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初的和平外交,促成了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进一步稳固了国内统治秩序和发展了对外友好关系.随着郑和下西洋所取得的和平外交的巨大胜利,东方世界逐渐建立起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世界秩序的国际关系体系,这是明代封建统治者所追求的“皇威“与“德化“的最高目的.然而统治者一味沉迷于这种“中国中心观“的满足中,去追求“宣教化于海外“行“厚往薄来“的礼仪,使明代疲于应付,财力匮乏,不仅无益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使明代在繁荣以后的几十年过早地走向衰亡,而且也无助苦心经营的华夷世界秩序的巩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郑和七下西洋的活动范围和时间间隔看 ,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下洋之目的也相应地存在阶段性 :前三次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即巩固帝位和联印抗蒙 ,其中巩固帝位又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踪迹建文 ,以去成祖心病 ;一是耀兵示富 ,促使万国来朝 ;后四次下西洋目的变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和朝贡贸易 ,同时寻找麒麟 ,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并重。最后指出这种变化 ,是由其国内外形势和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郑和与妈祖,前者是航海巨人,后者是“海上守护神”,二者都曾是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在他们去世后,其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同时也加入了许多附会与想象的成份,被海内外许多人视为神明。郑和崇拜、妈祖信仰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本文拟通过论述郑和崇拜与妈祖信仰的形成、传播等,探寻二者共有的海洋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郑和与徐霞客是明代后期的两大伟人,通过两人成才和业绩的比较,使人们看到他们能在不同条件下成才的同时,又看到他们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崇高品格以及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不仅是中外交通史上浓重的一笔,而且对明代海洋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一是中华民族“云帆高张,涉彼狂澜”的时代精神与“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的宏伟气度在海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其二是与海洋有关的作品成批地出现,《西游记》有着浓重的海洋情结,《三保太监西洋记演义》专写郑和下西洋之事,水傀儡戏、《下西洋》、《八仙过海》、《五龙朝圣》等演出了海洋故事题材的戏剧:其三是展示了海洋交通所带来的异国文化和风俗民情,开拓了海洋文学题材。  相似文献   

6.
明代皇帝派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因素,而非发展经贸;不但不可能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反而劳民伤财,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从航海史的意义上看,郑和下西洋走的基本上是过去的老路,没有开辟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航线。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明王朝“我是老大…‘我家最阔”的排场,但这种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的超豪华演出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了空前的壮举,而且在中国外交、经济、文化、海洋事业等诸多领域都建立了辉煌而不可磨灭的功绩.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推行和平外交、发展海外贸易、传播华夏文明、促进航海事业等诸方面的贡献,使得这一事件远远超出了航海本身的意义,成为世界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十五世纪中国的最伟大成就应属郑和七下西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不仅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而且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船舶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然而郑和航海后的封建中国不仅没有继续推进航海科技的发展,反而禁锢之使其止步不前,造成了中国包括航海科技在內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这其中不仅有政治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五世纪中国的最伟大成就应属郑和七下西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不仅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而且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船舶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然而郑和航海后的封建中国不仅没有继续推进航海科技的发展,反而禁锢之使其止步不前,造成了中国包括航海科技在内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这其中不仅有政治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中国古代史课本第六章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重点是介绍郑和下西洋及中俄雅克萨之战的历史。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教科书写道:“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要,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说到下西洋的情节与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麻将游戏基本规则的基础上,引入BDI推理模型,构建了一种麻将游戏机器人结构,介绍了对机器人信念、愿望、目标等元素的实现,并提出一种游戏中机器人的使用策略,为不同规则的麻将游戏机器人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2005年5月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航海日是由中国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法定纪念日活动。中国设立此纪念日的初衷在于:纪念郑和下西洋;宣传、发扬海事工作:加快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公元1405年7月11日,大明王朝永乐皇帝朱棣颁令,派遣一支由两百多艘船只,近三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在郑和的率领下出使西洋。郑和与他的船队先后七次进行漫长的海上穿越,实现了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一系列远航。现在,就让我们跨越六百余年风云变幻的时空,与郑和相遇……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七下西洋是明初盛事,也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滥觞.记载反映涉及下西洋的典籍文献很多,还有明人讴歌下西洋的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但最为集中、全面、系统记载的重要史籍莫过于"三书一图"--即<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和<郑和航海图>.  相似文献   

15.
麻将的趣味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很早就有了麻将的印象。父亲负责管理灯塔,工作与居家可以兼顾,一到周末就约同事来家中打麻将。麻将的声音对我不但不是干扰,反而成了催眠的良伴。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达我国的台湾岛,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从郑和船队出洋的目的和使命、郑和下西洋时遗留下的《郑和航海图》以及记载郑和下西洋诸多史料中的疑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郑和及其主船队没有到达台湾岛。  相似文献   

17.
明成祖永乐三年 (14 0 5 )至明宣宗宣德八年 (14 3 3 )的 2 8年中 ,郑和奉命七次航海下西洋。当时中国人眼中的西洋 ,并非今大西洋 ,而是指东南亚沿海及印度洋北海岸各国地方。每次往返航行 ,少则年余 ,多则三年。他所至各国各地 ,虽然我国更早不止一次有人也去过或航行过 ,如东汉初班超遣甘英到过波斯湾 (97年 ) ,东晋高僧法显由印度航返中国 (4 10年前后 ) ,元朝汪大渊航至非洲东岸并写过《夷岛志略》(13 2 0年前后 )。但多为个人行为 ,且受当时社会发展情况的限制 ,影响并不太大。郑和 ,则是作为明朝国家正式使节前往 ,《明史·郑和传》…  相似文献   

18.
关于麻将     
麻将是那些胸有很多抱负却终日郁不得志的人十分沉迷的一种游戏。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岫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麻将与民主     
麻将是最民主的一项活动,充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一,麻将的游戏规则由全体参与者共同制定。倘要修改,也须由大家共同协商,一致通过,没有“暗箱操作”、“公仆”越俎代庖,把民主从“由民自主”变成“替民做主”。打麻将真正体验到“主人翁”的感觉。跟分配住房、晋升职称、评选先进时,规则由少数人制定,想怎样改就怎样改,想何时改就何时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