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初中生》2007,(28):42-43
尘衣拨号:58年前的10月1日,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倍受压迫与欺凌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中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58年后的今天,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对新中国的情况了解多少呢?又有怎样的感想需要书写、会开展怎样的纪念活动呢?  相似文献   

2.
一、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按照从景物到人物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要求边观察边思考下面的问题(用幻灯).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身份是什么?2、小气象员的年龄大约有多大?穿戴怎样?3、她的外貌怎样?有哪些动作?神态怎样?心里想些什么?她在做些什么?4、图上画的是怎样的天气?有哪些景物?5、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6、这幅图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还复述了课文。现在(边讲边投影:)请说说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  相似文献   

4.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1节。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提问 :(1 )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 ) (2 )西湖和大海各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是怎样 ?(边读课文中有关句子 ,边看彩图口述漓江水的特点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那一块无瑕的翡翠。(比喻 ) (3 )作者是怎样写桂林水的 ,用了哪些手法 ?第一 ,对比的手法 ,用大海和西湖的水与漓江水对比。第二用比喻的手法 ,西湖 :水平如镜。这样突出了桂林水的特点。 (4)桂林水为什么“甲天下”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2节 (1 )指名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课题:《人间天堂———内蒙古》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1.欣赏两首内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2.了解并体验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3.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种类、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两首内蒙古民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感受蒙古人民以生长在辽阔的草原上为荣,及对草原、牧人、故乡的深情厚爱。2.通过欣赏内蒙古民歌以及了解相关音乐知识,使学生了解内蒙古民歌、喜爱内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教学重点:感受、欣赏内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内蒙古…  相似文献   

6.
一、引题,重表象1.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没见过井。教学伊始,出示一幅“井”的画面,先让学生对“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脑海中建立起“井”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文中的彩图)2.让学生交流各自对“井”的了解,例如:你见过井吗?它是什么样儿的?它的作用是什么?井水的滋味怎么样?对照彩图指出“井口”“井沿”“井台”“井水”等的位置。3.引题质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井的文章,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呢?二、初读,重通畅四年级的学生,在生字词的自学方面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初读时,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娟 《湖南教育》2003,(22):54-54
《草原》是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表现了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情美,赞扬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课文的重点是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了解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难点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能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对于重点段落的学习,可进行这样的设计:一、抓住一句话,使学生感受草原的自然美。1.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时,出示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读了这个句子,…  相似文献   

8.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与文紧密配合,表现了梅雨潭景点特有意境。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是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游记。学习这篇看图学文,宜从看图入手,让学生形成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没有简单的停留在一般的观察上,而是创设情境,采用饶有趣味的“画中游”的形式,让学生“心入”画中,获得感受。首先,我挂出梅雨潭的彩图,启发学生设想自己进入画中的梅雨亭,一边观赏,一边谈感受。为此,我作了这样四步引导: 1.同学们,前面就是梅雨亭。让我们进去休息一下。现在,你们坐在这个亭子里感觉怎样? (“这里真美”;“真幽静”;“真凉爽,舒服极了”) 2.请看一看正对面是什么?(瀑布)瀑布从上面冲下来,开始是什么样儿?流到下面,受到岩石阻隔,又变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1.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能力,能透过画面内容体会画家的用意。2.引导学生在了解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展开想象,激发创新精神。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导写过程一、图文共赏,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从低年级就开始看图写话了,对看图作文并不陌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画,还配有文字说明。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听一听?2.图文共赏(播放课件)ZHONGGUOXIAOYULUNTAN同学们要边看边听,看看这位作者是怎样介绍这幅图画的?3.汇报交流指定若干学生汇报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提…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动画激趣 ,导入新课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6自然段 ,看看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狼找了几次碴儿 ?生 :狼找了三次碴。师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狼找碴儿的。二、读文质疑 ,读议解疑 ,学会读书1 .读文质疑师 :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是怎样找碴儿的 ,请大家自由读 2~ 3自然段 ,边读边想 ,有哪些内容读不懂可以提出来。(读书思考后质疑 )生 :哪里是上游 ?哪里是下游 ?生 :“温和”、“找碴儿”各是什么意思 ?生 :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它的态度怎样 ?生 :它为什么要找碴…  相似文献   

