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传信息     
《内蒙古日报》三月十三日一版发表消息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周惠最近在会见内蒙古出席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和部分作家时,就文学创作方面的几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伤痕文学”应该有新的突破,要更好地起到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作用.我们经历了十年浩劫,人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必然要出现反映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生活情况的文学作品. “伤痕文学”在揭露十年浩劫方面是起过积极作  相似文献   

2.
“事情就怕想当然”是一句俗话,也是做学问的一大忌。就拿鲁道夫·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来说吧。这在我们目前的美学界正是热门货。“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是“形状”或“形式”的意思。阿恩海姆认为“艺术……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知觉结构的分析便成为艺术分析的基础。他甚至认为,知觉的规律也可以使抽象绘画具有意义。他显然过分地强调了形式。这样一来,阿恩海姆就很自然地和某些形式主义者联系在一起了。那么,既是形式主义者,在我们看来,他就免不了要和“形式”滚在一起,“形式”就是一切了。其实,事情并不这样简单。世界上的事情也开不就是非此即  相似文献   

3.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上期在《雕虫”杂俎》中,谈到的主要是短言论的“题”,这里打算讲一讲短言论的“论”,即说理。就事论理抓住生活中的一件事,然后加以议论,这是小言论中最常见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的文章看上去很简单,要写得好并不  相似文献   

5.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一种反对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是心理学与数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格式塔”是德文“Gosatdlt”的音译,与“形式”、“形状”同义,指的是被分离的整体或组织的结构。早在1890年,奥地利心理学家埃伦菲尔斯就在其论文《论格式塔特质》中第一次使用“格式塔”一词。他通过对音乐曲调的研究,认为音乐决非仅仅是乐曲音响的总和,音乐中的曲调旋律除了一系列的音响外,还有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格式塔特质”。1910年夏天,德国心理学家维  相似文献   

6.
42医院政治处协理员黄平忠是用磨难和搏击写着个人的奋斗史的人。从他那厚厚的剪贴本和一擦擦各种获奖证书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他于身独步在崎岖文学创作之路上的身影。黄平忠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纯系偶然。那年儿子尚不满6岁,妻子突患顽疾英年早逝,从此他既当爹又当妈,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没有低头,怀着对文学创作的热忱,一头扎进那间用阳台改建的书房里,执著地跋涉在文学创作的小径上,用“格子”仔细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一次,部队奉命到老山执行战伤救治任务,就在那片弹雨纷飞的红土地上…  相似文献   

7.
刘宏:去年中共“十三大”期间播出的《赵紫阳等五位常委答中外记者问》的电视专题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个人感觉,这一次“酒会”报道,不仅给我国的新领导人树立了新的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你作为这次“酒会”报道的参加者,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沈忱:是的.这种感觉太深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时事政治的报道.感受越来越深的一点,就是怎样报道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如何通过电视媒介的作用,树立他们的形象.这就牵涉到电视“屏幕形象”这一学术问题. 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政治生活,对新闻界来说具有“封锁性”和“保密性”,甚至达到了一种神秘化的程度.在严格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很多网络用语进入我们的生活,反映了汉语词汇在新时代条件下更新发展的生命力.网络新用语在构成上包括三个方面:词语,如“起底”“暖男”等;短语,如“且行且珍惜”“什么仇什么怨”等;句子,单句如“你懂的”“也是醉了”“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挖掘技术哪家强”等,复句如“呲必中国”“有钱就是任性”“不作死就不会死”“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上面所举复句均为压缩复句形式,值得注意.本文从用语来源、用语结构与语体风格、用语流行原因等三方面,对网络新用语中的压缩复句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9.
新新闻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新闻写作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将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联姻,即按照文学创作的方法来写新闻.按照这种写作方法写成的报道,被称为新新闻主义报道.……  相似文献   

10.
(1)新闻性。首先我们所选择的人物必须具备新闻性,也就是新闻价值,可以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报道,传递给受众某种信息。(2)典型性。我们选择的人物必须是具备了时代意义的典型。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通过“这一个”,看到诸如此类的“这一群”。(3)趣味性。普通人缺乏社会名流所具有的影响力.郎平下厨房做菜可以成为一条新闻.人家也愿意看.普通人做菜,即使记者再有生花妙笔,也难以让人真正感兴趣.所以写普通人的生活,就一定要写出“趣味”来。一是“新”,人物新、事件新、观念新、做法新。写作的笔法也要新;二是  相似文献   

