小品词语篇和交际功能的理解以确保正确使用小品词的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强化词的使用表达了话语的语义强度,影响交际信息的传达,研究通过将大学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与本族语语料库对比,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少数属于高频词的强化词,大部分强化词存在过少使用的倾向,同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中存在口语化倾向,并从词汇,语义和语体意识方面分析了可能性原因,最后提出了本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平行语料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 Conc提取三到六词词块,研究不同水平学习者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词块使用情况。研究发现:词块使用数量与学习水平呈正相关,学习水平越高,词块使用数量越多;高、中、低分组使用词块结构类型基本一致,名词类和介词类词块占大多数,极少使用动词类、从句类、被动句类及其他类词块。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比较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2000多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COLEC,474511字符)及朗漫英语本族学习者语料库(LOCNESS,181879字符)中I THINK的用法,发现在语义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对I THINK的义项使用明显多于本族英语学习者;在语用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I THINK的滥用造成了许多晦暗语境的产生,并且引起了指示中心的转移。为客观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及英语本族语学习者I THINK用法特点,本文分四步进行:第一,对两个语料库分别检索包含I THINK及其所有曲折变化形式的索引行;第二,再次筛选索引行得到确定的目标索引行;第三,观察并分析索引行形成假设;第四,检验并修改假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取了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非限时议论文中200个高频三字词串。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大学生在名词类和动词类词串的使用最多,中国大学生在"名词+of片段"和动词的被动式的使用要少于英语本族语大学生;在介词类和从句类词串的使用上,中国大学生的三字词串频繁使用某一词串,这可能和中国大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广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得出我国教育学领域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者;将2005-2006年被CSSCI收录的教育学论文和所引用的期刊论文和专著汇总、归并,并根据被引次数排序,从中遴选出中国教育学领域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论文、中国著作及外国著作;通过与2000-2004年的统计分析报告的比较,分别对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者、论著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语料库语言学和统计语言学的方法,分析国外100种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词汇模式。结果表明:标题主要有AbC、Abc和ABC三种形式,其中,Abc式使用最多,占54%;摘要中动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体,三种时、体的使用比例分别为66.57%、26.54%和4.01%;关键词主要为名词或名词短语。  相似文献   

15.
最近,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宣布中国学者的107 篇论文被撤,究竟谁该对此负责,众说纷纭。本文对舆论存在的各种责任认定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同行评审造假,就是学术不端,对于学术不端的后果,学者必须承担,所有被撤论文作者所在机构应当启动严肃的学术调查。这是纯净我国学术环境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还需深入推进学术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刘冬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0):105-106,119
文章基于COLSEC语料库现有数据,研究中国大学生英语会话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词,由此揭示他们运用交互策略进行交际的能力.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意示对前一话轮内容的认同以承接话轮时,right,ok,ah这三个词用得过多,同时中国大学生在意示在无准备或不得已情况下接替话轮时,对oh,well的使用不足.中国大学生偏离当前话语,如偏离主题、突发的想法、自我修补时,all right这个词组用得过多,而中国大学生对I mean的使用不足.在意示对前一话轮内容不认同时,I think这个词组用得过多.中国大学生在意示语气含糊、对所说的话不够肯定或者要负责任的程度较低以维持话轮时,所用的交互词中,kind of,or something这两个词组用得过多,而对I mean的使用不足.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PM使用规律及功能,鼓励学生在日常交际中自然地使用PM.中国大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要意识到这些话语标记语并适当地使用它们以提高自己的交际策略,尤其在话轮转换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ploits the synergy of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to study the pervasive representation of Islam and Muslims in an approximate 670,000-word corpus of US news media stories published between 2001 and 2015. Following collocation and concordance analysis of the most frequent topics or categories which revolve arou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Islam and Muslims in US news stories,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t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how the discursive strategies of nomination (construction of in-groups and out-groups) and predication (labeling social actors more or less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are used in US news media stor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in general, Islam and Muslims are associated with violence, religious radicalism, and Islamic extremist militants. Final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scursive themes resul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personal pronouns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social studies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以FoxPro程序为手段,基于语料库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副词性连接语的两种密度(按句数以及形符数计算)分布。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使用的列举类、结果类、强调类副词性连接语密度明显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且100篇作文的连接语密度分布较为分散,各密度段分布较为平均,而英语本族语者的密度(按句数)分布却主要集中在0.1-0.4之间。另外,英语本族语者议论文中副词性连接语的密度基本随形符数或句子数的增长而增长,而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却呈下降态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use of good: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on what kind of adverbs they use to modify good. With the help of 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 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CLEC),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learners mainly used very to modify good while native speakers have a much larger variety of adver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