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丹 《教师》2020,(2):87-88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普及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和提升劳动与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文章立足劳动与技术课程,从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学内容突出创新主体、实践活动培养探究能力等方面阐述观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示出非凡的生命力,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更新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变机械接受为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技+”劳动课程是以科学技术学习和科学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创造性劳动能力为目标的劳动课程,具有科学性、基础性、阶梯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点。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在劳动任务中体验和磨炼,在科学探究中思考和创新,能发展劳动情感、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劳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与技术意识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性课程,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因此,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有利于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严峻挑战。构建“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有助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对他们实行综合的劳动技能训练。在宏观的语境下,如何在操作层面上体现劳动技术课程的价值内涵、学科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以为,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中见大,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培养渗透其中,通过一个个小的任务设计、技能训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地理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课堂的有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它是新课程及其背景下的“三生教育”内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课程,它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究知识,获取学问,形成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局限的小天地为广阔的学习大天地。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生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终发现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综合性学习正是这样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极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而探究式思维方式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本文中,笔者从高中政治课程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教师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以及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应如何培养自身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望与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14.
化学课程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基础教育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宏苇 《文教资料》2012,(28):35-3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课程,是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课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功为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理念的提出,就要  相似文献   

19.
改变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剑芸 《科学教育》2007,13(4):96-96
1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要求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作为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意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