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育人是理论界,尤其是道德教育领域的恒久话题。道德、品德的特殊性使得常规的教育手段效率低下。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德育手段的弊端使得道德教育事倍功半。从心理学与教育学角度看,环境对于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德育不同于知识性的学科教育,应遵循个体道德心理发展的独特规律,创造出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熏陶,全面提升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环境育人的理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能使整个大学的学术氛围、人际关系氛围得到提升,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墨者黑”中的“墨”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显而易见,都是指不好的环境。同是处在不良环境,同是“近墨者,”同是“陷入淤泥”之人,而爬出来后又怎么样呢?有的人意志坚强,出淤泥而不染,善始善终;而有的人意志薄弱,被“墨”或“淤泥”浸蚀得面目全非。“近墨者黑”与“出淤泥而不染”好象是同一种花结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果,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说它“统一”是指“出身”相同;说它“对  相似文献   

3.
“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出自晋代文人傅玄《太子少傅箴》一文,作者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后来人们便把这一箴言作为生活的座右铭。“出污泥而不染”是宋代学者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作者托物言志,表现了他洁身自好、不为世俗所污的情操。那么,对这两种处世观到底应当怎样看待呢? 先说“近墨者黑”。唯物主义认为,人  相似文献   

4.
苔生于古老的岩石边,剥落的墙下……苔在阴暗里生长,其结果是越来越顽固,而环境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好的环境如“芝兰之室”;坏的环境如“鲍鱼之肆”。环境于人,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它可使人一帆风顺终达极顶,也可使人沮丧绝望如入深渊。难怪乎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一个人自入“囫圄”,陷入一个“黑色染缸”一样的坏环境之中,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近墨者黑     
我们常把环境对人的影响,概括为一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因了这个缘故,从前孟子的母亲三迁住所,定居于学宫之旁。而孟子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不能不说与孟母的苦心择邻有关。的确,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一个脱离环境的人是不可想像的。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直接有关。一傅众咻,楚国的孩子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齐国话;同样,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沾染上周围环境的特征。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氛围中,就很难达到高尚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近墨者黑”。试想,在一块有毒的土壤里怎么能培育出纯洁的鲜花呢?  相似文献   

6.
老师,帮我换个同桌吧,小昱他实在太不乖了,手上、桌上都脏兮兮的,上课还不听讲!老师,我也不想跟潘潘坐。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跟着掺和的居然  相似文献   

7.
近墨者黑     
《新作文》2006,(3)
古语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了一个道理,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客观的外界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固然决定于他本身的主观因素,但客观条件不能忽视。客观条件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好的客观条件能有力地推动人们不断进步,而坏的环境只能拉后腿甚至最终把一个也许本质不坏的人无情地污染、吞噬。人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什么不能“出淤泥而不染”呢?因为生物都有很强的适应性。生物不断进化就是适应环境的结果。飞蛾为了适应被工厂的浓烟熏黑了的大树而变成了灰色;克格伦岛上的飞鸟为…  相似文献   

8.
近墨者黑     
中国有一句名言,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劝世良言今天听起来依旧在理,不容置疑。为什么“近墨者黑”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环境在起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首先造就了人,虽然  相似文献   

9.
近朱者赤     
我们来谈一谈“红”色。国人常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劝人交友须要慎重。这上半句“近朱者赤”里,有“朱”和“赤”二色究竟与现在常用的“红”色有什么不同呢?—般中文的“红”通常翻为英文的“red”。“red”可以当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名词。当做形容词使用时,其主要字义包括:  相似文献   

10.
近朱者赤     
虽然我仅仅17岁,刚上高三,但是回想起这几年的中学生活,我忽然深切地感到自己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和感染的人。所谓“近朱者赤”嘛,注意这里我可没有引用下一句,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好哥们儿,一点都不“黑”。  相似文献   

11.
在正式评价唐建平同学这篇获奖作文之前,我想谈谈这个题目。我们《语文教学与研究》主办的“华夏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经三届了。在第三届华夏杯定本题目的时候,我们手头收到了几千道题目。后来,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推敲,终于从几千道应征赛题中选出了《“近墨者黑”与“出淤泥而不染”》等18个题目作为这一届大赛的正式赛题。我们的大赛刚刚揭晓,全国高考开始了。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外语地位日显重要。其不仅是学生升学、择业的主要依据,更是现代“社会人”生存发展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外语学习却反应冷淡,不感兴趣,学不进去,不求进取。这种社会外在客观需求与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极大反差,使许多外语教师深感“不可思议”、“不知所以”、“不知所措”。以至于指责学生们“不识实务”并将“必食其果”,却不从自身“教”的方面查找学生离教厌学的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来者赤”,这对外语教学极具指导意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只有…  相似文献   

13.
近朱者赤     
实验用品:脱脂棉球2团、镊子1把、小表面皿2块、1000mL烧杯1只、酚酞试液、浓氨水.  相似文献   

14.
苗金凤 《考试周刊》2013,(96):186-186
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作者针对这一课题,尝试了多种方式方法,就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一个详尽总结。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同伴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用大五人格框架下的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尽责性来衡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良好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学习努力刻苦或想上大学)会对青少年的尽责性、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能显著降低青少年的神经质水平.相反,不良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逃课、经常上网吧、早恋)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还发现同伴表现的优化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则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把握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交友管理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交友.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围绕同伴群体与学生欺凌的关系开展了丰富的研究,却较少关注复杂同伴关系中欺凌的生成逻辑。基于对两所学校高中生的访谈和同伴提名数据,本研究发现:在社会遵从效应的影响下,青少年在亲密的友谊中选择“有难同当”,因不辨是非地帮助朋友而卷入欺凌;在“表面朋友”关系中,他们为了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行为风格而卷入欺凌。在社会比较效应影响下,亲密朋友之间因嫉妒而诱发欺凌;青少年因视“表面朋友”为竞争对手而成为欺凌他人的“亲密敌人”。同伴关系类型和同伴群体效应的交互作用影响着同伴关系网络下学生欺凌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7.
追本溯源,分辨谁对谁错。  相似文献   

18.
<正>民警简介小尚,2006年毕业于警察学院治安管理专业,2007年参加公安工作,多次受到市局嘉奖,并于2016年被评为劳动模范。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治安民警,他工作踏实,任劳任怨,经常为了案件不眠不休,是绝不放弃的“死磕派”。出警归来,一推门,值班室里正乱哄哄吵成一团。小尚忙把值班辅警拉到一旁了解情况。原来是一场因房屋租赁引发的纠纷。报警的是房东小李。小李结婚后搬入新房,原来居住的一套小公寓就空了出来。于是,他和新婚妻子决定把公寓租出去,用租金贴补家用。  相似文献   

19.
顾佳琦 《新读写》2009,(10):42-42
我不是教育专家,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作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有追求、将来想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来说,文、理一个也不能少。具有科学素养、拥有人文情怀、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这应该是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亘古不变。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125页第三大题中,第1小题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