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欧孟麟 《考试》2009,(7):15-15,27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师首先要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误区。更新教育观念,解放自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改革教学模式,超越自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教师要积极创设创新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有目的地树立学生敢于怀疑和批判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双向交流,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求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创新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探讨了创新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了构建创新性教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探讨了创新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了构建创新性教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剖析了学习两种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进行创新性学习、个体创新性培养和创新型团队建设,以及怎样开展创新性学习和如何进行个体创新性培养与创新型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采取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在改革中实施,在实施中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采取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在改革中实施,在实施中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10.
创新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学校要实施创新教育,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创新课堂教学。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束缚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却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使其不能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其弊端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联合国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像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学生的手脚,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精神。但是,当今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技术迅猛地发展,知识的总量在数年内成倍增长,时代要求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创新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继承和改革。创新性学习是我国面对新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时,首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提供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创新性学习铺路;再次利用作业,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范围;第四充实课外活动,扩大学生创新性学习的阵地;最后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和促进创新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性学习,也称为自主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人们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帮助学员提高对科学方法的认识 1.帮助学员树立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教师要帮助学员端正学习动机,摆  相似文献   

15.
江姗 《考试周刊》2012,(15):127-128
地理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上具有更多的优势,地理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学生质疑、想象、探究和创造的学习欲望。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关于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学习总起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另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有目的性的学习,有选择性的学习,有独创性的学习。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学习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队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有创造性的动机,这是时代岍予我们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