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三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证数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解析女性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增强和提升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制度资本、组织资本、人力资本是促进女性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熊晓晓 《今日科苑》2023,(12):17-25
随着2023年诺贝尔奖的陆续揭晓,女性科技工作者再次成为科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考里科等3名女性科学家的获奖,表明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参与度正在显著提升。随着全世界女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女性科技工作者面临社会性别偏见、科技参与和机会的不平等、内部结构不均衡、家庭工作平衡等挑战引发更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女性科技工作者,通过各类政策和措施为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建议未来进一步关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权益保护,为培养更多中国女性科学家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科技工作者队伍在科技创新中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充分彰显出巾帼力量。但同时也看到,女性在科技创新中的某些方面与男性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文章以长三角某市的科技工作者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揭示科技创新中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依然存在,但在科技服务等方面已有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加大培育、树立典型、营造就业环境和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推动女性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对策建议,为制定符合女性科技工作者群体成长特点的举措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4.
女性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界的"半边天",其状况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对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科技工作者对"两个一百年"建设目标信心更足;申请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部分科研产出有所提高;生活幸福感提升。同时,女性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的阻碍不容忽视:与男性相比,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产出和科研项目承担数量较少,可支配科研时间不足,在工作中不受重视的比例更多,能力提升的机会更少。因此,应营造公平的职业发展环境,以促进科技界的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5.
建设女科技工作者组织,打造女性发展平台,对进一步释放女性人才红利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科技女性平等和全面发展的国际通用做法。为了解我国女科技工作者组织建设状况,本研究对中国科协所属210家全国学会和31个省级科协开展问卷调查和网络信息采集,并对13家全国学会女专委会和6家省级女科协组织的负责人开展座谈访谈。研究发现,全国有超过半数省份建立了省级女性组织,且13.3%的全国学会下设了女专委会或女性分会等组织。但在女性组织的人员构成、经费支撑、活动组织的系统性以及组织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待提升。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起,我国在科技人才政策的调整中进一步强调和保障了女性科技人才的作用和地位,力图通过政策调整,改善和促进女性科技人才在我国科学界中的地位,这些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取得一定成效。分析近年来我国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奖励、杰青基金获得、两院院士性别比例等现状,可以初步评价我国女性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大范围调研,分析了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揭示其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女性科技工作者科研兴趣较高,依赖团队合作,良好的家庭背景可促进其成长,当前的家庭角色限制了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发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女性科技人才是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社团本应是女性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但是由于受到科技社团自身发展机制、性别盲视、女性自身和历史等方面问题的影响,科技社团中的女性存在数量比例较低和地位偏低的问题。建议科技社团积极吸纳女性会员,保证女性在科技社团不同层级中占有合适比例,鼓励和倡导在科技社团中设立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02年启动,至今5年间先后实施了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科技工作者状况和需求调查,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西部科技工作者政策环境状况调查,科技工作者权益保障状况调查和影响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调查等。已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科技工作者的刻板形象、职业形象、媒体形象等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公众对科技工作者印象的因素以及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的潜在后果。本文在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此类研究的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0,(11):25-26
作为每年中国科协年会的一项特色论坛,女科学家论坛就像是一场全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家庭会议”,而今年又恰逢同期举办第三届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众多日韩女科学家聚集福州,与我国女科学家共议“女性科技人才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机制分析框架,形成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因素组态模型,选取109家典型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影响因素及路径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呈现多因素协同、多路径并存的特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路径一是强认知的科技创新政策供给推动型,分为弱环境、强认知和强响应、强认知两种;路径二是创新能力和创新协同环境驱动型,分为有利条件下和不利条件下两种。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索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揭开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黑箱”,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工作嵌入理论,研究了科技工作者职业流动特点及影响科技工作者职业流动意愿的因素。根据已有研究结果提出了工作嵌入、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假设,运用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嵌入程度越高,科技工作者离职意愿越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对科技工作者的离职意愿也有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越强,也越容易产生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越高,离职意愿越弱。因此,要想改变科技工作者对工作“若分若离”的心态,既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增强科技工作者组织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又要在选拔、工作安排和职业发展计划等环节注重人与工作的匹配。同时,科技工作者也应不断调整自身的职业心态,不断释放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济环境对科技的影响体现在经济对科技的需求、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社会环境对科技影响最深的包括政治因素、法律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政策的制订程序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对科技政策影响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科技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类,同时综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不同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结果显示在内部影响因素中,执行主体的兴趣是直接影响执行力强弱的表层因素,政策内容和服务对象是影响执行力的底层因素;在外部影响因素中,科技需求和制度环境分别为影响科技政策执行力的表层因素和底层因素。将内外部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则内部因素大多为中表层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底层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学会》2007,(9):F0002
妇女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邓楠在致词中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中外女科学家围绕妇女与科学相关的各种问题进行研讨,深入交流,启迪思想,增进了解,有助于促进女性科学家学术地位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社会更加关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和贡献,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女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她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女科学家走向世界,也衷心欢迎各国的女科学家更多地到中国来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妇女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志峰 《大众科技》2010,(8):224-224,196
从企业薪酬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科技工作者薪酬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科技工作者薪酬满意度的六条建议,以期提高企业薪酬设计的科学性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对科技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同时综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不同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内部影响因素中,执行主体的兴趣是直接影响执行力强弱的表层因素,政策内容和服务对象是影响执行力的底层因素;在外部影响因素中,科技需求和制度环境分别为影响科技政策执行力的表层因素和底层因素。将内外部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则内部因素大多为中表层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底层因素等。  相似文献   

19.
科技工作者创业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着重要意义。要推动科技工作者创业,首先要鼓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拥有创业意愿。但当前对不同创业意愿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尚不充分。此研究将科技工作者的创业意愿区分为创新创业与普通创业意愿两类,并基于对九千名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从个人层次、组织层次和社会层次分析了科技工作者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创新创业与普通创业是两种差别很大的创业意愿类型,那些拥有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更强的科研及转化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更有可能成为创新创业者,其创业意愿更多地受到事业发展和成功机会的驱动;而有普通创业意愿的科技工作者往往个人条件相对较差,更可能开展的是被动的“生存式”创业。主要结论和建议是应根据科技工作者的不同创业意愿,给予不同类型的政策支持,尤其要大力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问卷和自编问卷对安徽省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调查,探析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