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个世纪末.李恒就是一个经常听到的名字。从同济大学到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每一步都走的坚实而有力量。学识渊博的他儒雅、内敛、朴实无华;放眼未来的他深沉、智慧、字字珠玑。  相似文献   

2.
翟振祥 《知识窗》2013,(2):10-10
爷爷莫里和奶奶雷切尔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妈妈说爷爷称得上是一位“老派的绅士”.因为他在大街上见到女士都会脱帽致敬.甚至排队买面包时也不介意女士到他前面插队、我们从布朗克斯搬家到布鲁克林.爷爷和奶奶也随我们搬了过来。当然.如果想进入他们的房间.必须先敲门.征得他们的同意。不过.爷爷教给我一种敲门的暗号.听到这种叩门声.  相似文献   

3.
机遇那么小     
二十年前.有个人到广州东莞的一家鞋厂打丁.看到东莞到处在建楼房。有一天.他路过一家正在装修的宾馆.听到有个民工的口音很像是杭州一带的人。一问.果然是从杭州来的.老乡见老乡.分外亲切。  相似文献   

4.
周露离家大老远就能听到屋子里传出来的强劲有力、动感十足的音乐声.她知道.肯定是哥哥的舞蹈小队又在练习了.只是这次的音乐声闻所未闻.她不禁从门缝向里看去.只见哥哥和他的舞蹈队成员们正不亦乐乎地玩“漂移”呢!他们的脚步神出鬼没.似乎安装了风火轮.又酷又炫。  相似文献   

5.
深厚的友谊 难忘的会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尔斯·玻尔曾于1937年访问过中国,并且立刻就成为众望所归的英雄:几千人从收音机里听到他的讲演,或者从报纸上读到有关他的文章。他开创了中国和他的祖国丹麦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工作,这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一位担任领导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在本文中把玻尔称作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相似文献   

6.
正"不爱我"的妈妈第一次听到王小白这个名字是在办公室。那天下午,他的班主任在办公室里大声嚷嚷着要被吓死了,其他同事们纷纷询问,而后得知,王小白那天因为"老师要将他的座位从第一排换到比较后面的几排"而后情绪激动到无以复加。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座位换到后面我就是差生了,妈妈知道了一定会打我  相似文献   

7.
万新宇 《知识窗》2013,(15):40-40
当飞哥第一次听到我要给他写传记时.第一反应就是“我好像还活着.你怎么就要给我立传了”.飞哥是三年前才转到我们寝室来的.让我惊讶的是.除了我之外.寝室其他的人都听过他的大名。室友说.每天早上都能看到飞哥拿着豆浆在林园路瞎转悠.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刘正光就是一个经常听到的名字,从1992年香港《明报》的报道,到2001年香港《星岛日报》对他的长篇采访,他为香港土木工程界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已成为一种标志烙印在每一个香港人的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9.
叫他“板鸡之戈”是不过份的.从研制到开发.都是在他的领导和参与下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第一板鸡……  相似文献   

10.
段奇清 《知识窗》2013,(2):29-29
有这样一段文字:此人一开始有气无力.歪着身子.眼神不与检察官对视、检察官说了三十多分钟.他只“嗯”了一声.说明他在使用消极姿态进行对抗.当听到“李化”这个名字时.他的身体姿态出现轻微调整.眼睛看向检察官.前后不到一秒又恢复原样.身体这种瞬间的变化说明他与“李化”有关联。审讯过程中提到储蓄卡时.他出现语滞、视觉逃离等现象.并且在做相关说明时已经不能保持逻辑自治的基本水准.这说明“储蓄卡”是他的软肋……  相似文献   

11.
漆宇勤 《知识窗》2010,(4):37-37
我有一个文友。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他的上稿消息.我问他有什么秘诀吗.他回答说:无它,只是我写的稿子数量多一些罢了。其实.若论上稿率,我还比不上你呢.但如果你写40篇而我写100篇的话.只要有50%的上稿率.上稿量就比你多了。  相似文献   

12.
古保祥 《知识窗》2010,(9):12-12
英国伦敦.2009年的冬天.一个漫天飞雪映衬着的都市黄昏。一个名叫查瑞的15岁小男孩.正焦急地在风雪中行走着.他一边走着.一边大声呼喊着同学的名字:吉姆,你在哪儿?听到我的呼唤了吗?我是查瑞.我错了.请你原谅我.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柴科夫斯基遇到了一个正在街头卖艺的年轻人。当听到这个年轻人拉出的优美曲子时.柴科夫斯基敏锐地感觉到自已可能遇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爱才心切的柴科夫斯基停下脚步和年轻人攀谈了一会儿之后.更加证明了他的判断——这年轻人是个难得的音乐天才。  相似文献   

14.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1,(1):48
<正>人耳能听到的声波范围极广,从每秒振动20次到每秒振动2万次。相对比较,狗的听力范围更为广泛,它们听到的声波范围是每秒15次到每秒5万次。全世界每年使用8000多万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和朋友费恩一起去打猎。费恩在追捕一只野物时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之中.眼看着身体缓缓下沉.他急得大声呼救.寄希望俾斯麦听到后能迅速赶来救起自己。  相似文献   

16.
在山阴,只要说到奶粉,就会说到山阴城奶粉厂。而要说奶粉厂,就得说乔九崇,只有说透乔九崇,才能说清奶粉厂,也才能说全山阴乳制品业——乔九崇是山阴城乳制品业的开创者和功勋。粗看乔九崇,50多岁,写满沧桑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一双充满蛛网的血丝眼里透出矍铄。而从他那如铜钟般的乡音中,却似乎听到了他开拓的脚步声、拼搏的呐喊声和对未来强有力的冲击声……  相似文献   

17.
沙河 《世界发明》1998,(5):13-15
阿德里安·汤普森对着话筒喊了一声“开始”,这时示波器上端显出一条平稳的绿色横线。他又喊“停”,攒线立即落向底端。在话筒和示渡器之间是一个能将这两个单词区别出来的电路。当它昕到。开始”时,输出5伏的电压;当听到“停”时.就切断信号。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声音是世界上一切美丽的开始.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当我们听到婴儿的啼哭.生命的乐章便在我们的心中响起:当我们听到叮咚的水声.自然的静谧便在我们的脑中绵延:当我们听到汽笛声响起.家乡的思念便会那样的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05,(12):I0008-I0008
田玉卿从教23年来,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年级主任,再到副校长,角色在变,但他心系讲台、默默奉献的志向没变;从油田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再到濮阳市优秀教育工作、省优秀辅导员,他获得了一个个令人羡慕的荣誉.但他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作风没变。他就是河南濮阳市油田六中教师田玉卿。  相似文献   

20.
他出身农家.当过队长,干过农活:他扎根校园.深深沉醉在知识的世界;他远渡重洋,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他高瞻远瞩,是最早一批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引进国内.并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人,从理论到实践,他都让人不得不折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