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天定 《编辑之友》2010,(11):109-110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为作者."[1]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无疑也享有著作权.但在编辑加工中,编辑人员能否拥有个人的著作权呢?<著作权法>只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员享有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说明,"编辑作品"是指那种选择若干作品或作品片段汇集编排而成的作品,如各种文选、诗选等.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编辑的身影.巴金最早的小说<灭亡>,是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老逝世时,巴金在唁电中深情地说,"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巴金在晚年写的回忆性文章中曾特别指出:"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1]与巴金相知甚深的作家萧乾也回忆说:"谈巴金而不谈他惨淡经营的文学出版事业,那是极不完整的.如果编巴金的<言行录>,那么那十四卷以及他以后写的作品,是他的‘言',他主持的文学出版工作则是他主要的‘行'.因为巴金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自己写,自己译,也要促使别人写和译;而且为了给旁人创造写译的机会和便利,他可以少写,甚至不写."  相似文献   

4.
苏娟 《编辑之友》2006,(1):34-3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以近千万字的 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和 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为我们构筑了一座彪炳史册的世纪文学丰碑.然而,巴金先生最早参加的文化活动并不是文学创作,而是编辑出版工作.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曾评价说:"巴金以文名太高,掩盖了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其实后者对新文学的贡献远比前者重大."巴金为祖国编辑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编辑出版史上一面辉煌耀眼的旗帜.巴金在其一生漫长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凝聚显现的编辑精神--爱、平等、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为耕耘奋战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当代编辑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令我们感佩、深思并值得永远学习、继承.  相似文献   

5.
仰别晨星     
[相关链接] 王仰晨,1921年生,上海市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他经手编辑的图书主要有<青春之歌>、<平原枪声>、<逐鹿中原>等长篇小说,以及茅盾、巴金、曹禺、萧红、沙汀等著名作家的选集或单行本.  相似文献   

6.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7.
叶永烈,上海人,自1951年起发表诗作,早年的代表作为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担任主要作者)和197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创作.其中有:反映中国共产党斗争历程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四人帮"全传>--<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以及<陈伯达传>.  相似文献   

8.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这是<流亡三部曲>的第一部<松花江上>歌词的开头部分.这首歌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有家难回的悲惨情景和复土还乡的强烈愿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强烈仇恨.正因为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所以很快风行海内,历久不衰,成为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这首歌的作者,就是人民音乐家张寒晖,这首歌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出版》2014,(2):F0002-F0002
正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巴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在文坛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巴金还是极具编辑热情与编辑天赋的出版家。1935年起,他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里,作为出版家的巴金以天才的眼光和职业敏感主编了"文学丛刊""译文丛刊"等出版物。其中"文学丛刊"前后历时十年,集合160本,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套具有持  相似文献   

10.
黄克诚,1902年出生于湖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6年逝世,大将军衔.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自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黄老夫人唐棣华在<后记>中对本书给予这样的界定:"黄克诚在逝世前几年中对他自己的一生经历作了详细回忆,当时他双目已近失明,因此由克诚讲述,我和孩子们忠实地记录整理.文中所述之事,都是黄克诚自己说的,因此人民出版社选用<黄克诚自述>作为书名,很是得体."可见,<黄克诚自述>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创作品.  相似文献   

11.
钱君匋先生于1927年进入上海开明书店任音乐美术书籍编辑兼装帧设计,先后为茅盾主编的<小说月刊>、叶圣陶主编的<妇女杂志>、周予同主编的<教育杂志>、杨江主编的<学生杂志>画封面、题头、尾花;后为鲁迅的<艺术论>、<十月>、<死魂灵>等作书面,深得其赞赏.此后,郁达夫、郑振铎、胡愈之、巴金、周作人、曹禺等名家皆请钱君匋创作并设计书封面,一时有"钱封面"之称.累计到20世纪90年代初,钱先生的书籍封面作品约有1700件之多.  相似文献   

12.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杭州网总编辑姜青青,在新闻业务上颇多建树.自从2001年进入网络媒体以来,他的新闻作品已经获得了十多项浙江新闻奖.诸如<抗击超强台风"罗莎'>、<不让绝技绝迹>、 <岳飞坐像推倒重来,是耶非耶?>、<关爱"在水一方">和<于谦史迹万里寻踪>等.即将出版的"当代浙江记者丛书" (第二辑)中,就收录了他的新闻作品集<写意之旅>.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25日,巴金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这位与世纪同行的老人,以他顽强的生命足迹和丰富的作品涵盖了整整一个世纪。在巴金百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各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祝贺巴金的文学成就和对文化的杰出贡献。20世纪以来,巴金获得的世界性荣誉是无人所企及的,巴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巴金以近千万字的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他翻译世界文化的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和丰富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构筑了一座世纪的文化丰碑。巴金对20世纪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14.
作家应该有一种唯物的、实事求是的立场 闫文盛(以下简称"闫"):赵老师您好,<寻找巴金的黛莉>一口气读完了,许多感觉一拥而至.按照雷达先生的说法,此书属于那种"一粒沙可见大干世界"的好例子,由7封信引出了大沧桑、大境界、大悲悯.现在我首先要谈的是,您在这本书中正视了早期巴金的生活和创作,提到了那些客观存在的、不容人回避的思想成分对于他本人以及众多的巴金读者所产生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韬奋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更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探讨韬奋的编辑思想特色,对今天的期刊编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和前<文学故事报>副主编黄伊新出版的文集<编辑的故事>只有一字之差,二者却截然不同.前者的故事是虚构的,谁也不会从中寻找编辑工作的参考材料;后者却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所写的故事情节更感人,更有声有色.作者称他的这本书不是"堂而皇之地写什么编辑学",但与某些徒有"编辑学"的虚名,内容并不切实际的论著相比,我觉得他的故事中包含的编辑学问更多.  相似文献   

17.
近日阅读<咬文嚼字>,看到陈福康先生一篇有意思的小文章<苏青的"发明"?>.他指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抗战时代生活史>一书中,有这样两处文句:"曾经有一位发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著名女作家和陈公博有染……"(第209页)、"苏青当时为陈公博所激赏的名句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第279页)作者惊异万分该书把孔圣人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变成了苏青的"发明"和"名句"!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新民晚报·夜光杯>创刊60周年之际,<夜光杯>老主编秦绿枝先生撰文<怎一个"情"字了得>,深情怀念为<夜光杯>作出贡献的前辈,其中提到了"文革"以前担任过晚报副刊组副组长的陈振鹏先生.对于陈先生在编报方面的贡献,已有定论,予生也晚,没有亲身感知,自然不能赞一辞.而陈先生后期转到上海古籍出版社,我有幸与他在一起共事,了解他在编书方面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感他在编辑工作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堪称编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编辑学科建立始,对"编辑"这一基本概念,20年来争论最大.研究者提出的界说不下百种.究其原因,显然是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实际上,对编辑基本概念的界定,也就是如何认识编辑的本质属性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了叶向荣先生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一文,叶先生是以逻辑推理论证编辑概念的属.全文推理颇为复杂,详细,最后推论出:"编辑的抽象概念的定义应当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编辑与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永勤  徐晓泉 《编辑学报》2002,14(6):400-401
结合学习<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阐述期刊编辑在执行<著作权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保护作品的完整性,编辑的修改权予以限制;保护作品的及时性,限时履行告之义务;严肃对待作者的滥用发表权;等等--以引起期刊编辑对<著作权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