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有人说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说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说要概括为“学必有师,惟道是学”,有人说要概括为“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有人说没有中心论点句却有中心思想,等等。我认为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自从唐代诗人韩愈写了《师说》之后,“传道、授业、解惑”就成了绝大多数教师所遵循的法则.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教师不能只固守这样的说法,而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实际重新对其理解。  相似文献   

3.
《师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章的内容很多人十分熟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文章开头的两句,两句中各有一个“师”,这两个“师”怎么解释,其含义相同,还是不同?这个看似没有争议的问题,却麻烦不断,教材、教学用书三易其口,迄今为止,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成强 《青年教师》2005,(3):30-32
《师说》是一篇很传统的文章,语文教材虽经多次修订,它都得以保留,其原因就在它对现行教育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下是笔者教授这课的教学实录,供广大教师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老师的作用作了精辟的概括——传道、授业、解惑。按照他的说法,“授业”应该与“传道”不同。  相似文献   

6.
《师说》是韩愈不平则鸣的章,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意义。本用今天的教育理念重读《师说》,对其中一些观点重新审视,论述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师说》是古文的传统名篇。在深化改革形势下的授课 ,要跳出旧的思维定势而达到新的突破。突破之法是 ,以学生对译成文然后检查落实词义和句法为基础 ,进而展开对内容的重点辨析、发掘、梳理和品味。一、设疑以明概念。设疑是探求真知的一种驱动力 ,是开启心智的一把金钥匙。“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找出行文概念上可能产生的疑点加以必要的引发阐释 ,必然会有助于文意某些内在联系的理解。1 “古”的时间 “古”是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  相似文献   

8.
师之道     
苏钰迪 《中国教师》2013,(19):68-68
《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做了这么多年的学生,我对师者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师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如何安排此文的教学内容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授《师说》一文,即可从“解惑”受业“传道”三个方面逐层落实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师说》是韩愈不平则鸣的文章,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意义。本文用今天的教育理念重读《师说》,对其中一些观点重新审视,论述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师说》是一篇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散,也是中学语教材的保留篇目。这篇章从内容到形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对比手法的有效运用便是其中之一。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章第二段中写到,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是故圣益圣”。古之圣人不仅从师,虚心求学,而且“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相似文献   

12.
《师说》中的比较句式,在高中文言文句式教学中,是应当引起重视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师说》中的几种比较句式作简单分析和归纳,以益于学生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师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奉为经典。“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脍炙人口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然而,树大招风,名高多涛,批评之声时有所闻;遗憾的是这些批评很少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使命也在不断的更替和发展,从《师说》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始,人们给教师赋予了许多的使命,无论是在情感方面还是人治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更是给教师赋予了许多的使命,但是无论怎样,教师始终是学生心中“无形的线”。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讲《师说》,总不免要提一下唐代古文运动。那么,《师说》与古文运动是个什么关系呢?弄明白了这一点,对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张瑞娟 《课外阅读》2011,(3):234-234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习、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备好课,上好课,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可教育,除了教还有育。老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是解惑的人。  相似文献   

17.
《师说》一文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句后标注了句号,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隋树森等编辑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也是这样作标点,而朱东润编辑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在"不耻相师"后用了逗号.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论著,此处用";"更符合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18.
吴忌 《学语文》2003,(2):17-17
韩愈的《师说》(高中新教材第2册)在前4节完成对“师道”的论述的基础上,结尾又补叙了一段文字:“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对此,一般分析文章或者教师教学都认为,此节文字,说明了作文缘起,鼓励自己的学生,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有文章分析到,“也许还包含了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因为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如此分析,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我认为这不能明了韩愈的本意,也看低了韩愈这位年轻气盛的社会批评家和文学改革家。应该继续深入剖析,挖掘出以下“达意”与“结构”上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一篇庄严宣言,也是其关于古文文体、文风改革理论的主要实践。《师说》立意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练达,论辩有力,充分体现了散文艺术美的生动内涵,这些都是《师说》绝响后代的美学要素。文章试图从艺术美角度来把握《师说》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说:"教师,就是要把春天植进学生心里。"——题记良师有方首推悟,高徒得法唯在魂。15年的教书育人之旅,或"小桥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