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汉语"因"的语法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是古汉语比较常用的一个词,最早用为动词,后逐渐演变为介词、副词和连词。和其它的虚词一样,“因”也经历了由实词逐渐演变为虚词的过程。本文以历时的语言分析为基点结合共时的语言描写,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出发兼及词汇的语义功能。粗浅地论述了“因”的这一语法化历程,并粗略地分析了它的一些语法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X门”的语法化和语义隐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社会中出现的大量"X门"语言现象进行形式和语义的分析发现,认知的隐喻化使其产生了新的语义.而这种语义的虚化投射作用在语言形式上, "X门"便逐渐出现了语法化的趋势. "X门"在语法化的起始阶段,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否能发展成真正的词缀,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3.
"打"在汉语中是一个历史悠久、传播极广的一个字.本文试图对"打"字的语义及用法进行梳理,从而对介词"打"的语法化过程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4.
“怪”的语法化首先由其形容词“奇异的、不常见的”演化而来.“怪”后接的成分除了N或NP,还可以接V或者VP,虽然“怪”的词义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如果某个动词长期处于连动结构,且经常位于“V1 +V2”式中的V1位置,那么这个V1就极有可能发展为副词.到了南朝宋时期,“怪”后接的成分由一般性变为表心理活动义的动词,具有了表等级特征的意味.直到明末清初,“怪”后面所接的成分还可以是形容词,并且这种搭配由于其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固化有程度副词的用法.此时“怪”就完成了形容词到程度副词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坏"的语法化用法已为数不少,现代汉语中"坏"的语法化用法更加普遍.本文立足语法化理论,结合相关实例的对比,讨论了"坏"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作为”及其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作为"一词可以分布在10种句式(Zp1-10)中,其中动词"作为"分布于前六种句式(Zp1-6),介词"作为"分布于后四种句式(Zp7-10);而且二者在语义、句法功能上也存在明显对立.在历史长河中,(1)"作为"短语的线性位置由句子后部不断漂移向前,(2)同时,句法功能也由谓语逐步降级为状语,最终"作为"完成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丘雅 《现代语文》2008,(4):32-33
本文从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对词的语法化进行探究,通过对"吕""台""胎"三字同源进行探讨,得出其词源义为"胚胎",从而对"以"字的语法化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左右"在汉语史中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由名词,代词等最终虚化为助词.本文对"左右"在古代及现代汉语中的义场进行了归纳,并分小类考求了其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9.
语法化既涉及语义的演变,也涉及形式的演变。考察形义匹配的历时变化,是追寻语法化历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不得"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分析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夏梦 《现代语文》2009,(6):92-94
无锡方言中的"落"相当于上海方言、苏州方言中的"脱",一般作结果补语,但因其使用的频率极高,正处于进一步语法化的进程中,逐渐跳出结果补语的范畴,意义虚化而用法多变.本文尝试研究"落"除实词之外的各种用法,描写它的分布与语法功能,解释它的语法意义,同时,对它的语法化机制和语法化方向提出个人见解与论断①.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虚词"自"的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虚词“自”的词性及释义都做了很多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它的演变过程鲜有涉及。虚词“自”的代词、副词、介词和连词性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后世都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词义演变、句法位置改变、语境影响及主观认知等因素共同促使了“自”的语法化,它们互相交错、互为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历时角度对语助词“看”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指出语助词“看”是经由表“视、视察”义动词引申至表“测试”义动词,最后虚化形成。通过对语助词“看”形成后的发展线索的推理,以及“一个动词核心”规则的考察,最后得出语助词“看”的产生是基于连谓后项的“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很"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先秦到唐宋,“很”一直用作形容词。中古至今“很”与“狠”同用。元明以后“很/狠 形容词”结构中,二的地位渐渐出现了不平衡现象。语意上“很/狠 形容词”以形容词为中心,语法上偏重于形容词作谓语,“很/狠”有了修饰色彩,作状语。到了清代,“很/狠”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大大多于形容词用法。此后,“很/狠”又分别用“很”和“狠”表示,“狠”用作形容词,“很”用作程度副词。现代汉语里,程度副词“很”又进一步虚化为表语气的副词。  相似文献   

14.
“可是”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是"经历了从偏正短语到副词到转折连词的演化过程。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和使用"可是",本文考察与分析了"可是"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作偏句的“名则动”结构的形成有这样一个路径:一是它需要出现在“名动。+名则动+名动2”语境中,二是“名则动”与“名动。”关系疏离,三是“名动。”隐去,且“名则动”与“名动:”形成逻辑上的关联。“名则动”中主谓同词的“X则X”结构往往有一种弱化语义的力量,即说话人借“X则X”结构消减了“X”的语义分量,使“X”在句子语义结构中处于次要的位置。“名则动”结构蕴含有说话人的推断义,其假设和让步义是整个复句结构赋予的。  相似文献   

16.
“更”是上古末期产生的副词,近代汉语中普遍使用。语义因素对“更”语法化过程有很大影响,包括受事(宾语)所指的相同与否及其数量的单一和非一、施事(主语)所指的单一和非一、“更”所修饰成分的范围的扩大、语义指向的变化、语义预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古时期的“乐”,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诗歌和礼仪为一体的复杂文化形式,它与当时的农事、政治等社会生活方面息息相关。“乐”的形式与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和”,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