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艳  吕静 《考试周刊》2013,(96):151-153
为了调查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满意度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表,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发现:①大学生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28.5%,中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51.5%,高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5.3%,学习倦怠的累积检出率为85.3%;②大学生整体学习倦怠水平处于中度学习倦怠;③学习倦怠与专业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④成就感降低、耗竭对专业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比较严重,并且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倦怠有影响,成就感降低、耗竭是专业满意度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2.
倦怠的研究主要在职业领域,近年来国外开始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倦怠,但是学习倦怠的界定与量化都还是借鉴职业倦怠的研究成果。学习领域里的倦怠与职业领域里的倦怠有本质的差别,因此研究学习倦怠,特别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不仅要考虑影响倦怠的一般因素,更要考虑到大学生人群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化解学习压力,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却又无法逃避,导致身心俱疲、学习效能低下的一种状态。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倦怠的定义及内涵、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的测量、学习倦怠的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某民办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结果,提出改善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心理.并且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基本现状,考察核心自我评价与专业承诺对高职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检验专业承诺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及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566名高职护生核心自我评价、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自我评价和专业承诺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可以直接负向预测高职护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也可通过专业承诺负向影响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学生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而高职生的学习状态却不容乐观,学习倦怠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学习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习倦怠的概念研究、学习倦怠的维度研究和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522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调查发现个人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预测力最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对学习倦怠除直接影响外,还通过个人因素对学习倦怠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学习倦怠,提高学习质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SPSS240.软件,从人口学变量因素(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对学习倦怠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倦怠状况较为严重,男性学员比女性学员学习倦怠程度更高;三年级和二年级学习倦怠程度较一年级高;护理、药学专业学员的学习倦怠最高,其次是文科,理工科最低;郊区、县城及外地学员的学习倦怠情况较市区的学员学习倦怠情况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21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被试,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成人本科生学习倦怠情况,以及成教生和普教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处于中等水平;成教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均高于普教生,其中学习倦怠总分及学业疏离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低于大一到大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和性别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因子得分偏高;师生疏离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女生;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高二在6个年级中倦怠水平最高;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初二与高中各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水平随年级的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某地方师范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倦怠现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师范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倦怠现象较为严重;本科、专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学生的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史类、经济类、理工类学生的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城镇学生的倦怠程度差异不显著,最后针对学习倦怠现状,提出了调适地方师范生高等数学学习倦怠情况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对学习倦怠除直接影响外,《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522名高职学生调查发现个人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预测力最还通过个人因素对学习倦怠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少琛 《考试周刊》2014,(22):152-153
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高中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关系到这一代高中生的学习质量。研究高中生的学习倦怠,不仅可以丰富倦怠研究理论,更可以为缓解、预防学习倦怠,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倦怠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学习倦怠的性质、结构模式、学习倦怠的测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学习倦怠问题今后的研究趋势为:关于学习倦怠理论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本土化色彩强的学习倦怠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及干预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将成为日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同时,帮助学生减轻倦怠心理的干预策略的效果评估也将开辟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1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自责对学习倦怠的解释量最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还就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提出了对策,如应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等。  相似文献   

17.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学习倦怠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且学习倦怠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理工类学生的学习倦怠略微低于文科类学生。造成高职生学习倦怠主要原因是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课程内容空洞枯燥、缺少社会认可与成就感、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缺失。精减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职业定向教育、学习策略干预和互动式教学是改变学习倦怠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种的,包括自身原因和外界原因。本文在高三学生学习倦怠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探讨高三学生学习倦怠的形成,提出学习倦怠形成示意图,分析影响学生建立新认知的因素,并从学生的认知习惯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很普遍,对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内涵与特征,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采用学习倦怠问卷对705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轻度倦怠的检出率为28.94%,中度倦怠的检出率为17.02%,高度倦怠的检出率为7.94%,学习倦怠的累积检出率为53.9%;总体来说,学习倦怠在性别、学校、独生与否、家庭居住地、学习成绩、选择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学习倦怠检出率及各统计变量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干预,从而构建良好的高职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