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对待许多事情一个专项的发明,他认为争论坏我们的大事,有些事不宜争论,有些问题不必争论,时间不允许争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要争论",我们存在可以"争论"的前提;当然这种争论是对话式的,我们要有所准备,感受"共同话题";我们还将继续对话,因为对话让理论与思维融合,思想与实践靠近.对话是两个自主的人之间的会晤,是精神相遇的事件,是灵魂深处的激荡.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专名有无涵义这一问题,西方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形成了两大派别,各言其理,争执不下.专名有无涵义争论的起因是混淆了"语辞"和"概念".专名和专名所对应的单独概念分别属于语言学和逻辑学两个范畴,不能混为一谈,对专名有无涵义的探讨,在语言学领域可以换成对"专有名词有无词义"的讨论,最终结论是,专有名词有词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意义"之间是否具有理据性,语言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当前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分歧就是这一争论的延续,两派分歧的实质是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否具有非任意性以及非任意性是否应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的同时,不否定非任意性的存在.象似派认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主要是象似性.由于任意性和象似性两种理论所强调的层面不同,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动态性特征,我们应该以辨证的态度去回答"哪一方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案例 李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大部分改革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可是当大家讨论"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方案"时,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争论激烈,相持不下.争论的焦点是该不该把教师科研成果列为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开设了"教师养成塾".这虽然不过是一种补充措施,但其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对"大学培养教师"和"资格证书授予开放制"两大原则的猜疑.所以,"东京教师养成塾"的开设在日本引起了争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情判断”的教学有效性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则课例对比引发的思考 参与语文组老师的一次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旨归的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老师同授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读准读通课文.教学过程的不同,导致两人的教学结果很大的不同.这也引发了观课老师们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前,我国哲学界曾进行过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这场争论本来是以学术争论开始的,但是,由于那个"理论权威"的捣乱和破坏,使这场争论成为一场政治性的批判和斗争,成为对坚持"合二而一"观点的杨献珍等同志的政治围攻.由于把不同的学术观点当成政治上的路线是非来整,"合二而一"被定为宣扬阶级投降的修正主义哲学,而"一分为二"则成了进行阶级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哲学.实践证明,这场争论,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前发展,并没有起到什么促进作用,反  相似文献   

8.
一、两个案例1.案例一。在20年前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时候,一位教师在教学"植物的果实"一课之前,让学生准备一些"果实"并带到教室,其中有位学生带来了胡萝卜。在课堂讨论时,这位学生提出:"胡萝卜是果实吗?"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由于教师没有思想准备,又怕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他没有让学生争论下去,而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继续完成了教学任务。2.案例二。事情发生在本次课改之后,一位教师在执  相似文献   

9.
设主流的"降水与地震无关论",即"降水干扰论"为正方;设非主流的"降水与地震有关论",即"降水异常论"为反方,列出了他们之间的14个争论问题,并逐一介绍了争论双方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这14个争论问题涉及人们对我国的地震预报初级阶段的基本思路、观点及方法的不同看法.最后,论及了这一争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至于双方观点孰是孰非,目前的科学界对此还没有定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界就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有一场激烈的争论.双方就立场、语言、诗歌创作方式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时间上拉开一段距离之后,我们可以借用福柯的"词与物"的概念来区分这两种立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教"问题的学术争论.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生了一场关于"国民宗教"的学术争论.尽管这两场争论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但涉及的问题却类似,即是否存在一种以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为指向的宗教.就功能而言,"儒教"和"国民宗教"都是与生命神学截然不同的政治神学.  相似文献   

12.
"不搞争论"的特定内涵是指在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对改革开放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不要争论."不搞争论"与解放思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存在矛盾.正确理解"不搞争论"涵义,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由于持有不同科学观的学者对"科学"一词有大相径庭的解释和理解,迄今为止,双方未能达成共识.然而这场争论对由繁荣昌盛到受野蛮掠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中国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科学的含义、近代科学的标准、对李约瑟难题的探析以及争论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笔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读《活着》,发现福贵历经磨难最终活着是"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体现。这是《活着》成为经典的根本。《活着》是表现"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一套符号体系。"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产物分为两种:一是低级"长生"状态,好死不如赖活着;二是高级"长生"状态,生命不息。这种心理体现在《活着》中则是福贵杂糅了这两种状态,因而引起争论。将这两种状态二元归一,争论终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当代两个影响较大的翻译评论事件进行了比较,一是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讨论,二是由2004年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村上春树的汉译争论.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两个翻译评论事件的缘起不同,所处的语境与背景也有诸多不同,但两个翻译评论事件究其实质都是"直译"与"意译"之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指出:汉王朝同匈奴奴隶制政权之间的"和亲"问题,从汉代一直到现代,两种不同意见争论了两千多年.和亲在汉代是一个政治上的重大问题,文臣武将们都在激烈争论和亲政策的好坏利弊.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仍然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和亲是一种"妥协的政策","暂时缓和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军事进攻",汉元帝"以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成为汉和匈奴和好的历史佳话".另有的同志认为,和亲是"对匈奴忍让,企图换取边境的暂时安静.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什么是课堂争论法国哲学家巴什拉(1940年)将"争论"定义为当两个人观点抵触时,两者期望理解对方,把寻求真相作为争论的最终目的,而非产生共鸣。因此,可以认为,课堂争论,是建立在稳定认知结构基础上的观点交锋,是学习过程中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与讨论、辩论一样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要求学生倾听、思辨的活动。课堂教学讨论、辩论的问题往往是由教师提出的,争论则常常是学生自发产生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当今学术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课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全球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当前西方有关全球化话语的学术争论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全球化是否为一种客观存在"根据赞同与否可分为"全球主义"和"怀疑论"两大派.此外,西方学界的争论能对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解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言文中"所以"作为连词的起始年代,历来就有许多争论,这主要是由于对"所以"作连词所持的判断标准的不同造成的.现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王力先生提出的,另一种是朱城先生提出的.文章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考察,论证了朱城先生观点的合理性.又根据朱城先生的观点考察了<十三经>中的十本书,得出了先秦时期就有"所以"作为连词的用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