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众传媒是有效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南方周末》为此提供了成功范例。《南方周末》能够敏锐捕捉30年来我国社会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状况,对其做及时而准确的提炼概括,从而把握了国家形象的灵魂;此外,《南方周末》坚持以"新年献词"的方式,编织对国家的宏大叙事,谱绘了国家形象演变的图谱;最后,《南方周末》通过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作深度报道,成功刻画了普通百姓,尤其是下层劳动者的真实面貌,这是对主流官方话语传达的国家形象的有力补充。《南方周末》正是以这些方式,另辟蹊径,独开窗口,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深刻,而富有质感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南方周末》为例,选取该报2008年5月13日至6月13日这一个月的报道样本,从报道主体、报道主题、报道体裁这三个类目入手分析《南方周末》在救灾报道中彰显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舆论导向功能。研究发现:《南方周末》作为中国主流媒体的代表,在地震发生后,以其迅速、深刻、全面的报道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以及良好的舆论导向功能,为日后的灾难报道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符号传播成为媒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建立起虞舜影像呈现方式.典籍文献中虞舜形象有一个演绎的过程,成为虞舜媒介形象的来源.虞舜形象的传统媒介传播路径有电视剧、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动漫片;虞舜形象的新媒体传播路径有新技术电影传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现代媒介以影像化表达形式建构了虞舜圣...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选取《羊城晚报》2010年343篇农民工报道作为内容分析样本,以考察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羊城晚报》对农民工的关注度较高,报道多以政府为主位视角;《羊城晚报》所呈现的农民工形象以接受关爱的"沐恩者"为主,正在积极建构理性的农民工形象,对农民工的报道有简单化的倾向,但存在着刻板印象,"妖魔化"的成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政治和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宋美龄凭借她的特殊身份和角色,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通过报道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的活动,构建了宋美龄的形象。宋美龄则通过媒体的报道获得了受众认可,在外域环境中实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的系统建构,是民主革命时期全党实施理论动员、开展干部教育、实现理论自觉和应对党际话语挑战的时代要求。党建理论刊物《共产党人》杂志的创办,为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袖的话语建构、知识精英的话语诠释、核心媒体的话语推介等路径,建构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话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创设了重要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的科学建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申报》看媒介形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形象传播对于塑造媒介品牌是相当重要的手段,但历来以化事业自居、并以传播为己任的新闻媒体开始注目自身形象传播却是不久之前的事情。本拟以献研究为基础,借探讨旧中国名商业大报《申报》媒介形象传播思想及经验,希望在媒介职能形象传播、媒介公共关系两方面为新闻业界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素材,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一千零一夜》这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它融合了众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情节诡谲怪异,神幻莫测,优美动人,展现了中世纪阿拉伯大地上的国家社会和风土人情。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组成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和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语言、艺术、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介通过对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勇敢争取婚姻自主的女性媒介形象的建构,对中国民众进行了社会主义性别价值观教育。从阅读史的视角,分析全民阅读背景下,新中国读者对女性媒介形象的阅读和接受的过程,探讨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特点及其对新中国女性的社会化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行漫记》塑造出崭新多样的红军形象,在当时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通过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文章将该书所建构的红军形象分为个人形象和群体形象两大类别。其中个人形象包括红军领袖、高级将领、红军“小人物”以及其他人物四个层面;群体形象包括红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五个层面。文章还将《西行漫记》的报道进行了详细解读以具体阐释这两大形象,同时将该书的内容与部分同时期报纸报道展开对比,以期管窥其产生重大历史影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燕行使臣不再蔑视汉族人的附清、降清行为,而是给予他们以较多的理解.这一时期,他们对汉族人形象的描述基本上是正面的,甚至是较理想的.他们对中国汉族文人做出了诸如姿貌雅洁、儒雅纯朴、学识渊博等赞赏性的描述.与此同时,在他们笔下,当时的汉族士大夫在清朝统治下具有思明但不敢表露出来的微妙心态,缺乏儒家的义理精神,过着卑躬屈膝的生活.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最重要因为是清朝文字狱的高压政策,它使得汉族士大夫的精神一直处在压抑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媒介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建构是媒介组织的一系列行为和媒介具象形象整合的结果。媒介形象需要不断建构和强化,媒介仪式作为一种媒介产品与媒介形象建构联系紧密,本文从二者的内涵出发挖掘它们内在的天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以来修辞学的当代复兴,从大的思想背景莱看,与人们对语言、知识以及二者关系的重新思考分不开.从小的修辞学背景来看,是与当代修辞现象的特殊性分不开的.本文以2007年6月7日(<南方周末>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整期32版中涉及的修辞现象,从修辞数量之多、比喻格的偏离与创新,其民族性与特殊的时代性等方面评析了当代修辞现象的积极性,最后指出了存在的消极现象.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30多年的时间,其双语背景、双焦透视、跨文化的独特经历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她能摆脱任何一种文化传统的束缚,以相对超然的心态,运用两套参照系去观察社会,将东西方文化互补融合的理想贯串到创作中。《同胞》中主人公的边际文化人身份、经历与情感体验和赛珍珠本人最为接近。在这篇小说中赛珍珠采用主体性写作策略和言说方式,从中国人的视角去阐释美国和中国。她是中国之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同时,她对中国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既不重复那些歪曲中国本来面目的套话,也不刻意制造美化中国的神话。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赛珍珠其人其作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论语》是中国儒家学说的代表,收录了大量关于中国人生活中的哲学道理,是中国形象的典型呈现。《论语》被多次翻译成西方语言,成为在翻译中展现中国形象的突出代表。由于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中国形象的描绘时也会产生偏差。《论语》中的关键词与隐喻英译就很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对明朝末年中国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进行了较为真实客观的记述和评价,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和平知足、尊师敬老、愚昧虚骄、封闭多疑等特点。他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的国家民族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进入"后典型报道时代",<南方周末>的人物报道对象从单一典型走向多类人物,人物报道视角从等级眼光走向平民眼光,人物报道路径从虚假趋同走向真实独特,对人物的价值判断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复杂,人物报道体裁从单调走向丰富.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中国报道歪曲了中国形象。关注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改正与建设,在媒体报道的公共空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有益于建构起一个合理进步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