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家长不良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教育方面的错误观念,都使现在家庭德育环境的建设面临着危机,所以,教师有必要及时转变观念,净化、优化家庭德育环境;潜移默化滋润孩子健康心灵;开阔眼界,使家庭德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优质的家庭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家庭德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的家庭德育存在着家长的德育意识,德育实施等方面的误区,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家庭德育的效果,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防止心理偏差,改进家庭德育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部分沿海城镇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和家庭德育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孩子品德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德育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家庭有意识的教育比家庭潜在的影响列有利于了孩子的品德发展;家庭德育内容反映了家庭对孩子德育的重视程度,家庭德育策略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家长道德素质对孩子品德影响显著;家长学历对孩子品德有显著影响。但家长职业、家庭生活条件和社区环境的影响都不  相似文献   

4.
现实社会的文化价值冲突对家庭德育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证实了家长与青少年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和冲突的客观存在,由此造成了家长权威地位下降、家庭德育中传统文化影响的弱化,以及子女道德责任感淡漠、自我中心倾向严重等情况。并提出了调整家庭德育功能目标、方式方法、家长教育态度、亲子地位关系,以及提高家长素质五条建议,作为改善家庭德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代家庭德育承载着个体品德养成、家庭道德发展乃至服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使命。但当代中国家庭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只有基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家庭道德变迁规律以及当代青少年成长规律来充分认识中国家庭德育建设规律,成功探索出现代家庭德育方法论,才能让广大家长家庭德育改革坚持"理念先行"、家庭德育功能坚信"美德可教"、家庭德育实践秉持"无教学的教育"、家庭德育成败明晰"责任大于能力"。家长只有掌握了现代家庭德育方法论,才能开展家庭德育具体方法的综合创新与正确运用,最终担当起教养子女道德社会化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6.
因自身独特的特点,家庭德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家庭德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德育观念;明确家庭德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积极开展家庭德育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外经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孩化家庭在城市中基本普及,无论男孩女孩,父母亲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培养教育。家长对其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取向反映了社会对音乐教育的认知,研究男孩家长与女孩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目的异同,可以为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提供参考。通过对兰州市家长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家长对男孩女孩的教育目的基本趋同。另外,调查结果出现的差异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及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厕所是人类生活必备的场所和环境条件。学校作为人员众多的公共场所,建厕、用厕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建厕、用厕往往成为学校工作中被忽视的问题。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规范校园建设,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灵男孩危机的家庭德育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9.
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政治品德、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道德素质的形成、提升及稳固等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为青年大学生的成才确立道德导向。但是由于家长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认识和教育上的误区和局限,高校与家庭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平台以及青年大学生自身与家长缺乏沟通等原因,使家庭道德教育的实际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家长走出教育误区,重新为家庭德育定位、高校引发联动作用,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青年大学生积极回归家庭,提升家庭德育在自身成才中的功用,成为教育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政治品德、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道德素质的形成、提升及稳固等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为青年大学生的成才确立道德导向。但是由于家长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认识和教育上的误区和局限,高校与家庭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平台以及青年大学生自身与家长缺乏沟通等原因,使家庭道德教育的实际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家长走出教育误区,重新为家庭德育定位、高校引发联动作用,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青年大学生积极回归家庭,提升家庭德育在自身成才中的功用,成为教育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男孩危机"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为男孩学业不如女孩、男孩体质瘦弱、缺乏阳刚之气。这是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父亲角色的缺失、社会不良角色误导、男孩身心发展缓慢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应提高男教师比例,重视性别角色引导,加强对社会媒体监督,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缓解"男孩危机"。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放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在浙江省瑞安市举行课题研讨会。这项课题以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的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沿海开放地区为社会背景,试图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本地区家庭德育现状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本地区家庭德育和家庭德育指导的对策。这项课题由广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骆风副教授主持。研讨会上,代表们认为,本地区的家庭德育状况较之前些年有不少变化,尤其在城市,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中,现代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家长们的德育目标、德育…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温暖、鼓励、支持等)有助于儿童道德的发展,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厉管教、控制、忽视等)会阻碍儿童道德的发展。儿童道德发展及家庭德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家长自身道德素养亟待提高,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德育养成规律,重智育、轻德育,父亲教养缺位严重,留守与流动儿童家庭德育缺失,家庭、学校、社区未能密切配合等。促进儿童道德发展、改进家庭德育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要进行"适度"与"关爱"教育,父亲要承担应尽之责,此外,还需要传承培育良好家风,关心关爱留守与流动儿童,加强家庭德育横向衔接,做好"互联网+"时代下的家庭德育。  相似文献   

14.
变革家庭德育,需要重视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以及特殊家庭现象日益习见等因素。现阶段家庭德育中诸如家庭智慧与安全感缺位、德育者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父亲德育角色缺位、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等困境比较突出。基于此,强化家长实质性德育参与,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培养和提升家长的德育胜任力,统摄各方面德育影响,优化多育并举,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是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的“符号互动”及“结构功能”关系,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强化“互联网+”信息社会之家庭责任担当,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配置,打造社区家庭“共建共治共享”协同育德机制等措施,是家庭德育外围生态变革的关键理路。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儿童道德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德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激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是家庭德育的根本目的.德育是一个价值引领与个体价值建构统一的过程,家庭德育功能的实现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协同一致.为了在实践中破解家园(校)社协同育人的难题,探索学前儿童可感、可知、可体验、促成长的家庭德育实践模式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家庭德育对儿童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家庭德育中,却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道德要求不一致以及父母缺位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现存问题的剖析及思考,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出发,提出了家庭德育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唤起家长对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视,并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实现家庭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家庭德育环境相对于学校的德育环境和社会德育环境来说是一种依据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独有的德育环境,它有着其他两种德育环境所不具有的特点和作用.本文从内涵、特点及其优化措施三个方面对家庭德育环境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对青少年德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家校共育是有效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的重要教育理念,既能在家庭中延伸补充学校教育,也能让家长在和教师的互相配合下提高德育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应该以家校共育为视角开展德育,在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杨静平  芦芳 《福建教育》2023,(17):10-13
<正>在心理辅导中,我们会听到很多家长感叹,当代育儿焦虑大于乐趣。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期待,这就给心理辅导工作带来了新的使命,也给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开辟了思路。杨静平德育(心育)名师工作室研发的“21天在线入户双陪伴”是面向家有抑郁症孩子的家庭心理辅导模式,意在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孩子产生抑郁症的原因很复杂。当孩子得了抑郁症时,家长容易跟着慌,进而达成家庭中“危机”四伏。“21天在线入户双陪伴”指陪伴师(心理咨询师)陪伴好家长,  相似文献   

20.
家长作为家庭德育的主要执行者,在孩子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家庭德育的方向。这是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社会化环境的变化,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弊端突显,世纪之交,我们如何正视社会现实,把握好家庭道德教育的方向,是摆在家庭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