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前慎思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学习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在小学阶段,周长的概念是通过定义式的表达方式描述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其本质就是学生认识、理解同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共同特征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对一类数学对象关键特征理解的基础上,不仅能分辨出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而且还能区  相似文献   

2.
“周长”是一节概念课,是一首“老曲新唱”的经典“曲目”。因为“图在形上”,所以借助物体上的图形认识周长是本节课的显著特点。本节课,我们试图让学生在直观操作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对“周长”产生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建构周长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降低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要求”,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念、感受和理解”……可见,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决不是让学生学会概念为终极目标,而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生成和建构数学概念,更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两个重要的分支,两个概念分别指向"一纬的线"和"二纬的面"。我们认为,唯有厘清这两个概念的本质,才能助力周长与面积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6.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什么是周长”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如何借“体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感悟与理解。一、激活经验,建立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周长”这一概念在生活中已然接触过,只是对于周长的理解仅限于浅层的生活感知,没有上升为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展开探究,能够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相似文献   

7.
一、课前慎思"认识周长"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师们都乐于此课,但对此课的研究,往往是对"周长"的概念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去挖掘,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除了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还要求能测量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如由规则图形组合成的图形的周长、圆形或杨树叶形的周长,并给出了测量  相似文献   

8.
课前思考: 与传统教材相比。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在“周长”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教材突出周长概念的本质,强调度量的基本方法,淡化形式化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对“周长”的教学不是形式化地介绍定义.不把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作为最终教学目标,而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有效活动。  相似文献   

9.
冬李 《教师》2015,(10):103
概念教学一定要在认识概念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设计,周长作为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要让学 生充分理解、体验周长的本质,才能真正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排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让学生掌握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概念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分析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当分解概念要素,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辨中认识、理解、内化概念。  相似文献   

11.
范源 《科学课》2008,(8):10-11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面对许许多多的科学概念,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各种科学概念。然而,什么是概念?如何进行概念教学?下面,谈一些我在概念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关于概念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说法:事实的概括和抽象所得出的内容形式之一;从大量观察资料分类中产生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因执教北师大版教材《周长》一课,故对此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周长》一课,北师大版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在学习此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立体图形,初步了解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的基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经常混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掌握概念的本质。结合学情调查和教材分析,让学生经历认识概念的过程,规范概念表述;经历理解概念的过程,建构概念模型;经历运用概念的过程,深化概念本质。通过教学实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空间思维,理解概念本质。  相似文献   

14.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大胆去实践,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采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我们虽然刻意地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有太多旧时的痕迹.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课?本人从“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七次课题研讨会上的四节研究课中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姥姥才练就了这高超的剪纸技艺。而对于这些,姥姥却只说了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学生齐读)相信这句朴实的话一定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张姝晗 《新教师》2019,(6):52-53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根”,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下面,笔者以“周长的认识”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失效分析》课程的特点,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专业实际,指出该课程应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工程实例为教材,加强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从而切实提高《失效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对概念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认识方程》后,笔者深刻感受到,要践行“若要取之,必先予之”。“取之”即为获得概念或形成概念,“予之”即给予学生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也就是学生在充分感知研究对象,经历丰富的体验后,经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再认等,完成概念的自主建构。下面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认识方程》一课的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正方形、长方、梯形等图形的周长。也能测量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