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内容都十分丰富,各种题材均有所涉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可以从把握"文体感"入手,使学生在基于文体特征的意识上,有滋有味地朗读。具体的教学策略有:初识文体,把握朗读基调;捕捉关键,确立情感基调;依纲扣本,转换朗读基调。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要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训练,诸如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基调,指导朗读的方法,进行课外朗读训练等。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不同的诗篇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静夜思》的朗读,如何才能在朗读中表现出夜的静谧,表达出诗人淡淡的乡思,这是个朗读技巧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然后在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具体的点拨,这样,朗读才能真正落实《标准》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因此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朗读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体悟文本,把握基调。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态度、感情色彩,也就是感情基调。它是朗读一篇课文的基础。如果我们能体会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赵璐 《华章》2012,(1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学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重在朗读的感情上.朗读感情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朗读课文要设计一定的梯度,使学生拾阶而上.课文的主旨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凡课文都有情感的基调,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对朗读进行正确地定位,是有感情朗读的前提.要读出课文的感情,读者首先要有激情,其次才是朗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我们设计了朗读教学的基本课型,试图采用以读带讲,读中讲,读中议,讲中练的教学方法,力求既传授朗读知识,又培养朗读能力,同时能体现文体的特点。现以《香山红叶》一课为例。一、通过确定朗读的基调,理解课文的宗旨。 1、提示:朗读的基调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体现。不同课文,由于作者感情的差异,形成了哀怨低回、深沉悲壮、欣喜愉悦、昂扬激越等不同的基本语调。因此,确定一篇课文的朗读基调,作者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朗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香山红叶》朗读课型设计》提出的“以读带讲,读中讲,读中议,讲中练”的教学方法便是一个探索这一课题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实例。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它始终把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作用、相得盖彰。首先,从对朗读基调的确定,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基调既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体现,那么不深钻课文,不理解课文,就无法确定基调,更谈不上在朗读中把握基调了。  相似文献   

8.
付瑜 《河北教育》2010,(9):38-38
1.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朗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语言、多媒体、背景音乐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和景中,启迪他们的想象,指导他们准确把握文本深层的含义,深度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感情基调,从而使学生做到情自心发,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9.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要让孩子从读中悟,读中学。朗读,要创设好情境,定好阅读的基调。在朗读指导方面,教师可以从语气、语调等方面入手,让孩子有所感悟。教师要努力让阅读成为孩子个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朗读作为传统启蒙教育中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适得其反。着力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朗读训练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朗读训练的方法;要正确处理好朗读与讲析的关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朗读的基调;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做到:吃透文本,把握朗读基调;体验揣摩,读出个性感悟;示范引路,潜移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课堂教学中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感情它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而生发的,而朗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它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经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教师关注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充分细读文本,并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文章从朗读基调、朗读目标和朗读技巧三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一、潜移默化,描绘阅读教学"真读"模样1.科学安排朗读训练的程序。一般情况,朗读训练可以按如下程序进行:(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精读课文,确定朗读基调;(3)自由练读,体会思想感情;(4)试读互评,丰富朗读感悟;(5)再次品读,传递朗读感受。当然,根据需要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再进行若干次反复,以达到真正提高朗读水平的理想效果。2.确保充分朗读训练的时间。课后,教者说课反思,听者评课反馈,往往都会提到朗读训练的时间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朗读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还是教师了解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指导表情朗读的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朗读时的感情基调。一、以声传情,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材的语言朗朗上口,适于朗读,其中的诗歌更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融情的范读,以优美的语言、高雅的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诗歌《瀑布》的最后一节:“好伟大…  相似文献   

17.
在对朗读的三条要求中,“有感情地朗读”是要求最高的,也是最不容易达到的一条标准。笔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到: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必须建立基调和变调两个概念,分层次进行,即先失在调,其次抓住变调,并要使基调和变调和谐共振。下面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8.
黄继红 《广西教育》2013,(21):77-7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情感基调,不同类型文章的基调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也要因文而异,找出与文章相应的朗读技巧。一、古诗词的配乐吟诵教师在古诗词朗读教学时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出意境。如能将音乐与古诗词结合,诗词的节奏感会更为强烈。如教学  相似文献   

19.
周礼宏 《文教资料》2009,(23):72-74
朗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领略到文章的思想美、人情美和艺术美.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与训练,要从作品的基调,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朗读者的表情等几方面去设计朗读教学,还原出文本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朗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准确把握情感基调,用声音对文本进行再度创作的过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感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