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革命都需要革命舆论,革命的新闻事业,是革命舆论导向的主要工具。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革命派的新闻事业的经历,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意义。文章专就当时上海有代表性的革命派报纸如《苏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的革命舆论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湘报》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力量创办的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日报,也是湖南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份日报,因此在湖南维新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湘报》的筹办与创刊、宗旨、办事机构及其管理制度,对后世其他日报的创建带来了深远影响,其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永远的革命者”孙中山鲁迅为纪念孙中山逝世而写的《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载1926年3月12日《国民新报》)中写道:“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过向近于完全的革命工作。”“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是革命。不管后人如何非难地的缺点,究极他的全部是革命。”就是在日本,孙中山毕生的同志宫崎滔天在谈到孙中山时,也认为:“他是身着自由、平等、博爱甲胄的革命化身、革命战士。”[1]我所尊敬的前辈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与刘成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孙中山的生平故旧中,武昌刘成禺是不应当被忽视的。据载,孙刘之间在1900年即有联系。1902年,刘氏受湖北派赴日留学,在孙领导下积极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刘氏赴美留学后,主持旧金山《大同日报》,大力宣传革命主张与孙中山学说,并将孙介绍给旅欧湖北留学生。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至1916年袁世凯去世,孙刘关系从疏离走向对立。护法军兴,孙刘复合,迄1925年孙中山逝世,二人关系密切。孙中山还为刘氏的《太平天国战纪》、《洪宪纪事诗》作序。总之,研究孙中山与刘成禺的关系,对了解孙中山生平活动与中国近代史,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国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它关系到当时国民党的生死存亡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并对我们研究当代政治制度变革有很大帮助。所以,国民党改组的原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以往的文章在分析原因时主要强调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与国共合作的关系,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改组前国民党的不足、苏俄革命成功对孙中山的借鉴作用等方面来探究原因。  相似文献   

6.
广东国民政府: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前身是孙中山建立的大元帅府。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反抗北洋军阀进行过多次斗争,但均遭失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决心改组国民党,于1923年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国民党于7月1日将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因其设在广东,通称广东革命政府。这是当时革命的最高政权机关。汪精卫、胡汉民、谭延(?)、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任主席。广  相似文献   

7.
<正>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从而把北伐战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确实不愧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先驱者。在革命历史的转变关头,他能顺乎世界潮流,跟上时代步伐。这个历史功绩是不可以抹煞的。但孙中山毕竟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孙中山看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还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因此,他想通过国民党改组,清除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8.
黄三德是美洲洪门致公堂的领袖人物,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华民国成立后,黄三德在洪门于国内立案建党、为洪门五祖建祠纪念等问题上,同孙中山产生了严重分歧,经激烈争吵而后分道扬镳,“不复来往”,他本人也从革命:叻臣蜕变为悲剧性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苏俄顾问及中共的帮助,使孙中山得以成功改组国民党。在此基础上,孙中山把其建国宗旨——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同时提出了革命建国三时期学说,为国民党建国指明了方向。孙中山的建国思想虽带有空想的成分,但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他追随孙中山,黄兴奔走革命,以务实,勤勉,激进而称于世,他力主“中央革命”,多次图谋打入清廷内部,实行反戈一击,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组织暗杀团,对清廷要员实施暗杀,他还是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编》,《神州日报》,《民主报》等多种报刊的总主笔或撰稿人,撰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皆能言人所不敢言”,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他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而且不愧为舆论界的骄子。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1924年,在国民党改组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丰富和发展了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的内容。而从以下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流行之广、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2.
“革命党”的同盟会改组为“政党”的国民党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 ,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国民党是“二次革命”前后领导反袁斗争的唯一革命政党 ,它维系了一代革命志士不致流散 ,其斗争教育和唤醒了人们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也给后人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以贵阳师范学院为主的贵阳部分学生到《贵州日报》社造反,被认定是“攻击党报”.6月18—29日,中共贵州省委先后作出决定:撤销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代理党支部书记贾荣甫和校长河洪的一切职务,由贵阳师范学院省委工作队派出工作组领导附中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改组贵阳师范学院党委,撤销黄辅忠的贵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职务,由省委工作队领导贵阳师范学院的“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礼记》中“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思想来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通过分析洪秀全、康有为的社会思想来论述孙中山的理想社会模式。孙中山主张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民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民治),利益是人民所共事(民享)的大同世界。他的一生就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社会而英勇奋斗的。他主张“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的思想,深入民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中华民族革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的“大同之学”代表作为《大同书》.《大同书》成书过程很长,自1887年著《人类公理》,康氏几经修改,至1919年《大同书》单行本出版,前后长达30余年.康有为的“大同之学”早在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已基本成型,并向学生宣讲,梁启超等一众学生深受影响.1897年梁启超在长沙时务学堂宣传激进革命思想,实受康有为大同学说的感召;受梁启超的激进思想鼓吹,不少青年学子投身革命,实亦是康有为大同宣传的间接影响.所以,无论主观是否愿意,康氏的大同思想在辛亥革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虽然康有为一贯主张君宪和保皇,但在那个波谲云诡的乱世,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由其主观意愿决定的.他未曾想到,相当一部分徒子徒孙,虽然受其思想指引,却挣脱樊篱,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辛亥革命最终爆发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一生倡导和实践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终立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其民族革命由最初狭义的反满发展到反清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其政治革命是主张“破”与“立”的结合,提出了“权能分开论”,本文对此作出新解。关于孙中山中国式社会革命的措施,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本文亦有新的看法。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可称为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先致力外交”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孙中山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后,没有马上回国而决定“先从外交方面致力”的主要原因,是他对武昌成为革命的“首义之区”没有思想准备所致。 美国学者薛君度在《黄兴与中国革命》一书中引用孙中山本人的话,得出结论说:“孙中山后来把这次革命的成功说成是纯粹的偶然事件。”①当时孙中山的确有此认识,他在《革命原起》中说:“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②孙中山这一看法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评或不赞同。张难先在《湖北革命知之录》中批评说:“这种看法,既低估了革命力量,又低估了群众的反清激情。”③李廉方则认为:“革命爆发的时间和方式诚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次革命的成功决非偶然。”④可是现在的学者,为维护孙中山的形象,往往对此采取视而  相似文献   

18.
在校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我校曾多次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今年暑期,我校又以“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发挥师范专业优势,勇担强国富民重任”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卓有成效地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也相继被河北电视台(《午间视野》、《激情九九》、《国际新闻》)、石家庄电视台、《河北日报》(第一版)、《河北教育报》、《河北青年报》和数家县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这是学生在他们所参与的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其特有的质朴、纯真和回报社会的情怀,向国庆五十周年献上的自己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和十分丰富的哲学遗产。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明确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给予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发生了巨变,在当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传播区域文化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使命。作为地市党报,《娄底日报》通过内容创新、拓展渠道、开展活动,让区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热起来”。可见,坚持内容为王、加快融合发展、加强活动策划,是地市党报创新区域文化传播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