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缤纷灿烂、色彩斑斓的童年生活本会使习作教学充满诗情画意、灵性进发,可是沉闷单调、索然无味却充斥习作教学。儿童是人生发展的宝贵时期.焕发儿童的天性.书写儿童的烂漫.激发儿童的潜能应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让习作教学回归儿童本位。走向儿童生活,寻求习作教学的敞亮境界.才能使儿童习作真正成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母语给养。“儿童本位的体验式习作探究”的提出.既是对长期应试习作教学的大胆颠覆.  相似文献   

2.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是我校参加的一个省级课题。儿童生活习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赋予教学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儿童习作中儿童本位的缺失,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缺少童心,缺乏文学素养,不能宽容地给予充满纯真情愫,闪动着智慧灵光与童真的儿童习作以适当的评价,而是以语言不够美、意义不够深、篇幅不够长来评价学生。那么,我们如何还原儿童本位?一、儿童本位下的习作内容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展现真实的生活是作文教学的不懈追求。1.观察生活。儿童习作提倡写平常事,写想象和幻想中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观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变“成人本位”为“儿童本位”,倡导儿童作文“随便写”,使学生的作文中充分保留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改变作文讲评的姿态,变单向的习作技巧指导与训练者为与“童年”积极对话的交流者,把看学生作文当作“听天使说话”,在倾听的同时,以长者的宽厚、智慧,对学生习作做“无痕指导”。  相似文献   

5.
习作是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洋溢灵性、激发悟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故作为儿童作文的教学者,要努力让小学生习作教学回归儿童本位,彰显学生作文的儿童天性。一、让习作与生活无缝链接回归儿童本位的习作课堂,就必须努力做到关注儿童生活,尊重每一个能够激发儿童表现欲望的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7.
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前身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童化作文’案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吴勇老师的引领下,以构建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习作教学为己任,努力营建适合儿童身心的写作生活,创建适合儿童情趣的表达方式,构筑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儿童文化、儿童生活自然成了教师视野中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语文教材中编排的“习作例文”,其作用也不可小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例文就是儿童习作的“原型”,具有启发作用;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习作例文”又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儿童以此可以推想所要创作习作的结构模型。因此,“习作例文”应当成为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份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可是,现实的习作教学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有些教师的习作课堂上,它甚至起着消解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习作动机的多重迷失,影响学生写作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应该选择有价值的生活内容进行教学,力争让儿童与习作知识产生“第三类接触”。习作教学中“第三类接触”,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感受有意思的生活,为“情趣”而写;二是感悟有意义的生活,为“情思”而写;三是追寻有境界的生活,为“情怀”而写。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学生积极习作动机激发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二度体验”支持儿童对已有体验进行回忆、觉知、筛选、加工、建构,获得新的意义和感悟,是儿童生活阅历、生活场景和习作目的之间关系的互动及其建构的自组织过程。本文通过探索儿童习作“二度体验”的基本特征、操作样式及成效分析,提出唤醒儿童个性化表达的习作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吴勇 《江苏教育》2007,(8):14-16
笔者以为,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关键要扣住一个“化”字,就是将习作教学“融化”在儿童生态之中,即儿童的生存、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命之中。这些应当成为小学生习作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单元习作班本化改造指的是以单元习作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单元习作的要求为主要训练目标,以班级学生的生活为切入口,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生活中与单元习作相对应的写作素材,并帮助学生发现、筛选、运用这些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对单元习作“班本化”的转化方式改造策略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习作的内容,以达到训练目的,促进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笔者作为课题的主持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和“需要说”是习作教学中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需要说”是“根”、“方法论”是“末”.基于“方法论”的习作教学,是一种误区,会导致习作的乏味、机械、虚假和劣质.而需要能产生动机、兴趣、乐趣以及美词佳句,“需要说”是习作教学的新路径,既符合儿童习作心理,也符合儿童习作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是一种原生态的色调,还体现在思想意识层面上的一种人文精神的向往。本文提出的习作教学“绿色取向”,相对于传统的习作教学,旨在遵循习作规律,回归习作教学的本位,构建一种全新的习作理念,让学生在自然、自主、自省的心境下,感受生活,深化体验,激活思维,多维切人,真情表达,把习作过程情感化、理性化,让学生的习作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和“绿色”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游戏,它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儿童生命的一种状态;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习作教学丰富的资源。习作教学要走向儿童,就应当保持一种“游戏状态”,以其独特的魅力召唤着儿童,以其丰富的活动丰盈着习作,让整个教学过程焕发出勃勃生机。下面,笔者就以自主开发的游戏类习作课程《“神奇宝贝”俱乐部》为例谈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6.
阎晶晶 《福建教育》2024,(14):26-30
“依‘素’写话”“依法观察”“依意习作”小学习作教学范式,以素养本位的习作课程价值、内容与工具为突破口与切入点,对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进行改进与重构,旨在实现价值育人、需求育人、过程育人。  相似文献   

17.
有许多语文老师都在抱怨作文教学难,学生埋怨习作难。这是因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往往只见“文”,不见“人”,在指导时“人”与“文”成了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上来,习作指导必须与儿童同行,与生活融合,与生命融合,在融合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变亦不变”的生活中发现新颖、独特、有个性、有价值的习作素材,始终是值得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精心选择,在“以小见大”中捕捉生活中新颖、真实的习作素材,许多生活中的人和事就会跃入学生眼帘,促进学生思考,唤醒学生习作灵感。  相似文献   

19.
儿童生活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赋予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的一种心智活动,它对学生的心灵培育、情操陶冶、人格取向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教材中的单元习作,既是教师习作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习作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害怕上习作课,说“台上磨破了嘴,台下却不动笔”。尤其在农村小学,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我校确定了《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导学实践的研究》,并被立项为大兴区“十一五”规划课题。在教材的单元习作中,学校以“导学卡”为媒介,灵活导学,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走个性化习作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