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小学的自然数、分数与有理数中的正数有何异同? 答:小学自然数、分数就是有理数中的正数。不进入有理数时,它们本身可独立存在,无所谓“正、负”。当进入有理数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对应负数它们就叫“正数”,并且前面可添上“ ”,来强调它的“正”。不添“ ”它也是正数。有理数中的正数就是小学的自然数、分数。小明不上学时,无所谓学生不学生。上学后就是学生,随情况而有所变化。为强调小明是学生,胸前可带上校章。此时小明不戴校章也是学生。学校中的学生小明就是家中的小明。“小学的数‘上了’初中就成了正数”。 2.问:怎样进行正、负数的加法运算? 答:正数既然就是小学的自然数、分数,那么两个正数相加就是小学的自然或分数的相加,这是我们已经会做的。  相似文献   

2.
“老师,我认为0度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不是负数而是正数”;“负数的前面一定带负号,而正数前面可带正号也可不带,0的前面没带符号所以不是负数是正数”“假如你花了钱可用负数表示,0表示你没花钱,因此我认为0是正数不是负数”……学生坚持认为“0是正数.不是负数”,为此他们据理力争,于是在我赛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争论不休的一幕。如何让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正负数,  相似文献   

3.
“正数与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l)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熟悉正数、负数的意义,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了解有理数的意义;(3)能按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4)通过正数、负数、有理数关系的教学,渗透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教学过程可分为五步来完成。一、复习提问教师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数、负数,请几位同学各举出几个数来(约10个数,包括正数、负数以及0)。教师将学生列举的数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所举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梅永轩 《四川教育》2008,(10):44-4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负数”是训练学生思维严密性的一类知识,所谓“非负数”,就是不是负数的数,也就是零和正数。调查分析表明,直到初中三年学习结束,仍然有27%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眯不能清晰掌握。为此,教学中应让学生构建“非负数”知识与技能“图”。  相似文献   

5.
由教材例习题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a ,b∈R ,那么a2 b2 ≥2ab(当且仅当a =b时取“=”号)”,这是高中数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限定a ,b∈R ,则得到a b2 ≥ab ,其中a b2 、ab分别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对此,《教师教学用书》要求:“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教材在编写上也不涉及三个正数的情形,对于出现含三个正数的不等式,则是建立在两个正数的基础上,运用不等式的性质相加得到的,不属于三个正数平均值范畴.纵观不等式全章,我发现在所提供的两个正数不等式中,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后续学习的需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解题技能与技巧方面的体会。一、讲深讲透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是解题的钥匙,必须使学生清晰理解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基础知识讲深讲透。例如,关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有这样的表述———“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前一句话使学生注意“正数a”与“正的平方根”,二者均为正数。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相似文献   

9.
绝对值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定义简单,学生在初学时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后来运用时发生错误,甚至有些高中毕业班学生,理解得也不够深刻、透彻,他们能正确地计算数字的绝对值运算,但对于一些代数式和三角函数式的绝对值运算,便不能正确处理。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对“a”和“-a”代表着正数、零或是负数理解不清,错误地认为“a”表示正数,“-a”表示负数。 2.对“相反数”概念理解不清,只能写出4、-a的相反数是-4和a,不知道a-b、a+b等代数式所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什么。 3.对绝对值的概念模糊不清。 4.对去绝对值的符号的法则掌握不好。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懂得正数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重新理解0的意义,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建构相反意义的量  相似文献   

12.
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匀速直线运动状况分析",另一种是"从‘正数×正数’出发的归纳推理".在现行的教材中,主要有两种版本教材:"数轴版"和"推理版". "数轴版"指的是借助数轴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状况分析"的教学处理方式.这种版本的共同特点是从情境引出"直线变化"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借助数轴理解运算过程和结果,最后通过观察算式,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推理版"指的是从‘正数×正数’出发的归纳推理的教学处理方式.这种版本的共同特点是从"正数×正数"这个特例出发,借助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相似文献   

13.
分类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注重分类思想的渗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讨论、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有理数”的概念时,应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比如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也可以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还可分为正数和非正数;负数和非负数等。在研究有理数的问题时,常常选用按其性质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教学中,常遇到恒成立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经常将恒成立与所有数成立、成立等问题相混淆,忽视恒成立的条件,误用等价转化,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将“恒成立”与“所有数成立”等同函数y=f(x)恒为正,即要求y为正数,而并非为所有正数;函数y=f(x)为所有正数,要求y取遍所有正数.将两者混淆,易导致错误.例1:若函数y=loga(x2+mx-m)(a>0且a≠1)的值域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误解:要使y=loga(x2+mx-m()a>0且a≠1)的值域为R,只要使u=x2+mx-m恒为正即可.∴△=m2+4m<0#-4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负数的学习也有了新的变化.初中的负数教学强调“理解”,即在理解其本质的基础上形成对其符号意义、数学价值、文化价值等多角度、高水平的理解.基于数学理解的过程模型,并结合“正数与负数”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与思考,提出教学应聚焦“理解”的起点,立足原有认知;重视“理解”的深度,指向数学应用;关注“理解”的广度,浸润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7.
妖魔是朋友     
很久以前,有一座奇怪的城市,城市里的居民全都是“数”.城东住的全是正数,城西住的全是负数.在城东和城西之间有一道门,数“0”不知疲倦地坚守在这里,以防正数和负数城东城西乱窜.  相似文献   

18.
《简易逻辑》一章主要包括 :复合命题与逻辑联结词 ,命题充要关系三部分内容 .由于形式逻辑要求语言精确 ,我们对命题不能随意省略 .1 由于省略 ,导致“p或 q”出错例 1 p :实数的平方是正数 ;q :实数的平方是0 ,写出“p或 q”的复合命题 ,并判定真假。误解  p或 q“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 0”是真命题 .分析  p假 ,q假 ,按真值表 ,p或 q也是假命题 .正确答案 “p或q”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实数的平方是 0 ,假命题 .点评 本题错在盲目省略 ,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 0是一个简单命题 .含有“或、且、非”的命题不一定是复合命题 .…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判断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概念之后,就要运用概念作出各种判断.例如,在研究有理数的时候,我们容易作出这样的判断:(1)正数都大于零;(2)负数都小于零;(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些判断反映了我们对“正数”、“负数”和“零”的认识,它们在内容上是各不相同的,而形式上却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对客观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  相似文献   

20.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将较为系统地学习“实 数”这一概念,其中“负数”的概念学习和相关计算也是借助正 数而深入学习。在有负数参与的运算中,还能借助正数的生活 问题而解释吗?这里就“有理数的乘法”中的“负负得正”进行 了探讨,以期给学生以生活化数学的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