11.
一、自学目的1、体味、学习比、兴手法的运用;2、了解陕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二、课文导读1、《王贵与李香香》这首长篇叙事诗由三部十二章组成.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部,这部分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它着重刻画了哪个人物?提示:这一部分共分四章。在第一章“闹革命”中,诗人首先展开了新的画面,描述典型环境:在三边,由于地主的残酷剥削,加之以严重旱灾,赤  相似文献   

12.
例说3:4:5     
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三条边,三条高,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钱.如果这些角,边以及线段之比是3:4:5,那么这些三角形有怎样的结果呢?对应的边、线段之比又是怎样的比呢?请看下面的例说. 一、角度、边长之比是3:4:5的三角形 例1 三个内角之比是3:4:5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45°、60°、75°。 例2 三边之比是3:4:5的三角形是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材前的彩色插图内容丰富、数量可观,初翻教材,最能吸引人的便是教材前的彩图了。怎样使学生在观看彩图时不仅仅停留在审美的层次上,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彩图呢?对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融自然美与人情美于一体的散文。在引导学生品读第一段 ,领略课文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的绮丽景色时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 :出示句子 :……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读读 ,结合观察课文插图 ,抓住重点词想想它的意思。(生看图读句 ,边读边思)生 :从彩图上 ,我看到草原的天空碧蓝碧蓝的 ,像一块蓝宝石 ,明净晴朗。师 :空气呢?生 :从图上可以看出 ,草原上没有工厂和密集的楼房 ,所以没有遭到污染 ,空气自然十分新鲜。师 :出示第二个句子。……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请…  相似文献   

15.
平行四边形是中学数学里接触到的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在日常生活和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学习平行四边形主要掌握两点:1.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识别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已知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具有哪些特征呢?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对边相等,对角相等;3.对角线互相平分;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O为对称中心.另外由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们还得到平行线的一个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识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除了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还可以用以下几条之一来识别: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  相似文献   

16.
眼片段1演1.师:比一比我们的口算本和数学书,你发现什么?生1:口算本窄,数学书宽。生2:口算本薄,数学书厚。生3:口算本边短,数学书边长。师:你是怎样比出长短、宽窄的?生(边比画边表述):把数学书的边和口算本的边对齐,数学书比口算本长、宽。师:沿数学书和口算本的一边分别画出它们的长边。生画线:口算本数学书师:我们发现沿口算本一边画出来是一段什么线?生:直的线。师:沿数学书画下来是一段什么线?生:也是一段直的线。师:数学书的边是从哪里画到哪里的?你认为可以再画长一点吗?生:是从左上角画到右上角,再画长就出头了。师:画得短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在观看“意甲”、“英超”、“世界杯”的时候,当我们为贝利、齐达内、罗纳尔多的球技折服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牵动亿万人的球,你了解它吗?你了解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吗?1足球与方程问题1传统的足球一般是由32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的,如图1,黑皮可看作正五边形,白皮可看作正六边形,则一个足球分别有黑皮、白皮几块?图1分析我们当然可以找一个足球来数一数就知道了,不过这种方法如果碰到马虎的人就容易犯错了.其实,我们通过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正五边形黑皮的每一条边都与白皮的边拼接,而每块白皮中有三条边与黑皮的边拼接,另三…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P112—P113 例1—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2.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把4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2”) 2.把两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1”) 3.把一个饼要分给2个同学,怎样分才最公平呢? 让同桌的两位同学用圆纸片代替饼实际分分看。 指名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分成的两份大小怎样?说明是怎样分的?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新课。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并提问:什么人之间才称“亲人”?“亲人”之间应怎样相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提问:通过预习时观察图画和自学课文,谁能说一下,本课是谁称谁为自己的“亲人”? 二、指导看图。 1.要求学生抓住主要部分(人物)进行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边观察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3.初步懂得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发兴趣教师谈话:1.(教师将杨树枝、剪刀、红墨水、玻璃杯、盒子等放在讲台上)大家看,教师准备了什么?同学们心里怎么想?2.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制作红枝叶”的小实验,你们感不感兴趣?(板书课题:制作红枝叶)二、教师做演示性实验,学生仔细观察1.实验前布置观察任务: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2.教师边做实验边有意识地按观察任务及时提醒。三、展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