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战国中后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原因,是它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1.稷下学宫的创办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内)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稷下学宫创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刘向在《别录》中的记载:“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所立学宫也。”…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代大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试论"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名的高等学府,也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它对中国古代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探讨、总结其办学特色,对目前高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业贸易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我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商业性城市发展转化,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城市的形成。我国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产生了以商业活动为主的集市。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原市场;一些诸侯国  相似文献   

5.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现象到本质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局面在秦朝结束的必然性.[思路]第一问应从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对思想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地分析和思考.第二问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教材有讲述,但要从本质上分析这一局面产生的原因,就需明白这实际上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百家争鸣这一局面在秦朝结束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的统一要求思想统一.  相似文献   

6.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南北文学长期融合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高不开楚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楚地的风土人情,更离不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现就《离骚》谈谈“骚体诗”的来源和创造。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是我国择吉民俗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对湖北、甘肃两地出土的秦筒《日书》的研究,可见战国时期择吉民俗已较为流行,择吉理论已较为完备,择吉流派已出现。战国时期的择吉民俗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对后世择吉民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战国时期流行的择吉民俗也体现了我国择吉民俗功利性和亦俗亦术的主要特征以及以敬天顺时为宗旨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战国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官营和民间纺织业都有明显进步,其中民间纺织业的发展更为显著。民间纺织业发展的标志之一,便是商品生产的出现。本文试对战国时期民间纺织业的商品生产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战国时期民间纺织品交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燕南赵北地处由于太行山东麓诸水东注冀中凹陷形成的一系列淀泊洼地,它是以白洋淀-文安洼为核心的自然地理分界,进而对战国时期诸侯国势力范围的划分产生了深刻影响,燕南长城及此后长城堤的修筑印证这一事实;随着白洋淀区域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变迁,战国时期燕南赵北划分的地理意义渐趋式微,燕南赵北间人为的在政权疆域上的划分失去意义,燕南长城实现了由堤防—长城—堤防的功能转化;燕赵文化的融合和逐渐成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官僚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武官代表的将,其职能、地位及其作用越来越明确。目前学者们对战国时期诸将的关注,或着重于单个将的研究,或将其作为战国时期文武分职问题的一部分,从而缺乏对其整体的研究。不论从将的担任者还是将所承担的各项职责、所起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将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战国时期官僚体制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是中国古代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对它的基本原理和治疗程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随后,历代医家对它也加以完善和发展。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将对中国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棺椁制度是我国埋葬制度的重要内容。棺椁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经过商、周的发展,到春秋时已发展成为一套等级分明、规整统一的制度。棺椁制度发展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分裂动荡而被破坏,逐步走向衰微。通过对棺椁制度的产生、发展及衰落过程的考察和研究,发现:其产生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发展之完善对我国古代丧葬制度和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乡市卫辉(县级)市大池山乡内有一段战国时期的古长城遗址。过去有学者认为它属于赵长城,然而通过对它的实地勘察,结合古代文献的相应记载,以及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的历史状况,并主要考察了七雄中魏、赵、秦在这儿的争战,最后得出了这段南起新乡市凤泉区分将池、中经卫辉大池山乡、西北转入林县的长城,是战国时期魏国梁惠王为了“备秦”而“遣龙贾”于公元前358年“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2年又进一步扩建的。战国时期这条魏长城的修筑,显示了魏国对秦国的东进已采取守势,以防御为主。它不仅是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古代建筑工艺的历史见证,在当今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中也极具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策士们的思想及活动.这些策士的思想和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功利思想,在当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在客观上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是汉文化初步形成之前,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由于民族构成及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了自由多元的发展态势。战国时期区域文化的形成有其地理和民族方面的原因。自然地理因素对文化的影响通过两个方面起作用。首先,地理条件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及地域文化。其次,各地区的地理景观不同,也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文化风格。民族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指各文化区的民族构成不同,文化渊源不同。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四个文化区的若干外在特征,并进行了横向比较。这些特征主要有钱币、文字、官制和爵秩制度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等,基本涉及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法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是先秦汉初主张法治的一个学派。它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广阔的社会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法家有幸成为时代思想的宠儿。法家思想适应时代的要求,迅速形成了完事的思想体系,虽然它的辉煌是短暂的,但它却铸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反映先秦时期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之作,它代表了战国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语言极富特点,内容丰富,文采富丽,本文以《荀子》一书作为研究对象,对书中出现的被动句做了详细考查和统计,以此来了解战国时期被动句的大致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度量衡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和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商周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相应的度量衡器具和度量衡制度,并设置了管理度量衡的职官。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在各诸侯国相继出现和确立,为了商品的交换和赋税的征收,各诸候国的新兴地主阶级十分重视度量街的制造和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度量街制度日趋完备和统一。在战国时期一些度量衡器物上,可以看到这种演变的趋势。下面以衡制为例:战国时期秦国的衡制。《汉书·律历志》载:1石=4钧=120斤,1斤=16两,1两=24铢。根据西安高  相似文献   

19.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頔 《文教资料》2007,(17):112-114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学术中心,它既发扬光大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段盛事。探讨、总结其办学特色与经验,对当代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字分化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产生新出字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楚简新出字中的分化字与传世文字比较,认为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分化的不一致是导致“文字异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