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工作通讯》2006,(4):26-27
食糖是国计民生必需品,是仅次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人类热量供应品。甘蔗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糖料作物。蔗糖占世界食糖总产(1.3亿吨)的7514%,占我国食糖总产的90%。蔗糖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甘蔗生产和原糖加工效率两方面比较优势,我国现行制糖成本居高不下,其中原料蔗成本占生产成本的82%~91%,占含税销售成本的70%左右,原料蔗成本是影响国内资源成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曾世祥  韦智科 《大众科技》2008,(11):121-122
在我国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正在发展和推广应用,粮食原料日益紧缺,通过使用非粮食原料甘蔗蔗汁生产酒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甘蔗蔗汁生产酒精在原料来源、生产成本、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马步 《大众科技》2013,(6):191-193
文章对糖业副产物蔗渣蔗稍高值化利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中试验通过对宿根蔗的研究,来探讨酵母发酵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艺性状: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发株率要好,从不同砍收时期的对比来看在12月砍收的甘蔗的发芽率最好;试验组的平均株高高于对照组,且各不同的砍收时期的平均株高差异不大;伸长速度结果表明各时期的两种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2.产量与品质:试验组的产量大于对照组,但是在不同收割时期的纵向比较中在12月份收割的甘蔗在翌年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0.8m、1.0m、1.2m、1.4m种植行距对甘蔗新良种园林17号的生长效应,以期为该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园林17号在四种种植行距下均表现出较优的生长效应,蔗茎产量达到6.8 t~8.5t/667㎡、亩含糖量达到0.9 t~1.1 t/667㎡。蔗茎产量和亩含糖量的高低排序均为1.0m行距0.8m行距1.2m行距1.4m行距,但差异不显著。生长效应模糊综合评判结果,1.0m行距最优,其次为0.8m和1.2m行距,表现最差的是1.4m行距。在传统人工作业条件下,采用1.0m行距较易获得高产高糖,其次为0.8m行距和1.2m行距;采用1.2m行距有利于节本增效。1.2m、1.4m行距适宜机械化作业,但应适当增大下种量和提高成茎率,以增加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罗树远 《内江科技》1996,17(4):23-24
甘蔗是我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长期存在的粮蔗矛盾一直困扰着我市甘蔗生产。本文从粮蔗比较效益分析入手,提出了几种提高植蔗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原料蔗(甜菜)的含糖量最后是通过自动电位滴定仪测量出来的。一般商业化的自动电位滴定仪都是由厂家固定其功能,操作模式不能更改,很难实现新型原料蔗糖成分在线、自动、快速检测的要求。对此,构建了基于LabVIEW的PLC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平台,并对常规自动电位滴定部分进行了改进设计,实现新型原料蔗糖成分在线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耿马县在实施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8万亩高优蔗园建设及蔗畜沼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中,通过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建设优质蔗园,延伸甘蔗生产综合利用循环链,探索发展蔗畜沼循环模式,改变了蔗区传统粗放单一的耕作方式,为"打造云南一流蔗糖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科技支撑引领下,耿马蔗区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广西是我国最大产糖区,蔗糖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1997~1998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60万公顷,原料蔗总产量3086万吨;原料蔗平均单产67吨;混合糖总产量达323万吨。本榨季的原料蔗总产量、原料蔗平均单产、食糖总产量均创广西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食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39.88%,连续6个榨季居全国首位,提前3年超额完成“九五”期末年产糖300万吨的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糖料蔗新品种选育及高效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研究”(2007BAD30800)是2007年省部会商重点项目,属于农业重要技术攻关领域研究项目。项目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承担,项目主持人为甘蔗专家、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杨瑞教授。该研究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拨款,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配套支持,主要解决我国当前糖料蔗生产中突出的科技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甘蔗主产区的产量和蔗糖分,提高科学种蔗的水平,促进蔗糖业的科技进步。一  相似文献   

11.
12.
日本蜜蔗于1994年引入我国,1995年加速扩繁,现已落户冀、鲁、豫、晋、皖等省区,正式进入高产示范栽培阶段。近几年的试种结果表明,日本蜜蔗节长皮薄,多汁少渣,适口性和利用率俱佳,广泛适用于市场鲜销和榨糖工业,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原产地和南方蔗区,  相似文献   

13.
在QB/T 2343.2-2013蔗糖分的测定中对于颜色较深无法进行旋光测定的问题没有对应的解释说明。本文是以减少称样量使糖液颜色变浅为目的,研究比较了赤砂糖和红糖在成倍减少称样量与蔗糖分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2包赤砂糖样品和1包红糖样品,分别称取(65.000±0.002)g、(32.500±0.002)g、(16.250±0.002)g三种质量检测蔗糖分,研究结果表明,成倍减少称样量与蔗糖分的结果基本成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超声波对蔗汁中胶体絮凝分离效果,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温度对胶体絮凝沉降的影响,并通过L16(45)安排正交实验,获得超声作用最佳条件:超声功率170W、超声时间2min、蔗汁温度55℃;与自然沉降相比,胶体沉降率提高50.5%;沉降时间由999s缩短到791s。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对蔗汁胶体沉降起到强化促进作用,有效地缩短了沉降时间,提高了胶体沉降量。  相似文献   

16.
计长远 《内江科技》1997,18(1):29-30
近年来,蔗区西移,给我市甘蔗生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九五”期间,我市甘蔗生产将如何继续调整适应,准入市场竞争?只有走甘蔗区域化发展路子,强化科技推广,增强甘蔗竞争能力,重点抓好下面几个产业重点,实现甘蔗生产良性循环才有可能。 1.加强种蔗与制糖的联合  相似文献   

17.
70年前,澳大利亚政府从海外将百余只毒蛤蟆(学名蔗蟾蜍,Bufo- marinus)引入昆士兰州,用来对付吃甘蔗的昆虫。然而用它们消灭害虫的目的非但没有达到,反而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现在,它们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无情地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在过去的60年间,蔗蟾蜍四肢的平均长度增加了25%,运动的速度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18.
甘蔗起源于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区,其生态环境决定了甘蔗适宜光照好、透气、高温高湿的自然气候条件。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种蔗区域一直限于长江以南地区,故有“蔗不过江”之说。随着近几年南凉北热的气候逆差,南蕉北移、南桔北种相继成功。但如在北方旱区栽种甘蔗,在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了迎红杜鹃、香茶蔗、东北珍珠梅、水枸子、玫瑰、黄刺玫等绿叶乔木的园林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甘蔗除了可以制糖以外,还有蔗渣、废糖蜜(桔水)、滤坭和蔗叶。这些东西的用途很广,如果都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对降低蔗糖生产成本及为国家創造物質財富,会起到極其重大的作用。甘蔗經过压榨得到的蔗汁,可以制成各种类型的糖:紅糖、綿糖、糖粉、片糖、冰糖、赤砂糖、白砂糖,等等。一百斤甘蔗大約可以制成10—13斤糖。蔗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