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与福克纳、海明威齐名的伟大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小说,再现了美国"爵士乐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画卷。在创作中,菲茨杰拉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男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此反映出艺术中存在的男性话语霸权思想.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上分析男画家作品中常见的几种女性形象.第二部分从社会文化层面追溯男权话语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自问世以来受到评论界从不同角度的关照,但鲜有人探讨它包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品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管窥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4.
濮舜卿是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位优秀的女性剧作家。她从女性视角出发,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戏剧作品。濮舜卿敏锐地捕捉到女性在时代交替中的现实矛盾,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力图抗争封建压迫、努力追求新生的人物形象,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对性别形象的固有定位,表现出了一股强烈对抗封建制度与男权文化的现代化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三代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映照当代社会中女性生活的多样形态。《应物兄》中有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被规训与物化的女性、反抗男权的叛逆女性和圣洁而苍白的“理想”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阐释,可以发掘隐藏于社会中的父权结构与男权意识,揭示女性主体意识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6.
《典型的美国佬》塑造了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三位女性形象,即海伦、特蕾萨、珍妮斯.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她们有不同的选择:海伦受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由传统的淑女走向物质主义;特蕾莎发扬了中西文化的美德;珍妮斯继承传统女性的美德但也盲从父权思想,同时认同西方的消费文化.通过分析她们的形象,有利于反思中西文化从而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大众传媒中女性体育形象"刻板印象"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传媒反映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所进行的传播不仅再现了社会性别的状况与地位,也参与了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在媒介传达的体育信息领域内,媒介通过导向性,对包括女运动员在内的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印象"的建构,鼓励女性默认在父权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从属地位.所以尽管现代社会中女性已经成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性别的旧思维方式仍阻碍了清晰的运动女性形象的形成.大众传媒应参与促进社会性别理念的主流化,构建和谐体育生态.  相似文献   

8.
《废都》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意识社会"的附庸玩物,还是作为作品中完成知识分子迷茫困境中突围的不可或缺的拼图,文坛历来广有争议。我们可以借助西蒙.德.波伏瓦的理论,从"废都"社会背景、女性自主意识迷失原因、作者关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女性形象抗争的结局四方面分析,对《废都》中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向以硬汉形象为主体写作对象的海明威,其创作的素材内容主要围绕着死亡与战争开展,导致多数的文人学士认为海明威存有对女性的歧视。而随着女权主义的不断兴起,从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重新审视海明威的作品,就会发现他支持、怜悯女性,作品含有生态女性主义的意识。而其《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在19世纪中叶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故事背景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通过借由主角乔丹在与自然、爱情、亲情之间的亲切感受,从对自身的升华中来表达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进一步向读者阐述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保持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生态的整体和谐状态。本文就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概念进行分析,管窥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所展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女性翻译为背景提出了女性身份认同的社会问题。女性一直生活在父权社会的梏桎中,长期受到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歧视。女性以翻译为途径,宣告她们自身的社会价值,体现她们的思想理念,在译作中阐明她们的独立主观意识、独立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并把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融入译作中,通过语言表述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改变她们的社会形象,实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和身份认同。该论文最后指出,女性翻译中的身份认同是妇女争取解放,追求女性的自我疆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是人们争相研究的作品之一。无论是其中轮番出现的神仙还是妖怪,无论是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代表着作者吴承恩对于世间百态的思考与感触。本文主要针对作品中出现的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进行系统详细的阐述,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代表意义及对作品产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三恋"开辟了对女性形象独特的抒写视角,深入探寻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新的塑造,作者从女性的独特经验出发,通过三部作品来阐发女性意识从"性——恋——爱"的升级过程,探寻女性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与挣扎,体现她们独特的反抗与探索意识。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惯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人生.他笔下的女性可以看作两种文化的代码.以<浮躁>中的小水为代表的"传统"女性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废都>中唐宛儿为代表的女性则体现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和批判.从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他创作的文化心态及作家对重塑国民性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在父权社会和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兼容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自我认识。作者通过对东方与西方、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挖掘了形成华裔女性自我身份危机的最大根源,使读者意识到,只有消解了东西方的文化对立,才能重新建构华裔女性的独特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15.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学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出她对美国南方社会巨大变革与人类心灵困境的重新审视。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渗透着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同时又含有对这些传统的颠覆。麦卡勒斯对现代南方女性的命运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具体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便体现为对传统南方秩序的挑战。本文从对父权意识形态的质疑、对母亲形象的弱化、对跨越性别界限的尝试三方面出发,浅析麦卡勒斯对传统南方家庭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952年。它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海明威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也由此成为世界文学史中的经典人物,不同于海明威以往作品中的典型硬汉的形象,圣地亚哥较之性格也更加丰满,本文将从分析其性格为出发点,探析圣地亚哥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女性形象丰富 ,主要分为家庭中的太太和家庭中的小姐两大类。家庭中的小姐又分为 :旧式小姐、从封建家庭里走出来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仍落入旧苑的女性、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各类女性形象均体现了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和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等等。其女性形象几乎都面临着生存与婚姻不幸的困窘与危机 ,她们骨子里仍然是男性的依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向来关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问题。两性视野下的女性形象表明了传统与现代、男权与女权的界定和差异。本文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分析、比较男性笔下的女人和女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批评的真正目的是在文学中寻求一种两性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城戏中女性形象的梳理与分析,概括出满族女性机智勇敢、热情奔放的性格,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满族历史文化层面进一步探索新城戏剧作塑造女性形象的缘由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动塑身是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成为许多年轻女性塑造完美身材和保持健康状态的理想选择.在消费社会中,年轻女性运动塑身成为身体哲学和运动哲学的热点,重写了女性主义历史中女性主体与客体化身体的古老命题,探询了女性主义典型的路线冲突.在男权社会结构中,女权主义不断要求女性价值的自我实现和身体管制的严格执行,强力批评商业媒体煽动年轻女性的塑身风潮.在运动塑身的过程中,消费主义强调情色女性,关注女性个体如何对待、管制、打造、形塑自己身体,鼓励年轻女性抵抗传统父权,在身体诱惑与父权传统中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