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演变过程、时代特点和多重复杂影响、查禁文学下的文学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结合民国时期文学生态,对一些被查禁的文学期刊、文学品种和著名作家的作品重新阐释,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撰了民国时期查禁文学书刊目录。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次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过程、特点、影响以及查禁文学下的民国文学生态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概括,这些梳理和理论概括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演变过程、时代特点和多重复杂影响、查禁文学下的文学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结合民国时期文学生态,对一些被查禁的文学期刊、文学品种和著名作家的作品重新阐释,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撰了民国时期查禁文学书刊目录.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次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过程、特点、影响以及查禁文学下的民国文学生态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概括,这些梳理和理论概括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3.
《史记》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代文学经典著作、史学鸿篇巨制,除本身具备与众不同的深邃文学价值之外,还是中国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史记》的文学经典建构始于汉代,历经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诸个历史时期,其文学经典建构过程清晰可见,其文学经典地位逐步确立,其文学经典意义与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活动和文学接受活动是在作家和读者的头脑、意识中生成虚拟文学世界的过程。文章对文学创作世界和文学接受世界各自的生成过程、特征以及文学创作世界与文学接受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现象学描述, 并对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予以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分析评价作品,是一个揭示美、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从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始,在获得对作品形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研究赏读,将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分析、评价等活动,便是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笔者认为文学鉴赏不应仅停留在上述过程,文学鉴赏教育的最  相似文献   

6.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文学意义属性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在对话交流语境下,一个具体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开放的可能性,因而,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是无可辩驳的。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成因存在于动态的文学意义生成过程之中,本文旨在讨论文本传意过程中隐喻、象征的使用与文学意义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词语的本义出发考证文章、文学两个词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今天“文学”一词的意义是由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意义发展演变而来的。文学不是外来词。  相似文献   

8.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如同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也存在着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处在文学消费的一极,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活动。本文从文学产品的价值实现、文学创造活动的最后完成,以及对文学产品的再生产的反作用等角度,论述了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的诸般功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理论,是为了理论指导实践,文学阅读教学的实践落实在文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之所以引进接受美学理论就是期望能够改进文学阅读教学,能够重新审视阅读教学中的各环节。我们研究教材、教师、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因此教学过程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文学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也成了本论文的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奇幻文学(fantasy)、科幻文学、玄幻文学、魔幻文学等都是英国二十世纪幻想文学的类型,是与写实文学相对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尤其是奇幻文学,在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通过梳理英国二十世纪奇幻文学的发展,可以为国内学者研究英国奇幻文学提供一个文献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30年文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文学经典化问题上却难以界定。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确立的过程和在新时期面临的颠覆和重置可以看出,文学经典化既是历史化也是当代化的过程。推进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对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现状、作家创作和读者鉴赏有着积极意义。新时期30年文学经典的构建,需要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制度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场域,它是文学现代文学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本朝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将"文学制度"作为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出发点,阐明了文学制度的现代性意义,描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点,影响和局限等,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演变是文学理论领域中重要的论题之一。文学的演变是指不同时代文学的变化过程。它以宏观上综合检查文学演变的复杂性和多向过程。在文学演变的整个过程来看,它从一种变态到另一种变态的转向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本文简要论述文学的演变及其检查这个演变过程的一些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是对原作的介绍和再创作,是对外国文学原作的艺术加工,它和非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不同。文学翻译的标准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顺,使译作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文学翻译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理解和表达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密切相关。文学翻译的译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5.
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书写的权利到现代女性意识和话语权力,这个过程是印度女性重新审视历史、现实和自我的过程。以历时性的角度,结合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每一个历史阶段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的特点,印度女性文学历经的"沙门"时代女性文学书写的开端、南印度桑伽姆时期的发展、19世纪民族独立斗争的艰难书写和20世纪女性文学书写的繁荣,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印度女性的话语意识,她们的文学书写集中表达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诗经学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具特色的不同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由文化《诗经》到文学《诗经》的过程,即由经学语境生成文学语境的过程。本文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诗三百》由“经”而“诗”的现象放到文化生产场即文学场中去作整体考察和审视,以探寻经学和文学生成的过程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之争长期以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翻译的整个表达过程就是译者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译者选择过程中,必然受到译者的主观感受、审美情趣、文化文学修养及其语言风格的影响。无数选择的结果就形成了译者的个人风格。风格问题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全部指归。因此,译者风格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言是一个深表二重结构体。文学语言表现在文学通讯即文学言语的过程和结果中。借助现代符号学理论,本文从文学言语主体、文学言语栽体、文学言语所载、文学言语接受主体四维组成的复杂网络中,探寻了文学语言深表结构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人文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学者——诺斯洛普·弗莱,在其经典的文学批评理论建立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创新研究,拓宽了其文学批评视域,从而形成了一种大文化视野。弗莱分析研究了大量具体的文学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结合“退后看”的方法,形成了一种总体的文学观。在总体的文学观中,弗莱寻觅到了文学的神话“原型”,归纳出了文学发展史中的典型模式,通过对典型模式的总结,发现了文学对自然的模仿及文学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四季变化相似的循环规律,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无不渗透出文学批评与人类学知识的交汇,以此形成了弗莱独特的文学人类学思想。通过对弗莱文学人类思想形成过程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对这位文学批评家及其文学批评理论有更丰富的认识,还能充实我们文学人类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理论界,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影响力最大的著作,在师范类院校的中文系被广泛使用。该书吸收了解放后文艺理论教材编写的经验,融合中西文论的研究成果,体系庞大,博采众长,体现了面向新世纪的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的新特点。对于该书中文学活动的性质和文学活动过程组成因素的编写问题,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文学理论教程》给文学活动进行性质定位时,是把文学活动放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范围中考察的,文学活动是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但从文学活动的详细过程来看的话,文学活动中有不占少数的一部分过程属于物质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另外,在对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消费等因素进行阐述时,《文学理论教程》也有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