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世界历史》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儿子,为什么詹姆士二世却不是詹姆士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二世是亚历山大一世的儿子,那么尼古拉二世又为什么不是尼古拉一世之子? 很显然,这反映出学生对欧洲人如何取名和君主名位如何排列顺序的知识缺乏了解。 那么,欧洲人是如何给小孩取名的呢?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2.
线索农奴制度的废除和 1861年改革。原因外因: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内因:俄国资本主义有缓慢的发展,农奴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俄国农奴制度已经危机四伏(农奴的处境日益恶化,生活极端困苦,农民运动发展起来)。方式: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但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依然存在。农民要交付高额赎金,才能得到少量份地。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分析《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是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的第一课,作为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部分,本课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农奴制是俄国走上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主要的障碍,因此必须废除它。在此我就本课认识做如下设计,仅供同仁指正。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播放克里米亚战争片段)这是一场现代人几乎已经遗忘的战争,1853-1856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  相似文献   

4.
俄国官僚制度发端于彼得一世,正式形成于亚历山大一世时期,至尼古拉一世时已臻于成熟。除此之外,俄国官僚制度在19世纪还在内容和性质上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官僚阶层社会构成的变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模式的变化。19世纪俄国官僚制度已发展成一个专业化的、自我衍生的组织体系。正是依靠相对成熟的官僚制度,亚历山大二世才完成了“大改革”。  相似文献   

5.
俄国从古罗斯到尼古拉一世时期,历代沙皇的改革事业都涉及地方管理的改革.19世纪60、7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开启了地方自治发展的新阶段,它既是俄国地方自治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俄国现代化过程中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探索.文章主要探索了地方自治改革之所以在沙皇体制下出现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课本有关俄国社会性质的表述前后矛盾。课本第83页在表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时写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据此可知,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课本第84页在表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时写道:“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课本第100页写道:“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7.
梦断克里木     
19世纪以来,俄国的思想界异常活跃,革命民主思想广泛传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农奴制危机重重,沙皇专制统治陷于风雨飘摇之中。然而,就在连对付国内问题都显捉襟见肘之时,沙皇尼古拉一世却发动了侵略土耳其的战争,从而引发了导致自身悲剧的克里木战争。从其动机来看,除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化解农奴制危机之外,更主要的是为实现  相似文献   

8.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由17个文件构成的《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宣布废除俄国的农奴制,给农奴以人身自由。对俄国历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1956~2000年的我国初、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多称之为“1861年改革”.仅偶尔用“废除农奴制”来概括和反映。  相似文献   

9.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这次改革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对这次改革我有许多疑惑和想法.下面提出来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给金格列克的《克里米亚战争故事》加的一条附注中,对维克多·雨果作的具有真正独创性的评论,读者还记得吗?如果不记得了,大概您会很高兴重温一遍的。那段话是:“直到1848年2月,维克多·雨果还不懂得他自己考虑政治问题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样的,那时他还不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虽然他是个顶好的人和正直的好公民,是个有名的关怀家庭的人,他赞同一切好的事物——拿破伦一世的光荣,亚历山大一世义士般的宽宏大量,奥尔良公爵夫人(她是  相似文献   

11.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选修)介绍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时写到:“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国家,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教材由于篇幅  相似文献   

12.
<正>在俄国境外,尼古拉一世(在位1825—1855年)似乎没有象彼得一世、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那样闻名遐迩。然而,尼古拉一世的内外政策却是这个帝国的专制传统、霸权主义的典型代表。苏联历史学家称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为“专制制度的顶点”。这个尼古拉在国内“直言不讳、肆无忌惮地力图实行专制统治”(《马恩全集》第1卷第535页),因而在群众中得了个“棍子”的雅号,被称为“棍帝”。在国外,他充当“欧洲的宪兵”,不断向外扩张,成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14.
1861年实施的农奴制改革,揭开了俄国社会“大改革”的序幕。“大改革”全面影响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涵盖司法、中央和地方行政、教育,经济体制诸多方面。然而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后,其继任者亚历山大三世取消和修改了“大改革”的诸多政策,使俄国进入“反改革”时期。“反改革”时期俄国政策及其对俄国社会在行政、司法管理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展现“反改革”时期客观真实的俄国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5.
图说世界     
王眉 《历史学习》2007,(3):F0002-F0002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并为革命形势所迫,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即俄国历史上的废除农奴制改革。这是俄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改革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俄国资产阶级势力增强,沙皇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尽管还保存着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但俄国的历史毕竟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16.
Дума趣谈     
薛继旺 《中学俄语》2006,(12):34-34
“杜马(Дума)”是“议会”的俄文音译,词意为“思想”。国家杜马在俄罗斯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最终批准生效的《城市条例》在城市中建立了无等级的自治机构——城市杜马。城市杜马的执行机关是由市长和2~6名成员组成的市执行局。市长是城市杜马和市执行局的主席,城市杜马代表的选举按财产资格进行,每4年举行一次。凡纳市税的人一律参加代表的选举。这种选举方式使俄国新兴资产阶段在城市杜马中占有优势地位,他们对城市的管理和发展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在当时适应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国家杜马是经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被称为俄罗斯反对帝制的核心力骨.曾废黜了沙卓尼古拉二世。  相似文献   

17.
这是1908年在《巴黎小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尔·哈米德二世(右)愤怒而又无助地看着自己的帝国被奥匈帝国君主约瑟夫一世(左)、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中)从脚下一块一块地撕扯下去。  相似文献   

18.
克里米亚战争起于何时,止于哪年?课本第101页中有这样一段话:“1853年,俄军大举入侵奥斯曼帝国。第二年,英法看到仅仅提供经济、军火援助,无法使奥斯曼帝国军队能够抵挡俄军,就直接派兵参加对俄作战。但是,英法的目的只是争夺奥斯曼帝国,不想扩大对俄作战规模,将战争局限在克里米亚半岛,因此,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初,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和约,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地区。”按此表述,克里米亚战争是从1853年开始,到1856年初结束。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同英法之间为了争夺巴尔干而引起的,它也是19世纪中期列强之间为了争夺海外…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为了俄罗斯民族的兴旺发达,他颂扬彼得大帝的改革精神、实干精神、爱惜人才,宽宏大量的胸怀,目的是劝谏尼古拉一世能效法彼得大帝,致力改革,使俄国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维护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反动秩序,特别是防止和镇压随时发生的革命运动,1815年9月26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联合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共同发表宣言,成立“神圣同盟”。亚历山大一世亲自起草了宣言,主要内容是宣称“缔约三国的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