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佚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此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景的描写又都各有特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和赞赏。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谋篇布局具有个性特征呢?笔者认为,可从板块结构、文题效应和内容整合三个方面入手。一、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线型结构是中学生作文中的写作通病。事无巨细,平铺直叙,不厌其烦地交待事件的起始经过,四平八稳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直线式地向前推进情节,这就是所谓的文章线型结构方式。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一通病呢?笔者认为,最佳方法就是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这里所说的“板块”是指文章中的记叙“场面”情景,或议论中的材料安排。场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场面在于描写。描写就是描绘特定的环境、场合…  相似文献   

3.
(适用于三年级)教学目标1.学生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看、听、闻、尝、触)2.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想象,初步懂得描绘事物的艺术手法。(诗化、美化、意象化)3.养成观察与想象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积累生字词,了解与冰心有关的文学常识。(2)认识散文诗的体裁及其特点。(3)学习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圈点勾画批注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的同时,学会感恩。二、教学重点:感悟文章的主旨三、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四、教学设计(一)导入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路】1.通过感受音乐来作文,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增强作文的形象性。2.创设音乐情景,激发作文兴趣,训练学生想像思维。3.训练学生快速作文能力及评点作文能力。【导写过程】一、导入新课,试听音乐,感受形象1.播放三段音乐(如下),让学生猜测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音乐情景。曲目简介:①黄海怀的《赛马》:二胡独奏曲,音乐热烈奔放,节奏轻快活泼,描绘了内蒙古节日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热烈场面。②圣桑的《天鹅》:选自其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着微波,大提琴优美的曲调描绘出天鹅…  相似文献   

6.
电大英语第三册考试重点应放在每一课的 Pro-gramme 3上,题型如下:第一部分:听力,占20%1.根据对话内容的先后顺序对下列各题正确排序,类似学生手册中的听力练习。2.根据所听内容判断正误,内容系指主教材中的TV 部分,每课中的情景对话。3.根据所听内容把句中所缺的内容填补上,相当于 TV 部分的内容。第二部分:笔试,占80%1.选择填空(主要语法点)2.从 B 栏中找出 A 栏的同义词与反义词(与第二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把握读音;正确书写生字;理解修辞手法;朗读课文且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意境;通过情景教学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绿"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联系创作背景,深入感受诗歌思想内涵。教学重难点:1.识记重点生字。2.联想与想象文章中"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3.感受作者对"绿"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深入感受诗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体会散文情景理的完美结合。2、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二)技能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三)德育点:1、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2、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太阳》(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1课)是一篇说明文。它运用了多种说明手法,生动、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太阳的情景,说明了地球上的万物与太阳的密切关系。1.数字表述。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学习罗盛教同志奋不顾身抢救朝鲜落水少年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学习生动、细致、扣人心弦的场面描写.(二)教学课时:两课时.(三)教学顺序: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的第五层次.3、第二部分的第一至第四层次.4、第三部分.(四)文章讲析:(在预习的基础上)第一部分,学生朗读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朝鲜为什么有罗盛教山、罗盛教河和罗盛教村?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1.唱:《树叶儿飘飘》2.动:分角色进行配乐朗诵3.拓展:收集秋天的树叶,制作秋天的画二、教材分析:《树叶儿飘飘》歌曲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儿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歌里不但听不到悲秋的老调与伤感,而且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三、教学目标:1.学唱《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引导学  相似文献   

12.
(适用于三年级)教学目标1.学生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看、听、闻、尝、触)2.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想象,初步懂得描绘事物的艺术手法。(诗化、美化、意象化)3.养成观察与想象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题外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老师给这堂课也取了个名字。(  相似文献   

13.
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是指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使用怎样的语体就是由语境来支配的.一般来说,影响语言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参加交际的双方;2)交际双方所谈及的题材内容;3)使用语言的具体场合;4)用哪种方式、媒介进行交际.这几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规定,在某一场合必须选择某种类型的语体进行交流才能实现最有效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4.
鲁迅短篇小说《社戏》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和谐快乐的生活画面.小说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邻村看社戏的情景,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几个生动场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本丈着重从环境美、人情美、故事美三个方面来展现《社戏》中作者所着力表现的美好的生活情景.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 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革命的暴风雨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2、理解象征手法,加强朗读训练。教学重点: 通过描绘(图像不清)象的三幅画面,着重分析海燕的英雄形象。表情朗读训练。教学难点: 广泛运用的象征手法,破折号的作用。教学方法: 图示法、读讲法。教学安排: 课前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掌握本文生字难词。 2、熟读课文,找出描写海燕的词语,初步了解本文破折号的作用。 3、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相似文献   

16.
<正>一、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课堂小学英语对话应孕而生情景教学法1.什么是情景教学。情景,即:(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现不同的会话场景,并通过教师本人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姿态传递给学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气氛,从而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优化,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小学英语对话中孕生情景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不少同学在平时的写作中,苦于文章写不长,他们叙述事件只是机械地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却往往忽视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的描写,通俗地讲,就是对人活动时周围情景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孟、浩、陵、辞、唯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送别》,之后问:你从这首歌里感受到了什么? 2.师: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情有关.课件出示古诗(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生字新词"藕"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词的意境。【教学重点】诵读此词,理解意思,想象情景,体会意境,受到熏陶。【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读感知师:她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她是宋朝杰出的女词人,她也是婉约派宋词的代表人物。她是谁呢?请看,板书(如梦  相似文献   

20.
(1)特征:(1)说明内容:(2)(3)(1)(2)说明内容:(2)(3)(1)(3)说明内容:(2)(3){{{设计一【思路综述】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语言,学习语言的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仔细观察的作用;演示课件,引发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立足文本,然后突出“观察”和“表达”在说明性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简说】一、导入课文介绍动、植物的文章同学们都读过,学习这样的文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也就是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同时我们可以探究一些写作的思路、技巧、方法。二、初读课文,了解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