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五陵"与"五陵少年"--以诗赋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汉年间,经过长期的陵邑建设,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原上形成了著名的“汉五陵”。五陵邑由于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西汉中后期政治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骚客诗人的笔下,“英俊之域,黻冕所兴”的“五陵”,与以“任侠”、“纨绔”为特色的“五陵少年”,成为一个恒久为之歌咏感叹的对象。检讨“五陵”及“五陵少年”的形象,对于认识五陵邑的政治地位与社会风尚的变迁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五陵少年”是形成于西汉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文化群体。“五陵”指渭北咸阳原上五座西汉帝王的陵墓。为了强干弱枝,奉守山陵,西汉政府多次迁徙六国后裔、郡国豪杰、高赀富人、吏二千石、丞相、将军、列侯、“乱众民”于此,使此地变成了仅次于长安的繁华都市。而出生于在这种背景下的少年们,便先天地具有了任侠、豪放、奢华、纨绔等特征,成为了西汉盛世文化的一个缩影。于是,“五陵少年”便成为一个特定的意象,被后世诗文一再吟咏歌唱。文章将根据史料详细考证汉代的“五陵少年”之具体姓名与主要事迹,直睹其真实风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李白交游"五陵豪"是在一系列投谒失败后另辟蹊径继续寻求进身之阶的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个问题,从"五陵豪"的特殊身份、李白当时所作的游侠诗及李白对"五陵豪"的真实态度中可以得到说明。李白交游"五陵豪"而终遭"北门厄",之后满怀悲愤离开了长安。  相似文献   

6.
五陵少年源于西汉皇帝的陵墓。五陵指西汉时建在长安城外的五座皇帝的陵寝,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为防止墓冢被盗,西汉独创了“依陵建县”的制度,也就是一边建陵,一边将全国各地的豪族大户、富商巨贾迁到陵邑周围,形成繁华的新城。这些地区的富家子弟倚仗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五陵塬汉代陵墓、文物集中的特点,提出建立汉代文化旅游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从五陵塬汉代陵墓、物集中的特点,提出建立汉代化旅游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五陵原人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陵原地区是汉代重要的文化历史区域。五陵原人的活动与思想对汉代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影响。清正廉洁、重视教化、不畏权贵的官吏对吏治的好转、政治的清明起着积极作用;酷吏、游侠、奸商的活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甚至造成政治悲剧。  相似文献   

10.
绝响李白     
<正>唐名贤李白,是我一生最崇拜的诗人。以前读他的诗歌,都为他飘逸高蹈的仙气所折服。我甚至想写篇《李白不是人》的文章来表达一下我对他的崇敬之情。纵观古今,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我看"不是人"的称呼也只有在名贤李白身上才能成为褒义,成为绝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僭越享用,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和他争。王侯将相曾经风光,琼楼华宇几度秋凉,那些奢华不可一世而可笑的五陵豪杰墓啊,最后都锄作了万顷耕田,那些曾经梦想升入天堂的  相似文献   

11.
街边的温暖     
每一个人的少年时期,都会在心里留一个温暖的角落给回忆。长沙街头的少年,那个角落里有糖油粑粑。作为被丰饶物产宠坏了胃口的长沙人所钟爱的特色小吃,糖油粑粑自有它的取胜之道。价格便宜,甜美沁心,吃进口外酥内嫩,香糯甜软。一块钱三个的身价让它能出入寻常百姓家,排队等候的不分男女老少、贫贱富贵、三教九流。路过的小孩往往会缠着大人买上几个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发展史来看,"Rector、Chancellor、President"这三个词都可译为"大学校长",但这三个概念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权力关系格局.与这三个概念所蕴涵的大学校长身后权力关系格局相比较,中国的大学校长身处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格局,很难对应于前述三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中国大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理顺制约大学校长的权力关系格局,而不是一相情愿地发现并任命优秀校长.  相似文献   

13.
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乐游原地处长安东南,因其地势轩敞,视野开阔,每逢上巳、重阳等节日,常有不少人士登临游赏。杜牧秋日来此,面对汉代五陵之遗址,不禁感慨盛衰无常、兴废有时,遂成此篇。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临之作,并不愿拘泥于细节的景致中,做穷形尽相的描眉画角,而常以大手法、大笔墨营造出一种大境界和大氛围,为随后的抒情怀古蓄势。首局“长空澹澹”,意境何其  相似文献   

14.
五陵少年 余光中 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 我的水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 喂!再来杯高粱!  相似文献   

15.
“主权”概念是政治常识韵一个重要概念。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和普遍的约束性等特点。其中主权性就是指国家权力不依附于国内外任何其他权力,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性。它表现在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但“主权”一词在具体应用时,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西汉王朝建立后。咸阳北阪成为京城长安的京畿重地和帝王陵墓区,并按照“事死如生”的葬制进行规划和建设。西汉王朝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葬于霸陵,宣帝葬于杜陵外,其余九个西汉皇帝均葬于咸阳塬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其中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均建有陵邑,设立县治,进行供奉祭祀和管理,故咸阳塬又称“五陵塬”。《关中记》记载:“……五陵邑在咸阳塬上,咸阳塬亦称五陵塬”,可见五陵塬主要因五陵设邑而得名。五…  相似文献   

17.
试论儒家民本思想的专制主义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德政"思想的核心概念,"民本"在历史上发挥了制约绝对君主专制的作用,但它本身不包含任何民主的因素."民本"是专制权力的题内应有之义,是"农本"的另一个说法;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它是一种修辞术.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政策"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既有公共政策的一般性政治属性,又具有课程领域特定的专业属性。政治属性体现为课程政策的课程权力及利益分配的实质,专业属性反映在课程政策的课程知识决策的实质,这两者关联的中介就是知识的权力属性和知识所体现的政治关系。一个严密而科学的课程政策分析框架需要统整考虑这两个方面,构建一个"课程权力分配—课程知识决策"的二维概念框架,该框架整合了课程政策的政治属性和专业属性,对于实践中的课程政策活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田国秀 《中国教师》2008,(17):16-18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生活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师生之间的权力关系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但因为它相对隐蔽,变化不居,往往被人们忽视。“规训”(discipline)是法国思想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使用的概念,用以概括近代以来一种新型的管理权力与特殊的权力技术。福柯认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规训权力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师生关系。本文借助福柯的权力研究视角,解剖现代权力作用下师生关系的一些变化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宋初相当数量以富贵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催生了唐诗格和《二十四诗品》对诗中"富贵"的理论探讨,并由此催生了以宋人"富贵"批评的形成。"富贵"批评以"气象"论诗,着眼诗句或作品深层次的风神气貌,它上承唐人诗学批评中的物象理论和"体"、"格"理论,又涉及到文学批评中的形神关系理论,并认为适当用典是作品具有"富贵态"的必备条件,这是宋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求雅的理论表现。"诗能穷人"及与此内容相关的大量诗谶影响下的创作心理是"富贵"批评形成的心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