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追求目标受众的最大化,时下的电视节目普遍有一种娱乐化倾向。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渴望媒体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 我台大型人文类谈话节目《开坛》,以人文精神的张扬之地、知识才骏的精神大餐为自己的传播理念。由于它是一种窄播化的节目.因此受众范围相对较窄,成为屏幕上的“阳春白雪”,是一种雅文化。依托《开坛》栏目的大型文化活动金庸“华山论剑”,在雅与俗的统一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使文化和娱乐实现了一次成功的链接。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年轻受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在文化传承中的承上启下作用,电视文化类节目应该注重对年轻受众的吸引。电视文化类节目要抓住年轻受众的心理需要消除存在的障碍,一是因为理念保守导致的对文化类内容的“一刀切”,二是因为认知偏差导致的把特殊内容当作全部,三是因为理解肤浅导致的把握不住文化的真正内涵,四是因为手段落后导致的进入不了年轻受众的心。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吸引年轻受众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要用年轻受众的思维方式生产节目,二是要用受年轻受众欢迎的传播渠道分发内容,三是要让年轻受众充分参与到节目的生产、传播过程中来,四是要适应年轻受众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渴望。  相似文献   

4.
一档节目可以受到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观众的喜爱,这虽然在原则上是各大媒介努力追求的目标,但在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想形成受众的高度聚集,对于媒介的综合实力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来制作电视节目是电视工作者必然要考虑的趋势。在电视节目多如繁星,落地卫视烽火连天的今天,少儿节目的竞争力和生存空间都非常有限,如何在众多的“大众”节目夹缝中找到偏于“小众”的少儿节目的发展优势,值得探索。笔者以为,走节目“类型化”的道路,不失为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一系列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闪亮登场,“红楼梦中人”海选是其中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媒体事件,在这一大型电视选秀活动中,电视策划者采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媒体策略;巧妙地以媒介活动和媒体联合策略促节目营销;借用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形态,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策划者运用媒体的智慧。大型电视选秀节目的媒体策略在“红楼梦中人”海选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美国电视产业及“垂直集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电视产业就运营形式而言,“制播分离”是一种“架构”——承载着机构性质、管理条块、法律制度、组织体系的信息:就运营动态而言.“节目物流”是一种“链”——贯穿着节目编排、节目供给、盈利方式的流程;就运营理念而言,“追求利润最大化”则是整个宏观电视产业赖以生存运作的灵魂。“垂直集成战略”作为美国电视产业重要的规划原则和发展策略.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产业发展的主导理念。  相似文献   

7.
王鸣媛 《新闻知识》2005,(11):59-60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信息时代最令人注目、最令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艳羡和追求的职业之一。节目主持人,尤其是一些娱乐性节目的主持人,更是吸引受众眼球的明星。当前,在传媒中有一种奇特的社会心理现象叫做“人贱人爱”,即某些主持人以另类作秀方式主持某一档有受众参与的节目时,以“作贱”别人或“作贱”自己的方式为其特色。他们头脑机敏,语言风趣,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8.
石义彬 《新闻前哨》2010,(10):25-26
近年来,“三俗”文化借助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大肆风行。从“芙蓉姐姐”到“凤姐”,从小沈阳到马诺,从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无不闪现着“三俗”文化的身影,已然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毒瘤”。纵观这些“三俗”文化,它们的本质是打着满足受众需求的旗号,行攫取商业利益之实,不仅不能满足受众真正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崔磊  刘伟娜 《青年记者》2007,(19):73-73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文章通过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它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提升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电视节目与节目之间互有关联这一特征,应用“互文性”理论来探讨电视节目无缝连接的创作表现形式,希图对节目与节目之间的连接做深入研究,从而创新电视节目的连接方式、构建频道“节目流”,以此增强节目之间的耦合力,固化受众的收视意识和提升节目传播效果。一、电视节目无缝连接的理论基础--媒介文本的“互文性”“电视节目无缝连接”最初是电视制作、播出技术的专门术语。它是指使用专门的电视播出软件,将模拟电视节目实时地采集到全数字播出系统,并将数字电视节目按已编排好的节目表定时全自动播出,在每个节目之间实现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指的是主持人在电视节目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信息传导在受众当中的效果反应,它是主持人作用于受众精神层面并施以文化影响的一种能力.从本质上来说,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既是一种效果,是电视文化经由主持人作用于受众的传播效果:也是一种价值.是主持人的文化价值在使用价值上的价值体现.要想追求主持人文化价值在使用价值上价值体现的最大化,来自于主持人的文化自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电视公益节目以其“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①的宗旨,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媒体争夺受众注意力资源、提升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的“收视宠儿”,并获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出发,以电视公益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公益节目的受众选择性心理,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电视教育性节目与教育电视节目,这是两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电视教育性节目是面向社会,对受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节目,而教育电视节目是以教育为目的,以电视传播为手段的节目。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处,笔者拟就这两种节目之间的异同做些初浅的探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电视教育性节目与教育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教育”,都有着共同的媒体──电视。教育电视节目,既包括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教学片”,亦即各种远距离教育机构(主要是电…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实现自身的转型,是必然选择.地方电视媒体要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全媒体转型战略,才能扩大影响力、争取话语权,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节目内容质量 节目内容的品牌化一直是电视媒体追求的目标,在全媒体时代,提高节目质量更是地方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重视受众的实际需要,满足受众的视听体验,提高为受众服务的意识,节目内容体现出专业化、个性化,才能很好地解决地方电视节目鱼龙混杂的问题,对广大受众产生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然而真人秀节目要想切实满足受众,就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支撑,同时电视真人秀节目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电视的路径,成为当下中青年群体体悟传统文化继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二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向下,只有互动合作协调发展才能相互促进。本文通过探讨二者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期二者的相互促进能达到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秦晓华 《视听》2016,(7):149-150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节目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特点。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娱乐化的效果而安排的必要话语策略,最终以实现娱乐大众、提高受众文化生活、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如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娱乐化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博受众一笑而已,而是要有能够将"高峰体验"带给观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亚珍 《今传媒》2013,(11):70-72
近年来自海外的模式化节目在中国电视上大行其道,一批模式化节目获得受众关注和追捧,推出模式化节目作为电视机构的内容竞争策略受到全行业重视。模式化节目在中国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中国好声音》。2012年《中国好声音》播出后获得可观的收视,同时获得受众的追捧和主管部门的好评,成为年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本文围绕“模式化节目”,对模式化电视内容生产在中国的历程进行回顾梳理,探讨“节目模式”对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经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绿色的内涵:重建受众精神生态有学者认为“人类心灵的空间本也像一片原野,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意味着人的心灵生态的改变。”因此,面对大众传播所造成的“荒漠”,媒体应该以富有建设性的内容承担起心灵的绿化。“绿色收…  相似文献   

19.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自2010年在湖北、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兴起之后,凭借着搭建政府部门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作用,吸引了观众的支持和长期关注.不过,电视问政火爆电视屏幕的背后,制作者也应未雨绸缪,其节目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得更稳当?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该类电视节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最后对问政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超  于璐 《新闻世界》2014,(7):102-103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