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渭南方言作为陕西关中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调方面有其显见的特点和规律。文章主要探讨方言上声、阴平、阳平的连续变调,及叠字名词、形容词变调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变调是每一种有声调语言普遍存在的音变现象,是语言里最主要的音变。北流白话属粤方言,变调主要有高升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高升变调是语法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是连读变调,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起语法作用的高升变调。该文把北流白话有普遍性的变调现象进行分类介绍,作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变调是每一种有声调语言普遍存在的音变现象,是语言里最主要的音变.北流白话属粤方言,变调主要有高升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高升变调是语法变调,阴平变调、阳去变调和非固定变调是连读变调,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起语法作用的高升变调.该文把北流白话有普遍性的变调现象进行分类介绍,作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ABB式形容词中的BB,是读原调还是变读为阴平,这个问题历来很受重视。通过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和第5版的注音情况,并将两版的注音做对比,以反映第5版的修订成果及遗留问题,最后,在分析注音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MiniSpeechLab软件对河北邢台任县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任县方言的声调格局:四个单字调的调值分别是阴平34、阳平53、上声44、去声31。双字组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规则有阴平→33/_+阴平,阴平→22/_+上声;阳平→33/_+阳平,阳平→55/_+去声;去声→阴平/_+去声。这些规则中只有去声→阴平/_+去声是调位型变调。  相似文献   

6.
用“桌上语音实验室”(MiniSpeechLab)软件分析河北迁西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迁西方言四个单字调的调值是:阴平442,阳平42,上声3132,去声52。双字组的连续变调有三条规则:(10阳平→阴平/_+[轻声],(2)[非阴平]→/_+阳平;(3)上声→阴平/_+上声。产生这些连续变调的原因为:(1)阳平特殊的发音机制,即发音时需要更多的准备;(2)双字组的时长模式,即前字短,后字长。  相似文献   

7.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陇东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泾川境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在陇东方言中,极具代表性。泾川方言共有四个声调:阴平(31)、阳平(24)、上声(42)、去声(44),这四个声调会在语流中发生语流音变,两字组、三字组的连续变调规律已经在其他文章讨论过了,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形容词的连续变调,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陇东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泾川境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在陇东方言中,极具代表性。泾川方言共有四个声调:阴平(31)、阳平(24)、上声(42)、去声(44),这四个声调会在语流中发生语流音变,两字组、三字组的连续变调规律已经在其他文章讨论过了,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形容词的连续变调,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为对象,通过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对汉语中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BB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分析,再根据语感、前人的结论以及问卷调查,考察重叠形式AABB的变调情况,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1)《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存在不当之处;2)根据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出发,给出了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通用等级表;3)针对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BB后的复杂变调情况,提出了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的经济性原则,最后经过层层筛选得到40个需要重点学习的AABB变调词例,这将有利于汉语普通话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重庆话叠音词的形态、语音和语义。按照词性的不同,重庆话叠音词可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等四类。每类下面又可以按照构成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分为从式、ABB式、AAB式和AABB式等四种形式。叠音名词和动词要读成前重后轻,叠音形容词和副词要读成前轻后重,且重音都与长音对应。叠音词连读后一般发生变调,尤以第四声连读变调最为明显,第二声连读后可以变调也可以不变调,具体因口音不同,第一声连读变调和第三声连读变调最不明显。构词韵律主要有双音步、[1#2]、[2≠1]和[2#2]等四种。各类重叠式大都不发生声母类化。叠音词在取义上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同义、多义现象普遍,语义色彩上大多数偏向中性或贬义。研究旨在更好地勾勒出重庆话的某些个性及与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20,(1):54-59
运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来宾市平阳镇话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市平阳镇话共有4个声调音位,即阴平/55/、阳平/51/、上声/552/、去声/224/,音长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阴平=去声>上声>阳平;4个单字调中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位于调域的两极,调域调节的空间有限,所以4个单字调在双字调组合中都发生了变调,平阳镇话双字调连读变调分为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其中作为前字的T3发生调位性变调,T1、T4、前字的T2和后字的T3发生非调位性变调。  相似文献   

12.
常宁方言中的形容词生动形式有XA、AA、XXA、XXAA、XAXA、X里巴A、x甲子A、AABB等,X为构词词缀,A为性质形容词,XA及其衍生结构成词后表达六个不同程度等级,加上变调可以表达更多的等级,不同的构式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谓语、补语,作定语和状语时要带标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实验所得数据,对无极西部话的声调和连读变调进行了分析。无极西部话的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曲折调,调值为213;阳平,弯曲的降调,调值为542;上声,高平调,调值为55;去声,高降调,调值为51。无极西部话还存在六条变调规律。  相似文献   

14.
连续变调是汉语方言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河北迁西方言两字组、三字组连续变调的基础上又考察了三字组连续变调、连锁变调、重叠形式的连续变调以及其他字组的特殊变调。  相似文献   

15.
形容词重叠时的变调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AA式的变调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即AA式。第二个音节原字调是阳平、上声、去声,即非阴平调时,声调可以变为高平调55,跟阴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红红(的)hóng hāng(de) 满满(的)mǎn mā(de) 饱饱(的)bǎo bāo(de) 好好(的)hǎo hāo(de) 大大(的)dà dà(de) 慢慢(的)màn mān(de)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言使用的实际出发,认为以北京语音为语音规范的普通话的变调理论有脱离实际之处,尤其表现在“七”、“八”的变调,上声、去声的变调及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上。因而,从有利于规范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调)音变(调)音乱用的情况下,宜舍变音取本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说“音变”     
普通话里,一个音节在连续的语流中不免互相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就叫音变。 一、几种主要的音变现象 1.轻声其特征是失去本调。 2.变调基特征是失去本调。 3.语气词“啊”的音变其特征是增加音素。 4.儿化其特征是附加卷舌动作。 二、发生音变的汉字的注音问题 关于发生音变的汉字如何注音问题。一些著作只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提出:轻声不标调,儿化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对于其它音变现象一般不作说明。 按道理讲读什么音就该注什么音。然而事实上情况较为复杂,在操作上不便于整齐划一。前…  相似文献   

18.
用实验方法对梅县话的六个单字声调和连读变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1)单字调调形为四个降调两个平调;(2)在连读时阴平、去声和上声产生调形变化。  相似文献   

19.
日照方言划归山东方言东区的东潍片。其四个调类的调值是: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去声31。本文主要探讨了日照方言中两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以期表现日照市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怎样掌握轻声。叠字形容词的变调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用普通话范读课文,经过精心准备后,单字音的准确度往往会有很大提高,但是朗读的效果仍然让人听起来感觉不舒服、不标准,主要原因在于对语流音变处理不当,从而直接影响了朗读的语感。其中最难处理的是轻声,最容易忽略的是援字形容词的变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