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语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师便是树人的人。他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据《管子》记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仲的意思是说,希望一年就能有所收获的,那就种粮食;打算十年以后取得更大收获的,那就种树;如果愿意作更长远的打算,要  相似文献   

3.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他号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  相似文献   

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指培养人才很不容易。一树百获《管子·权修》: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相似文献   

5.
“治人事天莫若啬”是老子《道德经》的重要命题.老子认为,只有以“啬”这一理念去修身治人和敬畏自然,才能符合“长生久视之道”,从而达到天人和谐的人生境界.根据“治人事天莫若啬”的生态环保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应大力提倡与宣传“崇尚简单生活”的理念.“崇尚简单生活”是人的一种美德,是一种新的环保理念,也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绿色生活,更是人的一种幸福快乐的最高人生境界.在现代社会中,老子的“治人事天莫若啬”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仲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师是树人的人。教师是儿童成长成材的启蒙老师,因此,教师职业需要你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心,永远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着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尤其是在品形教育中,更是要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尊重他的人格,爱护他的自尊心,要公正平等地对待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用爱去呼唤他们,用心去沟通他,让学生从小就亲身体验到他身边处处充满着爱,处处充满着友善,从小就根植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7.
杨志渭 《今日教育》2013,(12):17-18
“百年树人”,源自《管子·权修》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其含义是为百年树人,树百年发展之人。“树人”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面向未来,是着力于学生成长之根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他嚎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  相似文献   

9.
由于孟子赋予“天”多个含义,每一个“天”的含义就对应着一种天人关系。他的天人关系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得到说明:在自然之天面前,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在主宰之天面前,民心向背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在命运之天面前,人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只要行仁义就是“正命;”在道德之天面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他是个“官场儒将”,从事高教管理几十年,业绩不凡,身上却没有沾染一丝世俗气;有人说, 他是个“学术狂人”,笔耕不辍,获奖无数,著作等身; 还有人说,他是个“博爱教授”,对五湖四海求知若渴的青年人充满爱心,鼎力相助;更多的人说,他是个“教育智囊”,随物赋形的思想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他  相似文献   

11.
《管子·权修》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作为培养人为主旨的教育理应是一种"慢"的艺术。"慢教育"意在强调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1]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相似文献   

12.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一天夜里,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她号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终年营养不足,环境恶劣,让我的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似我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人不禁与树同病相怜,就对树说:“既然如…  相似文献   

13.
盼望     
寒风毫无征兆地刮来,不让人有半点准备,旁边的草啊,树啊,哗啦啦地就变黄了。在这条偏僻的小路上,一个人都没有,除了树和草之外,再也不可能有任何声音了。我夹着书慢慢地走着,尽管扣子扣得紧紧的,但还是忍不住哆嗦。路的一边是高高的墙,墙下是一些枯黄的小草。“喂,帮帮忙好吗?”我左看看右看看,发现脚边有一株小草,还绿油油地保持着生气。我俯下身去:“你是在跟我说话吗?”声音一出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谷,树木,有所谓农艺,园艺,是劳动,也是艺术。树人是更辛勤的劳动,更精湛的艺术。近年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经历了教育观念的逐步转变,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教研意识不断深化的阶段。然而笔者在调查、了解中  相似文献   

15.
管子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可见人才的重要性。伯乐对千里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如韩愈所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代名人蔡邕曾把音响悦耳的好琴误用为烧火的木头,从而引出了蔡邕不识琴的笑话。  相似文献   

16.
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这天,老师总要带学生到郊外植树。为什么要植树呢?由于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远在上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有植树造林的习惯。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没有种过树的人,死了连棺材都不能用”的规定。为什么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呢?那是因为3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爷爷逝世纪念日。孙中山爷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的人。他于1893年就提出“:中国欲强,须振兴农业,讲究树艺。”他任临时大总统时,1912年5月就成立了林业部;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2月又规定将每年“…  相似文献   

17.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他嚎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  相似文献   

18.
管仲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启蒙老师,是树人的人,需要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心,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着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尤其是在品形教育中,更是要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尊重人格、爱护自尊心,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爱去呼唤,用心去沟通,让学生从小就亲身体验到身边处处充满着爱,处处充满着友善,从小就根植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9.
美亲文情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下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不再来树下玩了。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好久没有回来,树很难过。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  相似文献   

20.
心中的英雄     
我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里,我家对面就是个锅炉房。烧锅炉的师傅姓常,是个年近四十的又黑又壮的汉子。他是个大嗓门,只要他开始烧锅炉,满院的人都能听到他那破锣似的歌喉有调没调地唱样板戏。为他伴奏的,就是锅炉房里“嗡嗡”的鼓风机声和他“咣咣”的填煤声。院里的张大爷找他下棋,就会对里边喊:“别哭啦,看把狼招来!”他咧着大嘴傻笑,谢了顶的秃脑袋被煤灰抹得像花瓜似的。就在锅炉房边上长着一株粗壮的白杨树,高得几乎和它身边的大烟囱差不多。不知什么时候,树的顶尖上搬来了一窝喜鹊,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就开始“喳喳”地叫,吵得院子里人们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