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传媒界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赢得受众;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传媒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传媒的受众意识空前增强,一些有  相似文献   

2.
新闻受众为什么要读报、听广播?一般人都会回答:为了得到消息,为了得到知识和教育,为了消遣、娱乐。这种回答对,又不完全对。说它对,是因为它如实地道出了新闻受众的表层心理。说它不对,是因为它如实地道出了新闻受众的表层心理。说它不对,是因为它没有触及新闻受众的深层次心理——需要。研究新闻受众的深层次心理“需要”,是办好新闻事业的“秘诀”。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总体形象,它鲜明地代表着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主要体现在稿件的选择、归纳、调配。责任编辑根据报道意图,选择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对新闻的内容、画面和解说进行初审和修改,在编排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内容的新闻价值,更要注重受众的心理需要。电视新闻的编排如何体现受众的心理需要,往往决定着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处理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与受众心理需要的关系,应该是电视新闻责任编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5.
审美文化心理是人类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意识的积淀和凝聚,代表了审美文化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体现在特定的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以及审美价值标准等等。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不仅仅有满足消遣、娱乐的一面,还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一面。从美学角度看,受众需要的形成受到其自身审美文化心理的影响;与此同时,受众选择接受媒体过程中其审美文化心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兴起和繁荣,受众选择面明显地拓宽了,眼界也不断地开阔,其需要也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满足,这样受众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要想满足正在发生变化的受众的审美需求,首先必须对其产生原因即审美文化心理作出清醒的判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受众需要论     
受众需要研究首先应将“受众”理解为“享受传播服务的公众”,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观众、听众”,并且应确立正确的“需要观”来统摄对受众需要的认识和思考。受众需要主体的自我意识,主要有动机、态度、信念这样三个基本层次。受众需要的对象则包括传播服务和传播资源两种形态。使受众需要的主体同其需要对象有机地结合为统一的整体,是受众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不了解受众的实践,就无法真正了解需要的主体及其对象。  相似文献   

7.
一、受众研究10年的简要回顾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活动包括新闻的传播者和新闻的接受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将新闻的接受者称为“受众”。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一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获取新闻的人,而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受众研究,旨在研究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它以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手段,借鉴传播学、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新闻的编排需要不断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受众心理需求需要对传播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性作用.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者所要接受的信息必须从传播者哪里获取,从这个角度来说,受众是被动式的接受信息,而传播者是主动式的进行信息的处理和传播.但是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并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有选择性的接受.  相似文献   

9.
10.
周鸿 《新闻前哨》2003,(2):10-10
我们正处在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媒介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发,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说明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传媒应想想受众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活动到底有哪些特征。只有根据这些特征来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传媒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下面就来探讨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受众需要是社会成员与传播资源和传播服务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对这种利益关系的分析和把握,直接影响到受众需要研究的价值取向及理论深度;而要分析、权衡某种传播资源、传播服务能否满足受众的需要,符合受众的利益,首先就要明确受众需要的有关内容及其主、客观依据。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理论手段,是运用哲学化的人学思辨,从认识论、哲学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等涉及  相似文献   

12.
1982年,美国四位报刊评论家致函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第96届年会,强调:一张报纸如果想在本世纪80年代或80年代以后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就必须适应和考虑读者的新兴趣、新需要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一意见在美国以至全球传播界引起广泛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也异常活跃,新的传播机构不断创建,原有的传媒也通过扩版、增加节目套数、办系列台等手段以新的姿态出现。骤然膨胀的传媒体系必须寻求与之适应的接收市场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而受众是传播媒介所发送信息的接收者的集合体。受众需要是趋使个体进入传播过程,并引起接收行为,从而使个体成为现实受众的动力性因素。因而其在传媒竞争取胜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传媒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受众需要及其特性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期对传播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闻媒体,抑或新闻记者,都乐见其本身和其采写、刊(播)发的消息被受众认可,在更大的范围传播,以更好的履行媒体责任。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很多,其中,媒体充分重视受众,以受众最易接受的形式叙述新闻事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受众心理、受众需要、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媒体及记者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读者调查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有序的工程,必须注意很多问题,如抽取的样本有没有代表性,调查对潜在的读者群的开发有没有指导性,有没有对流失读者群的分析,能否把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等等,这些都是一个科学、客观的读者调查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读者热线、来信或者是编者读者联谊都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15.
肖体仁 《新闻界》2006,(4):130-131
据有关资料显示,人们从新闻媒体上获取的信息有75%以上来自标题。因为标题本身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新闻媒体上新闻精炼概括,看了标题往往意味着已获得了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因此,标题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少新闻教材和专著大多把新闻标题的作用概括为三点:提示新闻内容,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我们处于一个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报纸、广播、电视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或借助事实,或借助图片,大众传媒总在自觉不自觉的引导着我们。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媒体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传媒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受众地位的提升促进了传播方式的演变。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受众的心理及文化需要,研究受众心理的变化并制定出相应的互动策略,成为媒体战略研究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这一论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认识。但失去了受众的需要,被发现的新闻依然苍白而没有价值。因此,在新闻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抢夺新闻受众的争雄中,在深层次的新闻改革中,认真研究受众心理,真正把新闻受众作为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新闻事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加以研究,不但显得非常必要,而且可以说是关系到新闻事业是否能够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在此,本文试从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实质、新闻受众心理的主要特征、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三个方面,浅析新闻受众心理。不对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因为有视听兼备、长于再现、时效性强、家庭式接收方式等独特优势,从而深受观众的普遍欢迎。然而,它与受众的关系不像法律条文那样对公民有约束力,又不像文件那样有指令性。它要依靠新闻事实本身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去说服观众、诱导观众、打动观众。所以,电视新闻报道能否适合观众心理,为他们所接受,对于增强报道效果,增加收视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