11.
祝彦 《青年记者》2010,(14):4-5
领导“重要讲话”.这种称谓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我们怎么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莫名其妙”?难道我们的政治生活中需要这样“莫名其妙”不健康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文写作。文学创作“情遨八极,心游万仞”,笔随意转,水到渠成。散文是文学的轻骑兵,在写法上更忌雷同。情真、自然是散文的生命,从内容到形式皆然。然而读不少散文却往往使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令我们的阅读变得索然无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一点是摹仿已有的思维模式和结构方式。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善于运用比兴的基本手法,或由客观事物引发出某种情感,或在自然现象中体悟出某种人生哲理,写出了一些名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销售平台的不断完善与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健全,网络购物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尤其受到了白领和学生的欢迎.而这种由媒体强大的宣传攻势与商家各种促销手段的诱惑所带来的狂热的购物行为,在无形中将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到了某种规定的生活之中,使人们长期处在一种“购物欲”或者“购物情结”之中.而这种“购物欲”所产生的巨大的消费力又构成了现代消费社会再生产的条件.由此,新媒体带来的消费主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的普及在全球蔓延开来,并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中国拉开一场静悄悄的消费革命的序幕——“说它是一场革命,是因为它席卷大江南北,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模式、生活质量和社会境遇;说它显得静悄悄,是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在人们心目中显得如此司空见惯、如影随形,以致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14.
白描与细描     
阅读文学作品,常被其中的人物、景致所吸引,不觉产生一种“闻其声如见其人,看其景如入其境”之感。这种感觉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作者对作品中人物、景物的形象描绘,这样的描绘就叫描写. 没有描写,也就没有文学。因为文学的最根本的特征是运用形象来表达作者、作品的主导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而形象则靠描写来完成。因此我们说,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必需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它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等作具体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下边我们将分几次就描写的手法、对  相似文献   

15.
谭敏 《新闻知识》2000,(1):39-40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界交流的加深和电视自身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栏目和节目形式相继产生。“说新闻”就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中,播音员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以亲近性、可信性和个性化的主持与观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说新闻”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各电视台纷纷看好,也立即成为电视从业人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拟就“说新闻”的产生背景及特点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说新闻”产生的背景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说新闻”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82年,穆青同志在《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就谈到“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在西方新闻界,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在向自由的散文式方向发展,如“新新闻主义”的出现及发展。用这种方式写成的报道读起来很像散文,而又非散文,它要求所写的报道对象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17.
新闻事业在改革.新闻的写法也在创新。穆青同志在1982年就谈到“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实际上新闻散文化的形式,我们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早已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并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近年来,在西方新闻界,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在向自由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出现了“新新闻主  相似文献   

18.
1.一个新闻人的伦理困境作为一位新闻人,我一直都有个左右为难的情景假定。假设,在我的早班途中目击一场不幸,我是应该举起相机记录“不幸”呢,还是应该设法去阻止不幸本身?况且这种假设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实际上已经有不少——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同行们碰到这种事情了。他们凭借着,要么是本能要么是直觉采取了截然相反的行动。而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假设,却变成了某种真正的道德困境,带给我几乎是确定不疑的迷惑和痛苦。2.麻烦在于双重身份假如一个记者可以只是记者,而不同时是共产党员、男人、女婿或者其他角色,这个问题就可能简化乃至完全消解。因为对见义勇为的道德评价没有任何争议。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采取诸如救死扶伤、拔刀相助之类的“利他”行为完全符合伦理规范。当我们发现一个企图跳楼的女子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该是阻止悲剧,不管是在赶赴音乐会的路上还是前往开幕式的途中。这些都没有问题,构不成令我们苦恼的两难境地。问题在于我们同时还是新闻人,我们并不是单纯自娱的业余摄影家、委琐好奇的偷窥者或者其他什么非专业人员,事实上我们举起相机的主要动机也远远超出了100元的稿费。就像举枪有时候是军人无法选择的义务一样,我们举起相机...  相似文献   

19.
刘宏:去年中共“十三大”期间播出的《赵紫阳等五位常委答中外记者问》的电视专题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个人感觉,这一次“酒会”报道,不仅给我国的新领导人树立了新的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你作为这次“酒会”报道的参加者,是否也有这种感觉?沈忱:是的.这种感觉太深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时事政治的报道.感受越来越深的一点,就是怎样报道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如何通过电视媒介的作用,树立他们的形象.这就牵涉到电视“屏幕形象”这一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平时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硬伤”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调值不准、儿话韵和轻重格式不到位等。那么,这种语音“硬伤”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