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随着数字媒介的崛起与媒介形态的快速更替,美国传统媒介素养教育举步维艰。为迎接后真相时代的严峻挑战,一场由政府、媒介素养教育组织、教育工作者、高校、新闻界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全面启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年轻人识别数字媒介的不利影响,帮助他们养成探究的习惯和表达技巧,将他们培养成为批判性的思想者、有效的沟通者和积极的公民。当前中国同样备受谣言、假消息的困扰,公众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借鉴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应尽快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制定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教学规划,鼓励与发展数字媒介素养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家庭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真相舆情现象在教育领域具有明显表现。当初被定义为操弄舆论的后真相现象已逐渐转变化为“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相较客观陈述事实更能影响舆论形成的情况”。本文系统分析了后真相时代情感为先、真相滞后,态度为先、认知为后,成见为先、客观在后的特征;探讨了后真相时代的教育舆情既有人性、社会的原因,更有网络化、大数据和媒体个体化的科技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提高决策科学性和亲和力为重点的政府治理、以提高主流媒体话语能力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以提高个人认知判断力为重点的个人治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后真相时代带来了网络话语体系格局的重大变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文化思潮交融交锋、虚拟空间信息互联互通等新挑战,话语传播面临着信息碎片化、圈层标签化、表达主体多元化、内容同质化多重消解,导致网络意识形态主流话语陷入边缘、空泛、失声、失语的困境。重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明确其在后真相现实境域中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及情感价值,厘清信息传播规律,从话语主体、载体、内容、对象、效果出发,建构系统化话语传输体系,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诠释力、引导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后真相”时代是社会发展进步和媒体形态演进的产物,其主要特征为情感煽动下的舆论能够代替客观真相和逻辑。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呈现出被感性情绪操控的新特征。这一发展趋势严重破坏了网络舆论生态的稳定性,给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应结合时代特性,聚合政府、媒体、高校等主导力量共同承担起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责任,创建政府、媒体和高校相统一的一体化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形成网络舆论引导合力。  相似文献   

7.
“后真相”时代是客观事实让位于情感呼吁与个体信仰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情绪主导与立场先行。资本与媒体常借此操纵舆论,肆意剪裁信息、重构真相,煽动情绪并固化成见。在此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重重困境,情理倒序挑战批判性思维,话语权泛滥消解主流话语权威,西方意识形态霸权淡化价值共识。面对“后真相”时代,大学的思政教育应思危思变,教授学生悬置之策,破解情理困境;培育批判思维,促进理性思考;突破德育传统,重塑教育权威;重申核心价值,强化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青山绿水”,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后真相”时代作为切入点,剖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开拓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根据地、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的掌控能力、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培养高素质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创新以对话为基础的舆论引导模式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发挥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10.
“后真相”时代情感先于事实的特点,成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现实。“后真相”时代成因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具有后共识、“第三种现实”“坏的主观性”的特征。对高职院校道德教育造成的困境主要包括认知质疑、情感动摇和道德教育实践不足。对此,高职院校应深化道德认知,强化学生理性判断、引导情感表达,建立人际信任关系以及深化道德实践,提高道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梁丽 《考试周刊》2012,(31):31-32
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新时期,坚持实事求是,不仅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而且对于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拨乱反正到全面改革 ,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发展 ,贯穿着一条基本精神 ,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要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坚持这条思想路线 ,我们必将战胜一切困难 ,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路,主要包括:必须正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具体实际;必须坚持人民中心价值指向;必须坚决反对各种错误倾向;必须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体系。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这些进路,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后真相”是介于真相与虚拟之间,影响人们价值判断的社会现象,呈现出的理性乏力、个体思维固化、群体极化、媒体消费主义和娱乐化运作等时代特征,不断解构传统主流价值共识,从而引发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共识困境,主要表现为社交传播模式“的去中心化”、主流价值共识被冲击、传统信任体系被异化、价值虚无危机等。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后真相”引发的价值共识困境,需要从价值引导、制度完善、公信力重塑、技术引领等方面建构全新的网络新秩序,刚柔并济的将主流价值融入社会大众的精神共识之中,进而有效消解“后真相时代”的价值困境,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1929年6月在致林彪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内已初步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1930年5月写作的《调查工作》一文,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同志为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自觉地求真务实,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一切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不良作风。  相似文献   

17.
刘燕 《华章》2007,(10):33-34
毛泽东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者,贯彻这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主义时期又曾产生了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造成失误的惨痛教训.历史的教训教育我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任何时候都是违背不得的,如果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使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能不犯错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释了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并把它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的过程,认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文选》的一条最基本的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精髓是: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坚持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最后,文章论述了贯彻和执行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不仅仅是在理论的层面从哲学角度给予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出了典范和表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力量和和平发展“一国两制”,无不来自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思想路线在保持核心部分不变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概括。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生命力所在。本文就简要分析了实事求是哲学观的基本含义,概述了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确立、发展和丰富的,并主要探讨了实事求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